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名揚、校園特約記者曾慶正/台北報導】 |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2007展望演講春季系列演講最後一場的主講人,吸引爆滿的聽眾。(記者陳再興/攝影) |
| 由國科會與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中廣公司、News98合辦、中央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承辦的「2007展望演講春季系列:明天過後—從環境變遷看地球生物的未來」,第八場由李遠哲主講「該是覺醒的時候了!談能源、環境,與人類的未來」,不但會場爆滿,連主辦單位額外安排看現場轉播的教室都擠滿觀眾。 溫室效應持續擴大 李遠哲指出,人類在100多萬年前誕生,在人類歷史中,食衣住行幾乎都靠太陽;吃的是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或吃植物的動物,穿的是棉花麻布,紅磚屋的紅磚是用燒相思樹製成的木炭燒泥土做成,拉車的牛馬也是吃植物。 過去依靠太陽的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時使用的能量或產生的廢棄物,對地球生態幾乎不造成影響,地球好像無窮大;但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帶來巨變,科學家把化學能和熱能轉為機械能,驅動機械、取代動物和人類的體力勞動,不但生產力增加,改善了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也造成人口急遽增加。 工業革命帶來最根本的影響是,人類社會對能源需求愈來愈大,太陽給的不夠用,於是人類開始挖掘埋在地底幾億年留下來的化石燃料,生活就脫離了大自然和陽光,太陽變成討厭的東西。 工業革命讓歐美日國力變強,卻讓亞非地區成了殖民地,所以只有西方世界獲利;而且人口增加,人均消耗資源也增加,消化人類產生汙染的能力也有限,於是20世紀最後幾年,人類突然發現地球資源其實是有限。 像現在很多人開始擔心溫室效應擴大,就是因為人類造成的二氧化碳,靠森林、珊瑚礁已無法全數吸收,所以大氣中二氧化碳一直增加,地球氣候跟著改變。 李遠哲1962年剛到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念書時,差點被車撞死,因為他已習慣台灣的馬路是屬於人的,卻不知道美國的馬路是屬於汽車的;他在美國看人家廁所擦手紙巾和迎新餐會紙盤都是用了就丟,還在想怎麼這麼浪費,結果台灣很快就學著這麼做。 石油危機食物短缺 根據2003年的統計,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排放4噸二氧化碳,其中美國20,澳洲19,而台灣12.4,和韓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差不多;但先進國家人均所得,卻是台灣2倍,顯示台灣能量使用不合理。4公噸二氧化碳代表什麼?大約是原始社會人類自給自足所需能量的20倍。 現在全世界有65億人口,每人每年4公噸已經過多,若人類要永續發展,二氧化碳要下降,若減一半到2公噸,台灣就要減為1/6;但台灣政府常說經濟要成長,二氧化碳就會繼續上升,減量是走不通的。 李遠哲說,地球蘊藏的石油雖然還可用40到60年,但最近幾年大陸、印度、東南亞快速發展,過度消耗能源,供需出現失調。 而且石油問題還伴隨食物短缺危機,像台灣用美國大豆做的豆腐,有30%是從石油來的,因為肥料是礦物燃料燃燒製造出來的;不只農業,衣服原枓也有70%是從石油而來。 李遠哲強調「勤勞節儉是美德」,但現在很少年輕人覺得應該要節儉,因為在富裕社會中,不知為何要節儉,總認為東西壞了丟掉買一個新的就好了,價值觀和從前不一樣;但是我們要知道,若全世界的人,都要過這樣生活,地球將無法負荷。 讀台大時夏天不熱 他也質疑,現在生活和以前比,真的比較好嗎?以前他在台大念書時,台北市很多樹和稻田,夏天溫度很少超過30℃,有電風扇就是享受;現在動輒37℃,所以有人問當年沒冷氣怎麼活過來,因為37 ℃確實很難生存。 工業革命後,人類原本依賴太陽的路走偏了,變成靠地底下的東西;所以當務之急是回到太陽懷抱,要更有效利用能源,減少依賴礦物能源,並發展再生或可重複使用的能源,靠太陽、風力、溫差、海流、地熱發電。 另外還應檢討人口政策,並保護生活環境與生態系統,尤其要維護生物多樣性;有人說差2℃人類仍可生存,但對某些生物,差2℃就很嚴重,李遠哲強調,人是在地球生物大潮流中發展下來,若生物多樣性消失,人不可能生存下去。 李遠哲說,這並不表示要回歸原始生活,而是改變浪費的生活方式;太陽1小時傳輸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人類1年生活所需,過去人類很笨,沒有好好利用;不過這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要很多科學研究,很多努力,可能要4、50年。 不論要解決能源或其他問題,都要學會從全人類的角度思考與行動,因為當今問題是全人類共同的問題;但人類現在還是以主權國家為單位在經濟競爭,所以「全球化只走了一半」,經濟、汙染走很快,政治方面國與國的界線還是很明顯,只是「半全球化」的世界。 科學知識屬全人類 現在認為智慧財產權保護重要,若不保護,被別人拿走,就吃虧,這是因為國與國的競爭,若國與國沒有界限,就沒有這個問題;李遠哲非常推崇居禮夫人,因為居禮夫人相信「科學知識屬於全人類」。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帶來很多好處,若不同國家合作,由公部門提供資源,研究成果就會很好;現在企業帶動很多研究成果,但企業認為不保護就不能回收投資,若公部門大力支持,私部門變小,保護與否的矛盾可以縮小。 縮短專利保護期限也是一種方式,若全球公部門合作研究,就可解決問題;李遠哲認為,也許在21世紀的中葉,「地球合眾國」或「地球全球聯盟」這樣的結構會開始成型,那時世界的永續發展便有實現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