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5 08:28:48瀏覽628|回應1|推薦1 | |
今年農曆年前,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史無前例的發放了每個人面額3600元的消費券,讓大家這個農曆年都還不會太難過。而最近,包括鄰近的日本、南韓與中國大陸也都有發放消費券的打算。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消費券」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各國政府都以發放消費券作為振興經濟的手段?政府花錢花人力印製發放,為什麼不省下這些成本,直接發放現金就好了? 說來或許你不相信,老師以前大學是念經濟系的,雖然不敢說學得很精通(否則就沒有後面這一段學電腦當小學老師....),至少基本的理論可是沒有忘記。在經濟學上有所謂的「儲蓄的矛盾」,一個愈強調儲蓄的國家,愈容易掉入貧窮的陷阱。 或許你不相信,會認為:「節儉不是美德嗎?」「上面不是都教我們要感恩、惜福嗎?」那老師就必須說明:「一個人節儉是美德沒錯,要感恩惜福也沒錯,但是如果整個社會的人都這樣,對於整體經濟卻是不利的。」 相信你又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老師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今天到文具店買一枝鉛筆,賣給你鉛筆的商店、製造鉛筆的廠商(中間可能還有大盤、中盤商等)就多了一筆收入,這筆收入可以拿來再投入生產,再做鉛筆來創造收入;也可以拿去購買其他商品或勞務,這樣便等於幫助了其他產業多一筆收入;如果要買鉛筆的人多,商店或廠商的人力不夠應付消費者的需求,他有可能因此雇用勞工來幫他生產,創造就業機會,受雇用的勞工獲得勞力報酬後,再以所得來消費,市場經濟便是因為這樣而活絡起來。 不過現在的局面正好相反,金融海嘯導致許多人的血本在瞬間成了泡影,因此導致整體消費減少;消費減少,生產跟著減少,生產減少,導致所得減少,所得減少讓人人視「保留現金」(安全感)很重要,於是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於是消費又更減少,因此陷入貧窮的陷阱(循環)之中。另外就是因為消費的減少導致生產的減少,雇主便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力,這正是目前的「裁員」與「無薪假」的禍首... 因此創造「現金的流動」乃振興經濟之必要。 這是網路上很有名也很有趣的的例子: 三個窮漢──理髮師、裁縫師及修鞋匠,因為沒錢,所以均不消費,狀況如下: 圖2:三個窮漢在未消費前的狀態。 假設一般的消費收費如下: 理髮50元 現在理髮師有位朋友看理髮師很窮,給了他100元,於是──
現在三個人跟當初一樣還是沒錢,但是生活情況卻改善了,每個人都"bling-bling"。
但是如果理髮師發揮「美德」,將這100元存起來,以上的一切將不會發生。 由以上的例子我們應該可以瞭解到為什麼「消費券」能夠振興整體經濟了。各大店家時常打出來的吸引消費券口號就是「我把消費券變大了」,沒錯,你手上的3600在他們的眼裡可真的不只是3600!看看上面的例子,100元在3人之間流來流去,從頭到尾並沒有增加,卻創造了300元的市場價值,那你想想:如果投入這個市場的人更多,這100元在更多人的手中流動,所發揮出來的倍數效果當然更是不止於此! 如果你聽過「一千個人做的蛋糕」這個故事,那你更應該會瞭解上面的例子。如果沒聽過,沒關係!老師明天再說給你聽....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