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0 00:02:48瀏覽104|回應0|推薦2 | |
對於骨質疏鬆症、高血壓、多發性硬化症、癌症等慢性病患者而言,每天攜帶藥丸、按時服藥是一件無聊又痛苦的事,但現在患者有機會向惱人的服藥鬧鐘提醒說再見了。 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微芯晶片科技公司(MicroCHIPS)研究團隊,開發一款智慧型醫療用晶片,可以植入患者體內,根據預先寫好的程式,定期釋放藥物。目前此晶片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預計將對慢性病患者帶來極大的貢獻。 這項研究是從2011年1月份於丹麥開始,受試者是七名年齡介於65到70歲之間的婦女。研究團隊在她們的下腹部做一個簡單的局部麻醉門診手術,植入如同指腹般大小的晶片,定期施放對抗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希望能夠取代靜脈注射的舊方法。 研究進行四個月後,科學家們在科學轉化醫學網(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及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年度會議上發表,該裝置所釋放的藥劑量已能精準控制,且實驗結果與對照組相似,沒有不良的副作用,就連免疫系統也沒有出現異常的反應。有些患者們透露,幾乎忘記自己身上有晶片的存在。 自90年代中期以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便開始朝植入型醫療晶片努力。1999年,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在自然雜誌(Nature)上發表,同年還創立一間提供技術開發資金的公司。現在歷經15年研究,終於開花結果。 晶片的製作技術可不簡單,光是找到一種方法,各別封住如針尖般大小的分隔容器裡單劑藥量,就已經很不容易;何況還要結合無線遙控或是預設程式開封藥物。 好在終於有人解決了這個問題,研究員蘭格解釋:「每一個微小容器都被一層薄薄的奈米金覆蓋著,它能長期保存藥物並預防藥物的釋放。當接收到無線信號時,奈米金便會溶解,使藥物直接注入到血液循環中。」可是當這個問題被巧妙地解決之時,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在臨床前的動物實驗上,研究人員注意到,晶片的周圍形成了一種纖維膜狀的膠原蛋白。原本擔心這層膜狀物質可能會減少藥物的吸收,但所幸這並沒有發生。 目前這項裝置還不夠完善,無線信號有效範圍僅只短短幾公分,而且僅有20次的藥劑量空間。微芯晶片科技公司宣布,為了持續一年甚至一年以上的療程,正在研發可以存放400次藥劑量的迷你裝置。研究員蘭格表示:「未來人們將把『藥房』建在一個晶片之上。」 智慧型醫療晶片對於健康方面的益處十分可觀,尤其對容易放棄冗長繁瑣療程的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是一大福音。假如原訂計畫能順利進行,這項裝置即能在五年後進入市場。 http://wired.tw/2012/04/19/microchip-sottopelle-medicine-mit/index.html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