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助、人助、天助」論秦滅六國 (下篇)
2014/06/28 00:11:03瀏覽4650|回應8|推薦108

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摘自【阿房宮賦】 唐-杜牧

 

自助人助天助」論秦滅六國 (下篇)

秦國

魏國

韓國

趙國

楚國

燕國

齊國

秦昭襄王

 

魏哀王

魏昭王

魏安釐王

韓襄王

韓僖王

韓桓惠王

趙武靈王

趙惠文王

趙孝成王

楚懷王

楚頃襄王

楚考烈王

燕昭王

燕惠王

燕武成王

燕孝王

燕王喜

齊宣王

齊湣王

齊襄王

齊王建


秦武王在位四年,死於意外,無子,諸公子爭立為王。最後武王的異母弟嬴稷得舅舅魏冉之力勝出,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嬴稷20歲即位,在沒稱王前,他一直留在燕國做人質,從來就沒想到當王的念頭,如今黃袍突然加身,倒使得他有些不知所措。嬴稷在位56年,前36年,政事多出母和舅之手。嬴稷宣太后和其舅魏冉雖都是人,卻為秦國的擴張不遺餘力。用現在的話説,宣太后就是個女強人。魏冉嬴稷的父親在位時即任職用事,不僅能將能相,還獨具慧眼起用了天才軍事家白起

「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倆人輪番地兵出函谷關三晉交戰,攻城掠地無數,因而魏冉封穰侯,白起封武安君。這段時期是立威於諸侯,無敵於天下的輝煌歲月。

秦昭王23年,燕昭王為了報家國之仇,命樂毅為上將軍統帥三晉共五國之兵,浩浩蕩蕩,殺奔齊國大敗,齊湣王逃往莒州,反被援將所殺。三晉各自分路收取邊城而歸,獨樂毅自引軍,長驅深入,下七十餘城,僅存莒州即墨兩城。秦昭王28年,田單擊潰騎劫樂毅被取代),盡收七十餘城,齊國危而復安。經此折騰,兩國元氣大傷,尤其是齊國,這給秦王政日後收拾省了不少的力。

秦昭王36年,已是55歲的嬴稷仍是活在兩大強人的陰影下,久藏在心裡的不快和鬱悶可想而知。就在這一年,范雎潛隨秦國使者王稽來到了秦國。就是這個人改變了嬴稷的餘生,説的清楚一點,嬴稷因為有了范雎才敢真正地君臨天下、行君王之實。

張儀何曾盜楚璧?范雎何曾賣齊國?疑心盛氣總難平,多少英雄受冤屈!信陵空養三千客,卻放高賢遁入范雎與昔時的張儀都有談天說地,安邦定國的本事。倆人都是魏國貧寒的布衣,也都曾有被誣打的遭遇。被誣是賊,慘遭令伊(相國)昭陽冤打。則被懷疑通,幾乎被魏齊鞭笞至死。倆人西入秦國後,都被識才的氏父子所重用。張儀范雎心存感激,遂傾全力以報知遇之恩。

秦昭王37年,范雎的第二年才見到嬴稷。當時穰侯魏冉正準備伐范雎見時機來了,便獻書給嬴稷嬴稷閱後,就急著想見他。對於嬴稷的心病,范睢早已了然於胸。在嬴稷面前,他推演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先打掉魏冉一直存在嬴稷心中高大的形象。他先美譽「秦卒之勇,車騎之眾,可治諸侯,成霸王之業」,其後故意歪曲事實說: 「不敢窺兵於山東,至今閉關已十五年。主因是穰侯謀國不忠,才導致霸業不成。」一心想驅除魏冉嬴稷要他仔細道來。范雎更進一步抨擊魏冉,指責他越而伐是勞師動眾而無利於

緊接著是下第二步棋,他要為提出一個「遠交近攻」的戰略作舖墊,作為進身之階。嬴稷要他解釋「遠交近攻」,范睢答:「遠交莫如,近攻莫如,既得自然就無法獨存。由近而遠,如蠶食葉,天下不難盡入的版圖。」這是范睢藉著毀譽魏冉所定的「一石兩鳥」之計。面對聰明人,説話不需繞彎子,他一語道破嬴稷心中所期盼的事。第三步棋范睢不說嬴稷心裡已明瞭是甚麼,倆人都知需「謀定而後動」。此時的范睢已猜到嬴稷非得用他不可。嬴稷點頭稱善,於是拜范睢為客卿,專用范睢之謀,先攻,遣使約好

穰侯使得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根本是句假話; 自秦昭王23年到37年,三晉都交過戰,並且是勝多負少。范睢進言的當兒,正是國力最強盛的時候,嬴稷不是不知道這是句虛話,他要聽的是范睢道「魏冉的過失」,好藉此開始乾綱獨斷。范睢所謂的「遠交近攻」之策,更不是甚麼高明的招術,本是進出中原必經之路,從孝公昭王與這兩國交戰次數最多,奪其地也最多。范睢只是找對了貴人,適時適地拋出了得體的話罷了。此時的早已成為卒取爵的靶子,范睢勸秦王近(進)攻是萬無一失、手到擒來的小招術,更是小菜一碟。「勝兵先勝而後求戰」范睢使用的策略與商鞅如出一轍; 當年商鞅「初用兵」是施政裡的一個環節,只能勝,不能敗。所以他就不得不採用「勝於易勝」偷襲的戰術,否則就無後場戲可演,更別提封君了。范睢只是照著葫蘆畫瓢而已。

隨後幾年,用兵正如范睢所料,雖然都是些小斬獲,卻是倆人心知肚明不可缺的樹威成果。秦王接納范睢的建言愈多,就顯得君臣倆的關係愈親近。

秦昭王41年,嬴稷邁入了60歲老人之齡。他終於等到范睢下的第三步棋,范睢進言: 「臣居山東時,只聽說舉國上下只有孟嘗君田文,卻聽不到百姓們提起王;臣在多年,也是只聽說太后穰侯、聽不到人民提到王……」。范睢的每句話都深深地刺痛了嬴稷的心。就在第二天,嬴稷毅然地收了穰侯魏冉的相印,攆他回封地養老。第三天,他安置太后於深宮,不許與聞政事。「知足不辱」,兩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還倚老賣老,緊抓著不屬於他們的權力不放,臨了只能自取其辱了。

嬴稷做了兩件事酬庸范睢:(一)拜為丞相,封以應城,號為應侯。(二) 「丞相之仇,即寡人之仇」昭王用盡了計謀和要脅,透過兩國,得到了魏齊的人頭,為范睢雪恥報仇。同時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郡守,回報倆人當年救他入的恩。

說起三晉趙國也曾強大過,「騎射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趙國武靈王始稱王,他與秦惠文王是同時期的國君。武靈王在位時進行了相當徹底的軍事改革,大力推行「服騎射」政策,滅中山國,打擊北方及西方的胡人部落,領土向北擴張許多,趙國因而得以強盛。

武靈王傳子惠文王,有藺相如廉頗李牧趙奢等一批賢臣武將輔佐,國內政治清明,民富樂戰。軍屢次犯邊,都賴廉頗力拒而不能深入,只得與通好。秦昭王37年,趙奢大敗軍於閼與。大名鼎鼎的藺相如還曾面折及面辱過嬴稷,這都是趙國將相得人所致。

秦昭王47年,這年是范睢拜相的第七個年頭。這時的趙國傳到武靈王的孫子孝成王。當時,,將上黨割予示好。然而,當地的郡守卻拒不交割,私予趙國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的行徑無異是虎口裡搶食,遂挑起了正面的衝突。由於師出有名,王齕攻勢凌人,上黨很快易手。大將廉頗帥師禦敵,吃了幾個小敗仗後,改戰為守,在長平以固守的方式成功的遏制了軍的攻勢。兩軍對壘了兩年多,相持不決。

「凡用兵之法,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長平位於邊境,對則補給容易,對則愈拖愈不利。待在邯鄲趙王不曉得是遠師,「兵貴勝,不貴久」的道理,多次指責廉頗膽小不敢與軍正面交戰。

戰國時,各國的都城都佈滿了刺探消息的間諜,尤其是策士當道,無處不用間及無時不行反間。朝廷得知趙王有怒於廉頗范雎隨即派間諜攜帶大量金銀,到邯鄲買通朝官,散佈謠言說:「廉頗老了! 被軍嚇怕了! 他遲早會投降的。不過,秦國吃過趙奢的虧,如今趙奢不在了,秦國最擔憂和害怕的是他的兒子趙括出來掛帥。」趙王果然中計,起用了只會紙上談兵卻無實戰經驗的趙括廉頗為帥。秦國這邊馬上密派白起接替王齕指揮戰事,嬴稷也赴前線參與徵兵補勤的工作。

“外行上司”指揮“外行下屬”去執行重大的任務,結果肯定是一敗塗地。主帥趙括上任後便改守為攻,在長平主動引兵出擊,卻著了白起的計被軍包圍,並斷絕軍糧道。被圍46天的軍餓的已無戰鬥力,猶如困獸的趙括多次突圍不成,終被秦軍所殺。40多萬兵全部投降,後被白起坑殺。當時,司馬遷的六世祖司馬靳白起的副手,也參與了這鬼哭神號、慘絕人寰的事件。「人笑,人哭」。白起還特意留下二百四十個已被嚇得面無血色的”少年兵”,遣他們歸國,趙國百姓聞訊一片震驚。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也是在日後統一天下的里程碑。 此戰後,六國中已經沒有一國是的對手。然而,嬴稷在位56年的悠悠歲月裡,以養「士」著稱的戰國四公子: ()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都已相繼出來輔政,他們彼此往來,魏無忌還是趙勝的小舅子。四公子都去過咸陽,也都吃過嬴稷的虧。因此,他們深刻體會到「唇亡齒寒」的道理,常聯手抗秦昭王50年,長平之戰後的第3年,軍圍邯鄲,想滅平原君求援,信陵君春申君先後派大軍救,解了邯鄲之圍。雖獨霸天下,終究還是沒有能力去滅列國裡的任何一國,這是嬴稷一生的遺憾。

嬴稷享年75歲,子嬴柱繼位,是為秦孝文王嬴柱在位時間很短,先是服喪一年,正式稱王後僅三天便駕崩了,享年54歲。隨後太子嬴子楚即位,也就是秦莊襄王,簡稱秦莊王。他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兼封文信侯,繼續秉承「遠交近攻」的國策。嬴子楚在位雖然只有三年,他不僅滅東周國,又攻, 還奪取了三十七座城池。不過,他在位的最後一年,公子信陵君合縱五國聯軍擊潰軍,並乘勝追擊至函谷關只得閉關不出。此戰過後,信陵君名震天下。

秦國

魏國

韓國

趙國

楚國

燕國
齊國

嬴政

魏安釐王

魏景湣王

魏王假

韓桓惠王

韓王安

 

趙孝成王

趙悼襄王

趙王遷

楚考烈王

楚幽王

楚哀王

楚王負芻

燕王喜
齊王建

嬴子楚短壽,35歲就離世,兒子嬴政年僅13歲繼位,是為秦王政。由於年齡尚幼,嬴政尊稱相國呂不韋為仲父,繼續主持國政。呂不韋也喜歡養士,門下食客一度達三千人,《呂氏春秋》就是出於門客之手。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些門客裡,出了一個佼佼者,他就是李斯。由於李斯才華出眾,很快就被呂不韋看上,並推薦給嬴政李斯憑著才堪大用從呂不韋府裡的食客到朝廷裡的郎、長史直陞至客卿的地位。

秦王政元年,韓王知道喜歡大興土木,想用建渠來消耗的國力,使秦國無力東向用兵。韓王便讓水利專家鄭國入秦遊說成功,開始修一條長三百餘里的水渠,從涇水東流入洛水,用來灌溉關中農地。工程進行途中,這個疲之計就被派在的間諜所識破(?年未載)。秦王政4年,自東方鋪天而來的蝗蟲導致全國糧食緊缺,嬴政認為在關中建渠有必要。嬴政不但沒殺鄭國,反而督促他早日完成渠,結果關中成為沃野之地,不僅再也不愁饑荒,多出的糧食還可儲備打仗用。韓王的弱計畫倒成了強的果實。

秦王政9年,嬴政鏟除嫪毐淫亂及叛亂事件,並查出嫪毐假宦入宮與其母私通,始作俑者是呂不韋嬴政本打算一併誅殺,但考慮到呂不韋曾耗費心思地幫他的父親登上王位,而且又有眾人求情,於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次年10月,嬴政以失職為名,罷了呂不韋的相職,要他回封地洛陽。這一年嬴政22歲,真正地成為秦國大權獨攬,名實相符的君主。

前有鄭國使間行疲計,今有呂不韋禍亂宮在後,宗親貴族因嫉恨外來客卿分享了他們的權勢, 就利用這兩件事在嬴政面前挑撥是非說: 「諸侯各國人來事者,大抵為其主游間於,請逐一切客。」。嬴政雖然因後宮醜聞罷了的相位,仍憤恨難消,就驟然頒布了「非者去,為客者逐」的「逐客令」,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在地方,凡是在在為官的外客一律驅逐出境。令是言出必行,被逐的人必須在勒令的期限內離司馬遷用「大索」形容當時秦王對「逐客」所持嚴肅的態度及所施的力道。小子覺得如果當時嬴政有統一天下的偉圖,能深思遠慮的話,他就不會被本土大臣的私心所蒙蔽下「逐客令」。

歷史的進程中有許多看似偶然的事件,卻又是引領著必然發生的結果。躊躇滿志的李斯面對晴天霹靂來的驅逐令是萬般無奈。打包走路的同時,他決定放手一搏,毅然地向嬴政上了奏章,它就是名垂千古的《諫逐客書》。這篇文章對眼前的嬴政李斯起了「化危機為轉機」的作用,對日後的、將來的中國影響更大。

這篇看似批逆鳞的奏文,李斯卻不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處處以秦國秦王政的立場思考。他歷數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朝受重用的客卿對秦發展和強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當時四位君主不用客卿,就不可能出現富強霸業。他又指出五帝三王能無敵於天下,是對人才兼收並蓄所致。現在秦王卻採取棄賢資敵(六國)的做法,無異是自取滅亡之道。

「聖主明於成敗之事,利則行之,害則捨之。」這篇意最真挚,筆最曲折,語最委婉的說辭有如當頭棒喝,又像是朝著嬴政的臉上潑了一盆冷水。嬴政覽書後,應該會想到「一個沒有客卿的嬴政,還會比先祖有更大的能耐,繼續維持先祖們所創的霸業嗎? 如果不能的話,我不是成了氏的罪人?」李斯緊接著的重話「客將去而為敵國所用,求其效忠謀於者,不可得矣。」,更把嬴政嚇出一身冷汗,不禁咒罵:「諸臣誤我!」,同時也心存感激地説: 「李斯悟我!」。嬴政當下收回成命,取消了逐客令。同時,又令人馳車往追李斯,把他請回咸陽嬴政正式地重用李斯,任他為掌司法的廷尉。

當年,相把李斯引薦給嬴政李斯才有機會向嬴政陳説天下大勢。他説:「自秦孝公以來……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譬若郡縣。夫以之強,大王之賢,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強,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并也。」當時嬴政並沒有把李斯的建言當真,不然就不會有以後的《逐客令》。

小子想即使嬴政取消此令,重新再用客卿,也不見的有滅諸侯成帝業的雄心大志。一直到幾年後,尉繚,在嬴政面前進言: 「列國之於強,譬猶郡縣,散則易盡,合則難攻。三晉合而智伯亡,五國合而齊湣王走。大王不可不慮。」 嬴政這才恍然大悟,尉繚李斯的說法居然一模一樣。前有李斯,後有尉繚,倆人可謂「英雄所見略同」。(註:李斯尉繚的話來自【史記】裡的《李斯列傳》及《秦始皇本記》,司馬遷乃得自的史書,可信度頗高。)

嬴政尉繚如何用兵六國。尉繚答:「攻其易攻,宜先移兵弱;其次加兵三晉既盡,即可舉兵入亡,只能束手待擒。」。對六國用兵一統天下的大業,倆人給了嬴政相當大的信心和決心。從來不缺能征慣戰的將材,缺的是出謀劃策的政治人才。李斯尉繚趁時補了這個缺位,成了嬴政的左右臂膀。自此之後,的一切政略、戰略都出自他們之手。

李斯尉繚眼下的秦國有如「為大鳥,負海內而處,面東而立,左臂據之西南,右臂縛鄢郢,鷹擊韓魏,垂首齊燕,處有形便,勢得地利,奮翼鼓翅,方三千里。」。這時天下大勢正呈現大逆轉,倆人審時度勢,讓嬴政知道老天正好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絕妙時機:

(一) 四公子都相繼而死,中原六國已無一個有號召力的能人,此時的六國無法同心協力合縱而抗

(二) 孝公惠文王昭王祖孫三代經營,與其並立的兩大國都相繼沒落與衰敗,經「長平之戰」後,亦一蹶不振。傳至嬴政時,已無一國有能力單與之抗衡。尤有甚者,六國都是懦弱的庸主,充其量只能當個郡縣長罷了。

(三) 六國的朝廷盡是一些「所養非所用」的臣子。有些君王的寵臣如郭開后勝甚至是貪得無厭的小人。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

(四) 當下楚國政局不穩定,君王更換頻繁。

(五) 已併吞了三晉四國廣大的土地,的三大糧倉—巴蜀(得於司馬錯滅二國)、漢中(原地)、關中(得於韓使之計: 建渠)已成。

(六) 兵多將廣

「壯心憤,雄心生,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俗語說: 「能抓住機會並能成功者,往往都是事先有準備的人。」嬴政李斯尉繚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大戰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與此同時又大出金銀,分遣使者、細作、賓客,奔走六國; 一來厚賂寵臣,離間君臣的關係,二來密探國情,隨機調兵遣將。

「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滅: 韓國為戰國七雄中最弱小者,又是東出必經之地,所以長年被所侵。韓非韓國的宗室公子。他見日益削弱,多次諫韓王安,皆不為所用。韓非李斯曾同時拜荀子為師,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秦王政14年,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既感慨又讚賞,要韓王遣他來咸陽晤面。可惜這道邀請卻成了韓非的催命符。他先被李斯的讒言所害而下獄,後又遭到下的毒手而死。雖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出,秦王政17年,韓王安還是亡了。

〈滅: 秦王政16年,趙國發生地震,牆屋傾倒大半,平地裂開,都城邯鄲大旱。此時,這個大廈全靠守邊名將李牧一木支撐。過去,將屢敗於李牧之手。要滅,就非得先移開這個絆腳石不可,便出巨資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使他誣告李牧謀反。秦王政18年,趙王遷自毀長城,冤殺李牧秦王政19年,邯鄲,虜趙王遷亡。以一萬金了郭開,以一郭開,花費甚是便宜。 趙王遷趙孝成王的孫子是也。悲哉! (近年來有傳聞,中共花錢買台灣比攻打台灣還上算之說。)

〈滅: 秦王政20年,魏王假新立,欲與通好,結唇齒之交。相國后勝多受賄金,力惑齊王建:「必不負,今若與『合縱』,必觸怒,將不安。」齊王建嚇的只得拒絕結盟。秦王政22年,,大將王賁連戰皆捷,直圍都城大梁。適逢天道多雨,軍築隄壅塞黃河汴河下流,再引二河之水淹大梁。城破,魏王假降,亡。

〈滅: 秦王19、20年,僅兩年的時間,楚國幽王哀王楚王負芻負芻哀王自立。秦王政22年,嬴政李信率兵二十萬伐,但為項燕所擊潰。秦王政23年,嬴政傾全國之兵六十萬,請老將王翦出馬,當年王翦即入斬殺項燕(項羽的爺爺)。秦王政24年,王翦楚王負芻亡。

〈滅: 秦王政20年,燕太子丹使荊軻秦樊於期將軍首級與燕督亢之地圖入,謀刺嬴政失敗,嬴政大怒伐秦王政21年,燕王喜太子丹,獻首給秦王政25年,王賁燕王喜亡。

〈滅: 秦昭王31年,齊湣王先遭五國聯軍伐大敗,其後燕樂毅七十餘城,湣王被來援助的淖齒所殺,幾乎亡國。隱於市裡的湣王田法章被尋獲,是為齊襄王。後來田單雖然復國,已非昔日的了。

有了這段慘痛的歷史教訓,齊王建在位達44年,承襲了其父襄王的作風; 以為「和好」可恃,對遠在西邊的強處處忍讓。齊王建甚至於秦王政10年,親自到咸陽朝拜嬴政齊王建聽從被重金收買的相國后勝擺佈,使既不合縱抗,也不加強戰備,每滅一國,他就遣使入稱賀。齊王建的鴕鳥心態剛好配合了的遠交近攻政策。待聞五國盡滅,齊王建頓感威脅之際,為時已晚矣! 秦王政26年,嬴政拒絕使者訪為由,命王賁後逕犯軍長驅而入,直抵臨淄。六神無主的齊王建聽從后勝的建議,不戰乞降。秦王政令曰:「齊國就滅。本當君臣俱戮,念四十餘年恭順之情,免其誅死,可與妻子遷於共城,有司日給斗粟,畢其餘生。后勝就本處斬首。」

從滅起到六國盡滅,只花了十年,這一年嬴政才三十九歲。齊國的滅亡標誌著戰國時代的落幕,結束了幾百年來諸侯們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秦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

小子寫四段發展成帝業的軌跡,主要的目地是讓看倌能感受到的成功是出於有序的「自助、人助、天助」。當然,反過來就是六國的「自滅、人滅、天滅」。

末了,小子做一個總結:

(一)孝公商鞅變革起,到秦王政止,六世七主個個都循法治國,沒有一個例外。因此,的國力一直在茁壯,國土一直在擴張。(自助) 反觀六國不是沒有改革,可惜都無法持續,到了第二代頂多是守成而已。

(二) 君主都有一股堅毅不拔的韌性。「自知者明」和「知人者智」是他們的特質。 (自助)

(三) 戰場上,虎狼之師(自助)

(四) 君主重用六國人才,用而不疑,有始有終,所以客卿甘為鞠躬盡瘁。(人助)

反觀國之大才:商鞅 張儀 范雎 尉繚都為的四個雄主所用, 能不悲乎!

(五)高人(李斯尉繚)入點破天機並助定天下(人助)

(六) 自秦王政10年起,嬴政開始真正掌權。這時四公子已死,六國不現強人與能人。 同時,六國君主不是昏庸就是無能。(天助)

(七) 誘使建渠,渠成促使關中變為糧倉之地,的疲計反而助亡前,地大震及乾旱。圍魏都大梁,豪雨逾旬日,助破城。(天助)

(八)「知將而能善用將」。戰國後期有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然而在長平之戰,秦昭王密派白起接替王齕指揮戰事,趙孝成王倒起用了只會紙上談兵卻無實戰經驗的趙括接替廉頗為帥,以「下駟對上駟」焉有不敗之理! 到了秦王贏政,他用了王翦取代了李信,終於滅趙王遷趙孝成王之孫)卻自毀長城,冤殺了李牧,遂成了亡國之君。(自滅與自助)

(九) 不接壤,彼此相隔甚遠,所以征討不易。然而不僅接壤, 而且兩國曾互動干戈,以至元氣大耗而未能休整,這正好給提供了一舉殲滅二國的大好時機。 (天助)

人須先自立及有親和力後,人才就會主動地靠攏過來幫你,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天自然會出來點撥你,使你水到渠成,就是如此。 反過來看,六國的結局就是一面鏡子。

司馬遷說: 「始小國僻遠,諸夏擯之,比於戎狄,至獻公之後常雄諸侯。論之德義不如魯衛之暴戾,量之兵不如三晉之強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險固便形勢利也,蓋若天所助焉。取天下多暴,然世異變,成功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o092355bao&aid=1458396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9 06:06 【udn】 比價後還有更便宜!一統 上下 天下 秦始皇比價

 回應文章

眸眸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自滅人滅天滅
2015/12/08 20:51

自去年11月29日九合一大選後

國民黨第三代就繼續自掘墳墓   走向自滅人滅天滅之路

讀了炎黃子的大作   不禁感觸良深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6-03-22 20:40 回覆:
自解嚴後,打李登輝上台掌黨及政起,整個台灣的人心就開始變得既快又壞。連「慈濟」都能打著名號胡作非為,中飽私囊,其它各行各業就甭提了。

今天,台灣人都嚷嚷著要求「公平正義」,然而,在大氣候及環境如此糟糕的情況下,惟有先「正大家的心」,尤其是「貪婪」的心。當每個人先把自己的心擺正擺好了,作姦犯科的人少了,社會自然會產生正氣。

可悲的是台灣的宗教界不但沒法安人心,連自身都沒守住心。

難!難!難!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2/21 10:02

台湾政客有几人是读文史出身?不是文史出身也无妨,但总要读通吧!据说Clinton就是对美国历史很钻研精通。

您用心良苦,两个月时间浓缩成两篇,这种好文,定然会被收录,当然您志不只在此。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5-02-23 12:57 回覆:
不瞞您說,我只寫專家學者們沒提到過的看法和觀點

我絕不重複他們的論述 (不然,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能讓您讀懂及惠予好評

是我莫大的榮幸

聯合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性本惡的史實
2014/10/30 19:09

一覽無遺!

炎黃子格主總結第六項

是已道出台灣的末日窮途[史實觀察]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4-11-14 20:43 回覆:
感謝您的來訪
從您的感言裡
我能感受到您是一位憂國憂民的人士

我寫此文完全是以古喻今
主要是為了台海兩岸關係的演變而撰
從目前台灣事態的發展
我為台灣的未來擔憂
一個自由民主已走了二三十年的台灣
到了今天居然會如此的不堪想像
身在海外近卅年的我難以置信

保羅隨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郁慕明主席應來此修習!
2014/10/22 22:45
給郁慕明主席的一封公開信請教兩岸如何統一?

給郁慕明主席的一封公開信請教兩岸如何統一?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classic-blog.udn.com/paulhsu333/18115162

李安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字誤
2014/08/09 14:23

非好聞

更正為好文


Anna LEE

李安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祝福
2014/08/09 14:20

好好休息眼疾

等好了再出好聞分享

祝您早日康復


Anna LEE

Went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28 18:54

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看過許多歷史書,總覺得無法融會貫通

看過歷史大劇,又覺得戲劇與現實有段距離

然而,卻在讀過您的文章後,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對秦歷史的疑惑逐漸解開,對秦人物也有了整體的明瞭

您肯定是花了相當時間來鋪陳這篇文章,您的大作,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4-07-12 03:51 回覆:

除了「喜讀歷史」是個人興趣外,我最看重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一般人可以看一看它當消遣,然而從事於歷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們,就無法迴避司馬遷的這兩句話。

我雖不屬於專家學者這一群體,卻老愛朝著這兩句話的方向去思考。

拙文的內容雖是耳熟能詳,至今我卻沒見到一篇有此論調的文章,所以才大膽地寫出來。

讀到“您肯定是花了相當時間來鋪陳這篇文章”這句話,

我的直覺告訴我您也是一位做事不馬虎的人,

因為沒有相同經歷的人,是不會想到這個過程。

當“悟”出這個道理後,我隨即翻史料想核實自己的看法。

當知曉自己的見解與司馬遷一樣時(拙文最後一段引用他的話),我才決定寫出來。

我花了兩個多月才寫完,其中“鋪陳”花的時間最久。

克翰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28 11:07

誤與悟
自助尤甚於人助

精彩好文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4-07-12 03:45 回覆:

感謝您拿「誤與悟」這仨字回應,

您點出了拙文的核心。

克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