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09 20:48:51瀏覽368|回應0|推薦1 | |
「典故」,正如同「意象」表現與「象徵」表現,能有效地經濟地具體化某些情感,喚起種種聯想,擴大詩意的範圍。 如萬華龍山寺龍門廳對看堵上,有一幅以水磨沈花手法雕成的「漁」、「樵」圖形,右邊是典出《戰國策‧燕策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 高高擎起雙羽翼的鷸鳥,整個頭全埋在蚌殼裡頭了,老漁夫手執長竿正彎下身來要捉捕鷸與蚌;左邊則是坐於遒勁的松樹根上閒繫草鞋的老樵夫,形象生動而活潑。 老練的技法,上乘的石材,再搭配意蘊深長的主題,頗有「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終南別業〉)、「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楊慎〈臨江仙〉)的深沉況味,整體流蕩出簡、雅、古、逸的美感氛圍。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