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軍撤出中東 東亞危機顯現/ 小英擁抱川普,老美靠不住,台灣陷入深淵!
2018/12/26 10:20:43瀏覽112|回應0|推薦4

美軍撤出中東 東亞危機顯現

美國總統川普19日宣布要從敘利亞全面撤軍,國防部長馬提斯20日即以理念不合而提出辭呈。川普此舉代表美國駐軍中東時代的結束,已引起全球的關切,並對美國、俄羅斯、中國及亞太地區產生深遠的影響與戰略意涵。

在「伊斯蘭國」(IS)於去年年底開始土崩瓦解後,川普於今年4、5月間就考慮讓美軍功成身退,從敘利亞撤出。但是,馬提斯、國安顧問波頓、國務卿蓬佩奧都勸總統打消此意。

波頓從戰略角度出發,告訴川普一旦美軍撤出敘利亞,不僅敘利亞的反政府軍與庫德族戰士頓失所依,而且可能為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軍所殲滅,讓美國先前的努力盡付東流。蓬佩奧則從外交角度建議總統應與盟國商量之後,再三思而行。

馬提斯的態度正如他在辭職信中所提到的,「美國的國力與一個全面的同盟關係密不可分,不尊重盟友、沒有強勁盟友的支持,美國難以保護自己的利益。」他認為,中、俄兩國顯然企圖以極權模式形塑這個世界與美國進行對抗,美國必須動用一切資源進行防衛。

在白宮議事時,馬提斯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守正不阿的人,但不肯逢君之好的他卻惹惱了川普。川普10月時曾公開批評馬提斯「像個民主黨人」,暗示他將不久於位。川普的決定,對馬提斯來說形同打臉,馬提斯曾警告,提前從敘利亞撤軍是戰略失策。

促成川普做出敘利亞撤軍決定的原因至少有6個。第一,川普認為,打擊伊斯蘭國的任務已經大致完成,美軍應該全身而退,以免陷入中東戰爭的另一個泥淖。第二,即使伊斯蘭國仍未完全剿滅,也應留給有需要的國家挺身而出。第三,美軍留在中東永遠只扮演吃力不討好的角色,歐巴馬總統2011年撤出伊拉克,他也沒有必要讓美軍長期駐紮在敘利亞。第四,在宣布敘利亞撤軍前,川普曾致電土耳旗總統艾爾多安確認土國能扛起殲滅IS的重責大任。第五,川普做出撤軍決定的更重要一個理由就是國防預算的嚴重不足已無法讓美國進行不必要的海外駐軍。第六,美軍全面退出中東地區將有助於美國對全球軍力部署做出更好的規畫。除了敘利亞之外,馬提斯也與川普在美軍是否撤出阿富汗意見相左。

美國的亞太盟友諸如日本、南韓、澳大利亞對於川普做出敘利亞撤軍決定普遍感到震驚。首先,美國與亞太盟友之間的互信可能因川普的這項決定產生動搖,這不僅是華府未事先與東京、首爾與坎培拉打個招呼,他們更擔心好不容易在馬提斯堅持之下維持的「國際主義」可能又會漂流到川普原先偏好的「孤立主義」。

即使川普決定將敘利亞與阿富汗撤回的美軍重新部署到亞太地區,美國的亞太盟友恐怕也會有新的擔憂。在歐巴馬總統時代,前後兩任國安顧問唐尼隆與萊斯都主張要將全球60%的美國軍力都調防到亞洲。果真如此,美國的亞太盟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國又要在亞洲用兵了,亞太地區不免生靈塗炭。就算美、中兩國沒有真的兵戎相見,但既然雙方貿易戰與科技戰已經打得如火如荼,美、中兩國採取一些威懾軍事動作的可能性自然很難排除。

這幾年,北韓一直是亞太地區最可能爆發戰爭的熱點之一。金正恩固然對美國在朝鮮半島去核化咄咄逼人的態度感到不滿,川普也對北韓的拖刀之計不以為然,美國在亞洲增加兵力,只會讓北韓更為緊張,一有衝突,就有可能爆發危機。

即將離職的馬提斯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直言不諱地批評,但他也致力於確保緊張關係不致一觸即發。但是,在他去職後,下一位國防部長真能在南海維持戰略平衡?雖說美軍撤軍後的中東可能令北京垂涎三尺,但中國應該仔細衡量一下究竟應不應該在此時強進,還是維持戰略定力,謀定而後動。

美國在亞洲增加兵力無疑也將引起北京的不安,擔心美國的下一步會挑戰中國在南海、東海、黃海與台海的現狀。中國已與美國在貿易戰與科技戰忙得不可開交,實不願節外生枝,但是繼貿易牌與科技牌之外,美國不無可能一面推動印太戰略,一面在軍事上稱一稱中國的斤兩。

面對美、中兩強在全球爭霸的態勢,我國應該審時度勢,千萬不要急著表態,需知中國可能惹不起美國,但卻有讓民進黨政府受傷的能力與意志。

顯然,敘利亞全面撤軍的決定也許只符合川普短期的利益,但卻不僅不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利益,還可能為許多地區與國家帶來危機。

(旺報)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12259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