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1 60年前決定中國命運的的一場戰役(2)
2009/01/21 11:09:51瀏覽2647|回應0|推薦0

 

淮海戰役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與黃百韜有關,解放軍在徐州以東的碾莊圍住了黃百韜的第7兵團,並將其全殲。

上圖是大陸方面繪製的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地圖,藍色表示國民黨的部隊,紅色表示解放軍。由圖示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國民革命軍總部原先計劃將駐紮連雲港的李延年部(圖上第44軍)和駐紮新安鎮的黃百韜部(第7兵團)及駐紮曹八集的李彌部逐次撤退回徐州東郊。但李彌兵團急於自保,不等黃百韜兵團撤退就開撥撤往徐州。而黃百韜為了等待李延年渡過大運河,不得不等待3天。

11月8日,何基灃、張克俠(中共地下黨員)率第59軍、第77軍2.3萬人投共,使黃百韜兵團(第7兵團)的側翼全部暴露,而李彌兵團的提前撤退,又使得解放軍可以迅速截斷第7兵團的退路。第7兵團付出3個師被殲的代價勉強渡過大運河,至11月11日,殘餘的7個師過河後迎頭被攻擊徐州和後方追上的解放軍合圍在徐州以東的碾庄地區。

此時徐州南方戰況,由於防守宿縣的孫元良兵團北撤徐州,而協防宿縣的劉汝明兵團也向南撤退,共產黨中原野戰軍順利攻佔空置的宿縣,切斷了徐州守軍向蚌埠撤退的退路。

蔣中正因此下令華中的黃維兵團及蚌埠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向北推進,重占宿縣;同時命令徐州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向東攻擊為黃百韜兵團解圍,但由於邱清泉與黃百韜積怨甚深,又畏懼被共產黨反包圍,一直不肯出大力為黃百韜第7兵團解圍。拖至11月22日,解放軍將第7兵團10萬人全部消滅,司令黃百韜自殺(一說突圍時與共軍遭遇槍戰黃遭擊斃)。同時,由於蚌埠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擔心被共軍首先擊潰而拖延北進時間,造成華中的黃維兵團過於孤立,造成對國軍極其不利態勢。

(資料來源:淮海戰役--維基百科)

而根據「民國春秋」一書裡描述,關於黃百韜兵團的描述如下:

引用自http://www.angelibrary.com/real/mgcq/162.htm

『....徐州看來是萬無一失了,而黃伯韜兵團卻徹底陷入了重圍。就在李彌兵團奉劉峙之命放棄曹八集和大許家,西撤徐州時,解放軍華野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滾滾南下,與隴海南側的華野第十一縱隊、江淮獨立旅南北對進,一舉占領了徐東重要據點大許家、曹八集,切斷了隴海鐵路。至此,黃伯韜兵團被粟裕指揮的14個縱隊結結實實地包圍在離徐州不到50公里的碾莊一帶,約18平方公里的圓圈內,黃伯韜兵團如龜入甕中,坐以待斃了。

    黃伯韜預感到兇多吉少,對總統府參軍、陸大同窗好友李劻文說:「看來這次,我這個兵團是首當其衝了,你和李延年明早速行,以免發生變故。請你面報總統,我黃某受總統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期望,我臨難是不苟免的,國民黨是鬥不過共產黨的,人家對上級批示奉行到底,我們則陽奉陰違!」...』

黃百韜被圍後,邱清泉、李彌兵團奉命解救,但邱李二人無法達成任務。當劉鎮湘勸他突圍時,黃百韜說:「我老了,而且多病,作俘虜我走不動,也不難為情。我犧牲了,還可使別人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國民黨人,或可使那些醉生夢死的人醒悟過來,國民黨或許還有希望。你年紀還輕,尚有可為,希望你突圍出去,再為黨國做點事。」

11月22日,黃百韜第7兵團在碾莊被解放軍殲滅,黃百韜將軍也壯烈犧牲(國民黨的說法是「自盡」,共軍則說「被擊斃」)。黃百韜臨死之前終於醒悟了三件事:「一、我為什麼那麼傻,要在新安鎮等待四十四軍兩天?二、我在新安鎮等了兩天,為什麼不知道在運河上架設軍橋?三、李彌兵團既然以後向東進攻來援救我,為什麼當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西撤?」

黃百韜死後,國民黨追贈其為上將,並頒給象徵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不過這顆勳章後來卻因為其子犯下殺人案,原本判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的同時被收回。至此坊間也流傳著「勳章抵一命」之說,有興趣者可至以下連結參考:

http://nawiblog.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6236.html

而東森新聞台則曾為此一主題錄製「台灣啟示錄」專輯,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hgi01&aid=258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