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騎在紙背上的精靈──紙藝與製作技巧(一)
2007/06/01 11:10:55瀏覽809|回應0|推薦4

一.紙與紙藝的由來

梁元帝蕭繹有首《詠紙》的詩︰「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网時。」短短的一首詩,卻很形象地道出了紙的一切特質和功用。

在我們談到紙藝之前,讓我們先稍稍了解一下紙的歷史。

眾所周知的是︰紙是人類文明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是東漢時期(公元105年)由宦官蔡倫發明。但有史料記載︰1933年在今新疆羅布泊的漢代烽火台,已發現了古代紙的殘片,1986年甘肅縣放馬灘也出土過古紙繪就的地圖。西漢的《三輔舊事》書里,講到漢武帝生病,太子劉據入宮探望「持紙蔽其鼻」,是最早出現的「紙」這個字。於是有學者認為,應該將紙的發明推前兩百年,也就是提早至西漢初期(公元前179-141年)。

蔡倫的貢獻,學者們認為,一。是質量較高的植物?維紙(麻紙)的生產組織和推廣者。二。在別人創造的基礎上,組織了以樹皮(木本韌皮?維)為原料的紙的生產。三。主張以紙代替帛簡(絲綢和竹木簡)。

公元403年,楚皇桓玄下令詔書︰「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這個雖然只當了几個月短命皇帝的桓玄,竟成為中國書寫材料發展史上竹帛時代結束的君主。紙的出現,人類的歷史從此得以長久地保存和記載,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廣泛地傳播和交流。

桓玄不僅是提倡和規範以紙為書寫材料的第一人,也特別偏愛染色紙,史料中記載著他曾下令工匠,將紙染成青(藍)、赤(紅)、縹(粉)、綠、桃紅等色,還在詔令中強調必須「使極精。令速作之。」。北魏農學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有兩條關於紙的材料︰一是染潢「凡黃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色年久色暗也。… …書寫經夏然後入潢,縫不綻解。其新寫者,須以熨斗縫熨而潢之。不爾,入則零落也。」。另一項是修補書籍的薄紙,必須使之「?維相入,殆無際會。(看起來沒有縫隙)」。

楚皇桓玄和賈思勰,都應該算是紙藝的開山鼻主。

唐代,由於唐太宗的倡導和推動,書法、文學家輩出,也掀起過講究書寫紙製做的技藝與文字書法相得益彰的熱潮,其中長安女詩人薛濤因平日「惜紙長剩,命匠狹小之」工匠於是精心為其制作了一種桃紅色小箋,這是中國紙業歷史著名的加工紙之一「浣花箋」,也就是白居易的「紅紙一封書信後,綠芽十片火前春。」的出處

現在,該來談談「紙藝」的定義是什麼。

紙藝具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

廣義上,一切以紙為本的技巧思慮之活動及其制作就是紙藝。。

狹藝的「紙藝」,是指一切以紙為創作媒介的技藝及其活動的產物。

紙藝在人類文化中跨越了多種領域,是影響人類意識形態發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舉凡文學、藝術、美術、建築等,都少不了「紙藝」的參與和貢獻。接下來,我們將就狹義上的紙藝及其技藝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ngcathy&aid=99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