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6 23:22:02瀏覽359|回應0|推薦1 | |
LIF可緩解多發性硬化症發病 上海科學家發現常見因子獨特本領( 2011年8月26日 ) 視覺障礙、不能說話、不能活動……從青壯年起,在幾十年中眼看自己的活動能力一點點丟失,世上卻無良方可醫——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痛苦難以言喻。最近,上海科學家驚喜發現:神經幹細胞分泌物中的一種常見因子,具有有效緩解多發性硬化症發病的本領,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免疫學》日前線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多發性硬化症多發于20-40歲之間。世界上該病患者約250萬,近年來在我國發病率明顯增高。 “它的發病很複雜,至今醫學界尚未搞清。”論文第一作者之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交大附屬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博士後曹巍告訴記者,之前科學家發現向得病小鼠注射神經幹細胞,可讓病情改善,於是她與另兩位第一作者楊益清、王正毅一起,開始尋找這位“幕後英雄”。花費了5年多時間,他們終於弄清,這位“幕後英雄”是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據介紹,人體內有一種對抗病毒感染的“能手”——免疫細胞Th17。當人體受到不良刺激時,Th17就會“發瘋”般前去攻擊腦部的中樞神經,導致多發性硬化症。而LIF能有效地給Th17“潑冷水”,讓它從瘋狂狀態中解脫出來。同時,它還如同強心針,能幫受損的神經細胞“續命”——小鼠實驗證明,LIF在多樣性硬化症的早期能延緩其發病,在發病高峰可減輕病情。 曹巍介紹,包括神經幹細胞在內,人體的很多細胞都能分泌LIF,可惜的是它們難以集聚到腦部,共同保衛中樞神經免受Th17的侵襲。 “我們設想,如果能讓LIF在身體的‘週邊’阻截Th17,使它無法攻擊中樞神經,或可造福患者。”她說,儘管LIF已是一種可工業化生產的常見試劑,要將其變成藥物,還需要探索其用法用量,以及做大量的藥理毒理試驗,離臨床應用至少有一二十年的路要走。“但這個發現,還是為攻克多樣性硬化病帶來了一線曙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