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蜂巢》書評:疾病、醫療、倫理與孩子對正常的焦慮/黃愛真老師
2016/10/06 13:47:58瀏覽874|回應0|推薦2

台東大學兒文所博士生

高雄市一甲國中閱讀教師

黃愛真

  少年史提芬剛出生的弟弟(寶寶),罹患多重生理上的疾病,白蜂巢的蜂后,透過史提芬的DNA,複製一個健康、聰明、不會生病的新寶寶,作為送給史蒂芬的禮物。而原有舊的、生病的寶寶將成為工蜂們的食物而死亡。

  決定權在於少年史提芬。少年選擇讓父母疲於照顧、誘發自己焦慮引起強迫症復發的自然人寶寶,還是那完美健康,有著自己DNA的複製寶寶﹖

  如果是你,作為站在少年史提芬立場的讀者,你可能同樣是少年,也可能是擁有生病寶寶、心理症小孩,而相當疲倦的父母,你又會怎麼選擇﹖

  處在棘手的家庭狀態,而又無力解決的少年,將對外在事件的焦慮轉化成身心症,不論是常常洗手的強迫症、睡前閱讀感謝名單的強迫性儀式行為,以及由無法解決的醫療轉而朝向超自然信仰與幻想,例如︰「看不見先生」與蜂后的夢境等。而當超自然夢境成為發生在史提芬與寶寶身上的現實,擔心的幻想對象成真,史提芬恐慌症再次發作,帶來一連串小說人物面臨的困境。

  兒童的夢境,往往簡短、清楚、易懂且不含糊,往往是未被滿足的願望與欲求。(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第八講)清晰的蜂后夢境,讓我們了解史提芬對於寶寶生理疾病與缺陷的擔憂(相對於外顯行為︰不稱呼寶寶名字的不認同、常洗手擔心寶寶的病感染自己等,漠不關心或負面的表現),希望在夢中得到解決,因此從期待DNA複製寶寶的新生,解決家庭因新生兒帶來的根本問題,到現實中終於認同自然人寶寶,決定誓死保護生理殘疾的寶寶。


  而讓史提芬轉而認同生病的寶寶,來自於自己心理症感受上的殘缺與「不正常」。史提芬心理的多重煎熬與心理症的逐一復發(如︰怕黑等,退化到幼兒常見的心理現象),猶如寶寶多重的生理疾病,因此史提芬常常將自己用棉被包裹起來,像蛹一般,又像回到母親子宮的寶寶一般,否定外在現實,減輕焦慮。猶如佛洛依德的觀點,原初焦慮來自於與母體的分離(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第二十五講)。而這回到母體的「寶寶」意識,逐漸讓史提芬感知,自己與生病寶寶的一致︰生理壞掉的寶寶,和史提芬一樣,都是壞掉的「寶寶」,有軟弱,也會恐懼。丟掉自然的、生病的寶寶,猶如丟棄了自己,丟棄了人性。

  「反正根本沒有正常這件事」,史提芬說。從保護寶寶免於被蜂后置換的過程中,史提芬經歷了被群蜂攻擊後的25秒死亡,從現實的死亡中甦醒,或許是史提芬克服自己一連串身心症對於死亡本能焦慮幻想的心理症原因之一。而反思不會生病、不會焦慮的複製人與擁有這些看似疾病與缺失的自然人性,兩者相對上的正常與不正常,其實反映了當代醫療社會學中,媒體與民眾對醫學權力的質疑,嘗試重新取回醫學掌握人體疾病與治療定義權力的干預與反思,以及基因工程中對於複製生物的醫學倫理的再次討論。



 





*贈書活動來這裡*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nibook&aid=7684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