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龍應台眼中的「大江大海」
2009/10/20 14:03:16瀏覽3175|回應1|推薦18
 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丁果   2009-10-19

2009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因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個甲子的年份,與此相對應,當然也是國民政府失去大陸政權潰敗台灣的第六十個年頭。於是,相關主題的書籍紛紛出版,其中最引發轟動與爭議,也贏得最大「票房」價值的書,當數旅德華裔著名作家,曾為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的文化局長,目前正在香港執教的龍應台教授的《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在短短的時間裡,這本書在台港和海外銷售二十多萬冊,超過龍應台以往所有暢銷書,包括最為著名的《野火集》的記錄,令出版商和龍應台自己都感到驚訝。

在出席了世界最大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後,龍應台到溫哥華做了中英文兩場演講,為新書作促銷,由於聽眾人數超過預料,主辦單位臨時改演講場地至可容納千人以上的哥倫比亞大學陳氏劇場。這次溫哥華之行,是龍應台三十年後的第二次重臨,在她演講前,我與她進行了一場坦誠的對話,探討她寫這本書的心路歷程,也挑戰她這本書跨越文學和史學(尤其是口述歷史)邊際所帶來的歷史評價問題。由於龍應台對我也不陌生(不過她一直以為我住在美國),因此,她對我的尖銳問題一點也不在意,而是直率回應,盡顯出她嚴謹卻真誠甚至與她尖銳文筆頗不相稱的溫柔人格特性,不矯揉造作,也無咄咄逼人,給人以理性智性的愉快。

從本對話可知,有人質疑她這本書因為得到台灣國防部等單位協助(如看檔案,採訪部長等),是否是台灣與北京搶奪六十週年紀念話語權的「應命之作」,是要與大陸影片《建國大業》打擂台?其實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在主觀上,她雖然要為「失敗者」立傳,但她根本無意為蔣家說任何的好話。不過,她在回答我一個她認為是「直擊《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一書敘述主題」的問題時,讓我直感地認為把握住了,或者說解開了她醞釀十年,閉關一年,採訪成百上千一九四九年經歷者而寫出的這本書的密碼和內在主旨:那就是要解構套在她的父輩那一代人,主要是國軍低中層軍官(外延到200萬遷台人員)身上的「妖魔化」印象。她指的這種「妖魔化」,在我的理解中包含兩個方面含義:一個是普遍在大陸民眾或者台灣外省第二代、第三代人眼裡的,作為潰敗者從大陸撤退的「凶惡的殘兵敗將」的形象,一個是在台灣本省人眼裡的,作為權勢者「來霸佔台灣,欺壓台灣人民的凶惡蔣家鷹犬」的形象。龍應台要讓讀者知道,她的父輩們在一九四九年及其以後時代歷史的顛沛流離,證明他們不是「失敗者」,而是中國歷史「新價值」的締造者,國民黨丟失大陸,敗退台灣的「歷史性逆轉」,或者說「反敗為勝」,不但可以讓龍應台父輩們可以「脫妖」,也就勢顛覆了傳統的兩岸「歷史大敘述」。

作為書寫者,龍應台是成功的,因為原來被認為是「喪家之犬」和「黨國鷹犬」的那一代人,可以從屈辱塵封的「歷史黑洞」裡走出來,站起來,他們可以從自己後代或者敵人後代的讀者眼淚裡贏回「失去的尊嚴」,那恰恰是龍應台認為她可以為自己的父母輩所做的最好紀念;另外,從反戰的角度,龍應台顯然還要解構抗戰之後中國內戰的「價值判斷」,在她的敘述裡,戰場上面對面血肉廝殺的「階級對立」,原來是「自己的兄弟殘殺」,因此,她呼籲國家軍隊機器的「每一個螺絲釘」,都要成為「有思想的螺絲釘」,才能擺脫悲劇的命運。我從對話中強烈感受到,龍應台不是一個「歷史虛無主義者」,因此,她的「歷史價值解構」、「歷史敘述解構」的背後,必然有「另外的價值隱藏」,這,也就是她這本《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必然要引起爭議的理由所在,這本書最強的地方,也隱含了最弱的地方。這與她寫這本書的「感情初衷」分不開,與這本書的文學性分不開,畢竟,「感情是最脆弱的」,文學書寫不能取代歷史書寫,這本贏得無數眼淚的「歷史寫實文學作品」(龍應台自己的定位),也會為她帶來無數的爭議。

引用自: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9242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ur1949&aid=342067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她是台灣之光
2009/10/28 08:24
用良心經營人生的人,用愛心付諸行動的人,用信心實現理想的人。主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