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2 08:46:23瀏覽258|回應0|推薦2 | |
我們那時候在上中世紀時常提到這句, 哲學是神學的婢女,是御用,替神學服務的, 所以多瑪斯得花很多精神去製造關係, 彌縫理性與信仰間的裂痕。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的一部電影,猶太女人,Little Jerusalem (2005)。 女主角是哲學系學生,課餘也幫人家補習哲學概論〈?〉 這補習是喜歡她的的男孩子故意找的藉口。〈真是極大的反諷,哲學啊哲學。〉 似乎叫蘇菲吧,看太久忘記了,是希臘文智慧的意思。 順便一提,我們系上當時分兩班,愛智,PILOSOFIA,剛好是愛跟智結合的詞, 跟命名學有點關係吧,我們智班的似乎比較愛讀書,比較老土, 他們愛班的就很辣,活動很多,班隊也比我們班多, 不過有幾個愛班的常會到智班來混,算是被編錯班了, 明日會的老四就是一例,扯遠了。 叫蘇菲。是阿爾巴尼亞人,之後越界逃到法國定居, 讀哲學的漂亮女子。跟媽媽姐夫一家住在窄小的公寓裡, 而故事也是這樣開始的。 他們是傳統的猶太家庭,你可以看到用餐時傳聖盃的家庭傳統, 也可以看到假日的宗教儀式,跟宗族間的活動, 雖是法國的猶太人,不過宗教把他們的生命跟生活緊緊結合起來。 他們在這護翼下過猶太人在法國的生活。 蘇菲姐沒有蘇菲的靈思,是個平凡安分的女人, 常問她怎麼不找男朋友,或質問他妳是出生在虔誠猶太家庭的女孩, 為什麼要去讀哲學抗拒主之類的。 蘇菲回說她不想談愛情,她要活在純粹的理性中。 她說上帝不喜歡哲學。 她像康德一樣每天固定晚上七點出去散步, 沿著一定的街道繞一圈回家,就像是給自己的戒律,規律, 幫她在渾濁人世中鎮靜下來;而因為她的散步, 卻讓一個回教青年盯上了,每天在相同的地方等她經過, 而後在社區服務的大樓有了交集,甚至擦出火花, 這裡我有點不懂怎麼她就不捍衛她的理性,屈服於感性、慾望了。 不過她變了,她心裡不再是一潭湖綠的靜水, 而原先斥她不談戀愛的母姐們知道這個青年, 都認為她被異教徒蠱惑了,甚至去跟長老拿符,拿聖物壓在她的床下。 〈這有點聳動,那是在蘇菲一次欲望來襲,情慾克制不住DIY時, 在床底下發現的,這這當然讓她很生氣,跑去質問她的母親。〉 這理性跟感性,精神跟肉體的辯證全篇都是,很能令人思考一些東西。 神性、人性、魔性端看一個人如何下定義。 而這同時有幾個插曲,她姐夫的外遇跟踢球被圍毆。 她姐夫〈真是很不負責的影評,好歹要去找一下看看叫什麼名字的。拍謝,檔案殺掉了。〉 是一家之主,也是猶太宗族裡的中堅幹部,穿傳統的服裝,睡前起床都會禱告, 算是維繫一家宗教秩序的「男性」,不過卻作出違背戒律的事,跟非婚女子苟合。 被老婆發現了西裝上的毛髮,還是香水?這裡有點老套。 電影沒有扯到更遠的自我認同或實現的部分,甚至沒有提到家庭的束縛, 只點出他欲求不滿,因為老婆嚴守戒律,不跟她親熱,所以他就打野食去了。 〈這似乎反諷了宗教規儀不敵慾望的現實,一個口口聲聲護衛猶太傳統, 想要驅逐戀愛中的叛徒蘇菲的男人,也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那戒律在哪?虔誠到哪去了?都是表象!〉 蘇菲姐萬念俱灰之際,去找了女祭師訴苦〈不大了解猶太傳統,不過應該是神職人員之類的〉 她讓她浸在浴池中,像母親一樣洗淨她的身體,安慰一番後, 開始很前衛現代的輔導,婚後性教育,告訴她哪些行為可以做,不違反教義, 性是夫妻間愛的表現,也是“應盡的義務”,哪些姿勢,有的沒的。 而她回家後就照祭師所說的,肯讓她先生碰了,甚至有了互動〈她以前都像死魚吧,我想。〉 而她先生就又回到她身邊,有點天真的橋段。 猶太女性可能被灌輸不可以主動吧,覺得主動就是罪惡,就是犯淫,就是莎樂美, 由此可以想見蘇菲的處境艱難,因為她後來竟要跟回教青年私奔。 兩個註定不能在一起的人,要放下一切去天長地久了.......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原型?男方帶蘇菲回他傳統的回教家庭一樣被罵到臭頭。〉 在私奔的前一刻,男方喊停,他說他沒有辦法放棄這一切家族,信仰,名字, 蘇菲失望絕望之餘,不知道有沒有打他一巴掌還是踹他一腳, 總之她回家後就吞安眠藥自殺了。 被救起來後很尷尬,果然驗證了她母姐所說,被異教徒引誘差點喪命, 這會好不容易逃過這一劫,然後怎麼怎麼的, 蘇菲哀莫大於心死,表情很冷淡。 說到她姐夫被揍,是在家附近的公園跟小孩子踢足球發生的事, 被幾名反猶青年圍毆,這也是常有的事,現實中常發生的暴力, 剛好蘇菲和回教青年在附近大樓,兩人連忙趕去,了解情況後,警察來了, 青年趕快跑走,事後蘇菲問他,他說還是非法居留,沒有身份,怕被遣送。 〈他好像是中東還是中亞某個不是很自由國家的報社記者,曾因為報導一些 東西被刑求。〉 因為發生了這件事,蘇菲姐夫想舉家遷回以色列,那裡有很多補助,類似公社性質的, 小孩在那也可安全自在的長大,喔,安全不確定,他們也是要打仗的, 也有恐怖攻擊。不過蘇菲不回去,她要留在法國,片尾就她自己一人在巴黎生活著。 算是把她出生以來即背負的猶太血液與傳統納入括弧。 總是有人適合,就像她姐,就像一些不大去想的適合過完全的宗教生活, 〈不過她們也還是很保守愛批評,三姑六婆。〉然後也有像蘇菲這種人, 堅持理性的之光,認為這也是上帝賜予的,跟信仰並不衝突, 哪一種人活得累,活得真實,很難說。 不過很羨慕那些有根基的,一聽就進入,就全信而自在的人。 我們這些小信的人,總是在匍伏前進,然後又頭昏眼花, 智慧不足之故也! 〈查了一下,女主角不叫蘇菲,叫勞拉,果真是不負責任影評, 不過懶的改了,她就叫蘇菲吧。哈哈。〉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