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國崛起
2007/12/21 16:16:36瀏覽729|回應0|推薦4

最近圖書館書架上出現了大國崛起的叢書。在搜尋之下,發現YouTube還真的有整套的"大國崛起"影集。這系列是由大陸中央電視台所編製拍攝,敘述八個大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國、日本、俄羅斯以及美利堅合眾國;如何發展成當代大國的故事。

書籍主要內容摘錄自影片中,不過在這套叢書的封面看到有趣的地方。原本的影集是央視拍攝給大陸國民看的,故感覺是以大國看大國的思維或觀感來看。而台灣所出版的叢書(青林出版),在封面有行"看九大國五百年興衰,思台灣未來之路"這段話,感覺是有些怪怪地。或許真能提供一點思想的方向吧,也或者是個行銷手法XD。

上述九國只有一個算是真正的小國,那就是荷蘭。以GVO而言,也是我最想去的小國~哈哈。回到"思台灣未來之路"這段話,撇開荷蘭的這幾國,都是泱泱大國。在這幾國首先發展經濟之時,除了搞掠奪的葡、西兩國,其他各國都有充足的人力(奴隸、勞工階級、廉價移民等等)、自然資源以及內需市場來進行工業化。反觀台灣的條件並不如這些大國一樣,台灣若真要參考,應該比尋找其他小國家如新加坡、或北歐各國。

上上期天下雜誌所介紹的芬蘭,個人感覺就很合適。同樣隔壁都是超級強國、同樣兩國本身的人口不算多,資源也不算非常豐富。但芬蘭利用了俄羅斯,讓自己成長;也因為是俄羅斯,讓芬蘭始終保持著警覺心,追求國家成長與穩定。


小國的優勢在哪? 小國相較於大國就是他具有彈性,內政方面,也比較能集中資源在某項任務或計畫上。在外交方面也能利用大國間的矛盾,選擇對己方有利之路行之。除非要像瑞士那般,實行永久中立。不然對外採搖擺政策,與己方有利之大國行經貿合作、軍事同盟等等,都能提升小國在當地的重要性,也容易獲取盟邦的資金和技術支援。


對各國感想:

大國崛起的年代,即自15世紀開始發跡。今日人種、語言和國家疆界的決定和緣起,都從這年代開始。當代卻有最強盛的國家在今日仍在求發展,那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中國。若大國崛起製作組要拍攝續集--大國衰敗,相信土耳其與中國都是相當適合的個案。

而當日大國的崛起,以今日標準來檢視,必定是違反了各種法律或公約。例如當初(或今日)幾乎每個落後國家想求發展,紡織業必定是首選之一。紡織的原料--棉花,在無法機械化耕作下,需要大量勞力投入栽培。即使在後續加工製程方面,仍是需要不少勞動力參與。故在工業革命之時,英國所需的棉花來自印度、西非和美國南部。印度、西非為英國殖民地,故原料成本低廉;而美國南部亦有為數不少的黑奴作為勞動力。隨著工業化發展與進步,產業會逐漸外移,於是轉到美國新英格蘭地區,而後又轉到明治維新的日本,近代的台灣與韓國都曾跟隨過這腳步。最初的產業發展與低廉勞力是密不可分地,而當時工業化與經濟發展,對碳排放根本不計較。偏偏人權與環境保護是今日西方主流,因此今日的發展中國家在面對到西方主流文化下,相信衝突會不斷發生。

伊比利:
大航海時代最鼎盛的兩國,自18世紀後就開始沒沒無聞。二戰之後的西班牙還是沒沒無聞,直到開放加入北約與歐盟後,慵懶的氣息還是大家對他的印象。直到最近常被拿來討論的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崛起,和AVE後,相信就是西班牙開始認真的成果。至於葡萄牙,除了FIGO等幾位球員,其他還是沒特殊印象。不過在今年年尾,歐洲幾個以前的殖民大國和曾為殖民地非洲諸國開了一場會議,雙方宣布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關係,希望化解從前殖民時期的不良印象。而這場會議就是在里斯本所召開的。

荷蘭:
作為萊茵河出海口國家,兼併外海與內陸航段,至今航運仍相當重要。去萊茵河遊船,可見到荷蘭的三色旗幟船隻。世界最早證卷交易所在此地誕生,大國崛起影片有段敘述,足以表明荷蘭至今仍相當富庶--18世紀阿姆斯特丹市長的女僕,同時也是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商業是這國家的命脈,小小的國家就擁有殼牌石油、聯合利華等國際大型企業。而在傳統產業如花卉、畜牧業也都以科學化方式經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另外一點,如果有看影集的話,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出。整整八個國家中,唯有看到荷蘭的專家在介紹時以英語來講說。其他大國都是講本國語。小國必須倚賴貿易,貿易需要語言做工具,荷蘭在此執行的相當成功。影集中好幾位專家就直接以英語作解說,而不是用荷蘭語跟製作單位解說。當然荷蘭和英國間的距離如此之近,或許是其中一項理由。但這邊也顯示出了小國與大國間的差異。

英格蘭:
說真的,英國良好的地理位置,至今仍然為她創造著一些優勢。緊鄰西歐卻隔著一條海峽相望,讓英國不易被歐陸大國所征服。從1066年之後,英國(英格蘭)的正式主權就從未被外國所奪去,這對其國家穩定和民族自信有相當大助益。雖然長久以來未被他國所征服,但良好的地理位置,讓英國在與歐陸貿易或思想交流上都相當便利。

迄今英國論軍事力量雖比不上美、蘇等國,國際重要地位比不上十七、十八世紀,但本身的各項重工業如核能、國防、航太等仍在全球有一席之地。輕型產業如商業貿易、創意產業更是全球指標。在北美崛起之後,英國緊鄰歐陸讓它成為北美一些企業重要的分處設立首選,企業聚集後同時金融業也隨之發展,使倫敦為華爾街外,世界重要的金融重鎮。

而在今日,英國也成為了創意產業最大出口的國家。挾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以及地理位置優。英國吸收了北歐或其他歐洲地區的歷史文化,甚至是前殖民地國家地區的文化。再加以彙整與融合來自愛爾蘭、香港、新加坡、紐澳、南非、西非、東非、埃及與阿拉伯地區、印度、北美的移民或人才後,激發出豐富的各項創意產業。使得英國在工業設計(如汽車、空巴、手機設計)、建築設計、藝術與平面設計、軟體設計、服裝設計、影視(電影或影集)、音樂(流行音樂、歌劇等等)、文學出版(哈利波特)等等非常之豐富。今日的英國雖沒有了從前對其屬國的統治權,但她(倫敦)卻成為了前屬國人才或移民的聚集之地,為英國(倫敦)創造了多元的文化。而今日倫敦也變成最具有國際特色的一個地區,想看傳統的英國文化,可能得要離開倫敦才見得到。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mitz1945&aid=147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