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另類用餐供養之意涵
2010/10/21 01:11:27瀏覽1261|回應1|推薦27

引用文章有關【清淨功法】的文章

980710師父開示用餐供養之意涵

在用餐的時候供養我們一般都是供養諸佛菩薩但是我通常在用餐的時候

一般我們不唱供養偈」,因為是「在家」的關係,所以採一個「方便」的方式,就是一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存「食存五觀想」,是心存「慈悲度化想」。

那慈悲度化是度什麼東西呢?就是度食物上那些微細的眾生,這個地方我還請「量師父」做見證,他看得到微細眾生,所以我在做度化的時候

「微細意」是怎麼回事情?

一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持誦時,身心、身口意都放鬆了,因為放鬆所以合掌之後,自己入一種所謂的「禪定三昧」的現象,身體就開始放光,那個光就直接從食物上穿越,穿越之後所有眾生都得度,所以量師看得到連蜎飛蠕動類的眾生通通都度化了,是這樣子測試之後,這方法還包括煮菜者的心情部份,都可覺知,當時的心若有起伏者也一併解離回歸清淨本位

所以供養時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當下,是設定在食物上眾生的超渡及我們要布施出去的超渡,還有煮菜者的心意我們也要回歸清淨本位,我們都把它涵蓋在內,所以當下一個合掌的時候,我們講說是心空法界空,能度諸眾生

放光之後才會「心空法界空」我們是這樣做的像今天中午用餐的時候就比較延遲散掌的原因在哪裡就是心有晃動」,就是為了要把晃動的點回歸清淨本位 所以延遲5秒鐘散掌

所以我們在用餐的過程,都在行一種互動就是一種慈悲這樣來講會比較快速而且如果心存這種想法至少你一天吃三餐可以有三次讓自己靜下來的機會所以我們也是把生活跟實修結合在一塊

Q:請問師父那如果我們證量不夠怎麼辦呢

A證量不夠是你的心的問題,雖然證量不夠不能引動這個現象但至少你的心是清淨的心清淨之後就可以跟諸佛菩薩產生微細的相契、法的相契,所以也會有這個作用,要不然每個人證量都不是這麼高,那怎麼辦呢?所以還要存一個心,就是「善心」。

所以我們就是一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一個「合掌」就包含了「自淨其意」「請佛護法」「 請佛加持」這個當下我們才能進行所謂的功德力的現象,原因在這裡。

那剛剛說師父已上坐講經說法的時候,不能頂禮的原因在哪裡?本身在說法的當下,已成一個法性,那你這樣一頂禮的時候,就會產生互相的干擾;吃飯的時候也不頂禮,我在吃飯怎麼回禮?那我不回禮感覺又很不禮貌,點頭又好像又很隨便,所以就有一些方便與法性的問題,原因在此。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4518956
 引用者清單(1)  
2010/10/21 10:14 【無明盡的部落格】 微細眾生

 回應文章

四月
食存五觀是哪五觀??
2010/10/25 19:52

 
行者於寺院的儀軌  http://blog.udn.com/omhon/3161331

 食存五觀又作食時五觀、沙門受食五觀。指沙門於進食之前所應作之五種觀法,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謂此食墾植收穫舂磨、淘汰炊煮,所費功夫甚多,

且施主減其妻子之分,為求福而施,

故受食時,應作此觀。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謂若不坐禪誦經、營三寶事,不持戒,受施則墮,

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則可應供受食。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謂須防心離於三過,於上味食不起貪,於中味食不起癡,

於下味食不起瞋。

否則不知慚愧,墮三惡道,故受食時,當作此觀。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謂飢渴為主病,故須以食為藥,不起貪著。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謂不食則飢渴病生,難成道業,而多食致患,少食氣衰,

故必食得適量,以資身修道。

由觀想此五事之故,齋堂又稱五觀堂。

(《佛光大辭典》P.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