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造成美國家庭收入下降,但藥價不斷上漲,近來有大藥廠陸續針對新上市藥品推出折扣券或折扣卡,希望通過幫助病人減少自掏腰包部分而吸引他們使用品
牌藥(brand-name drugs)。但這些折扣雖然減輕病人的負擔,費用卻轉嫁到健保公司,最終可能導致醫療保險費用提高。
紐
約時報報導,據醫藥行業研究公司IMS醫療(IMS
Health)統計,自2006年年中以來,處方藥折扣卡發行數量已經翻三倍。去年12月輝瑞製藥(Pfizer)推出新卡,將降膽固醇藥Lipitor
病人自付額(co-pay)降到每月4元,與沃爾瑪(Wal-Mart)學名藥自付相當,病人每月可節省50元。
Co-
pay卡和其他折扣卡通常由藥商銷售代表推薦給醫師,醫師再發給病人,但這些卡在網上也可以下載,病人在藥房取藥時出示折扣卡,自付部分較低。法令規定,
藥商不得向享用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病人提供折扣卡,因為這涉嫌給病人回扣而誘騙他們使用特定藥物,基於同樣得考慮,麻省也允許藥商提供折
扣卡。
健保公司支出翻倍
紐約奧伯尼小型健保商首府醫生健保(Capital District
Physicians' Health
Plan)管理人員2008年發現,一種治療青春痘(acne)的抗生素保險支出幾乎一夜間翻倍,可能使公司每年增加近50萬元的成本。調查後發現,原來
是藥商Medicis大幅度降低Solodyn藥品病人自付額,目前使用學名藥的病人開始使用較昂貴的Solodyn。在drugstore.com上,
日服一次,一個月劑量的Solodyn售價為700元,而含有同樣成分minocycline的學名藥(generic
drugs)日服兩次,一個月約需40元。Medicis曾向股東表示,公司發行Co-pay卡後每週用藥人數翻倍,達到2萬6000人。
但
病人轉向品牌藥勢必會影響健保公司的支出,紐約市公務員工會健保計劃37區(District
Council)稱,截至2009年6月的財務年度,約59%的病人使用品牌他汀類藥物(statins),花費1730萬元,而另外41%使用學名藥他
汀類,總計成本為17萬9000元。為了鼓勵病人多用學名藥,該健保方案取消病人購藥自付額。
減少自付額 病患歡迎
藥
商往往將減輕病人自付額作為推廣昂貴品牌藥的策略,諾華(Novartis)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新藥Gilenya服用一年約需4萬8000元,而同類注射型競爭藥品費用則為三萬至四萬元,諾華為了推廣新藥,提供減免病人每月
自付額800元的優惠,相當於藥價的20%。據證券研究公司Jefferies最近的報告顯示,Jazz製藥過去五年內將治療嗜睡症
(narcolepsy)的藥物Xyrem價格提高四倍,病人服藥一年藥費高達三萬元,該公司近期再度降低病人自付額,每月病人少付1200元。
多
數藥商表示,折扣卡有助病人和醫生根據病患狀況開藥,而非被迫選擇廉價學名藥,而且,許多學名藥並不能完全替代品牌藥,譬如Lipitor和
Solodyn的替代藥物,用途和藥效與品牌藥不能相提並論。Medicis執行長Jonah
Shacknai稱:「沒有人被強迫使用Solodyn,皮膚科醫師對該藥有信心,我們的折扣卡使病人負擔減輕,這是兩全其美的事。」
但
為了遏制健保支出上漲,健保商爭積極因應,首府醫生健保目前要求病人使用Solodyn前,必須先用學名藥。而食品藥物管理署(FDA)也在調查,藥商發
行折扣卡是否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