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代范仲淹!置義田、捐白米 志工夫妻3年來以行善為樂
2007/04/16 13:02:05瀏覽1169|回應0|推薦3

現代范仲淹!置義田、捐白米 志工夫妻3年來以行善為樂

2007/04/15 15:32 記者:記者吳淑萍、張炯漢/台中報導

宋朝有范仲淹設置義田,救濟貧寒,現代台中有一名佃農的兒子曾銘村學習他的精神,買了兩分地,自己種田來幫助窮困人家。他說自己種的稻米,安全健康,送得安心,幾年下來,捐贈的白米已經超過幾萬斤,他的太太說做善事最快樂,這是他們唯一的興趣。

曾銘村工廠後方,綠油油的稻田,就是效法范仲淹的義田。他租了兩分地自己耕作,收成的稻米自己吃。但是,大部分都用來救濟貧困人家。

捐米志工曾銘村表示,錢給人家他會亂花,白米給他不能賣錢。一包米一百塊你要去賣嗎?你要為了一百塊,我一包米賣你嗎?對不對!大家都有飯,可以吃就好了。

他今年57歲,父親以前是佃農。從小跟著種田,現在有了自己的烤漆防繡廠房,卻為了就救貧困,買了碾米機。曾家白米三年多來,透過善願愛心協會,就送出了幾萬斤。

捐米志工曾銘村還說,自己播種比較不用農藥,減少噴農藥,避開農藥。曾銘村不但送米,還買書送人。送的就是這本傳家之寶,書裡寫了范仲淹做宰相之後,把俸祿全用來設置義田。

他說,每次看每次有不同體會。古人可以,他也做得到。他太太都是志工,子女也受到影響,全家親身實踐「為善最樂」。

捐米志工趙玉美說,我們都一樣啦!唯一的興趣,就這個。對!就是來這裡,我們唯一的興趣。是受先生影響嗎?她笑說:「沒有啦!是他受我影響的啦!哈哈!」

別人休息的假日,夫妻一樣忙碌,他們忙著把愛心,把一包包的白米送出去。

范仲淹 CEO典範

陳啟明 93/3/6 經濟日報

去世的溫世仁如果繼續活到63歲,會是現代的范仲淹嗎?

范仲淹,大多數人的記憶停留在中學時代的印象:「先天下之憂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是來自范仲淹;300來字的「岳陽樓記」是他寫的,文中「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等句子,大家都琅琅上口。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不過就是一位歷史人物,存在於中學教科書中,與我們生活毫不相干。當然,離開了學校就更加不必理會誰是范仲淹了。


然而,高談文化出版的這本書《范仲淹──一位政治家、行政院長、企業CEO的典範》,卻讓大家猛然發現──我們社會需要范仲淹!但我們的社會能培養出范仲淹嗎?


范仲淹,這位出生於800年前的北宋名相,活了63歲,在古代算是高壽。他當時透視政壇亂源,毅然推行慶曆新政,為十年後的王安石變法打下基礎。他興辦學校、義莊,推行中國最早的社會福利機構;在宦海浮沈間,他更是時刻反省自身,為文針砭時弊,寫下千古絕唱「岳陽樓記」及眾多的不朽名篇。


本書剖析這位歷史人物的特質有四:堅毅而清廉的人格、深厚而務實的專業素養、宏觀而悲憫的危機處能力,以及崇高的人文素養與人文關懷。

上述固然是政治領袖人物的特質,但又何嘗不是企業界領袖應有的風骨。企業人閱讀范仲淹,從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現代人常說企業要賺錢,否則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如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企業不賺錢是一種罪過。」;而企業在發展之後更要善盡社會責任。


上述四種特質,自然會驅動企業人把企業經營好、善盡社會責任。而溫世仁銳意經營中國大陸的大西北,正是一種人文關懷精神的表現。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企業家自我提升格局、自我開拓胸襟、自我培育人文精神,在不久的將來,在台灣出現更多的現代范仲淹!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ce203&aid=89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