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風中有愛,海水將要藍(聽淨空老法師一席講話及感想)
2017/06/03 02:47:21瀏覽158|回應0|推薦0

在風中有愛,海水將要藍(聽淨空老法師一席講話及感想)

看過了淨空老法師的開示,有一點感想:

儒、釋(佛)、道是中華文化的根本,現在漸趨於沒落、變質,如果要讓世界息滅災難(人心亂,影響天地氣候亂(名「心、境一體,且境隨心轉」),地震、水災…種種天災人禍都來了),必先復興漢字文言文、儒釋道等主流道德文化(講信修睦、講因信果乃至念佛心之清淨、大慈)。現今教學以知識為主,學校疏於道德教育(幾十年前還有一點,如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等,故人心較純樸;現今則很淫亂,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出了大問題,是惡性循環),而古時教學以道德擺第一,人心純樸,社會亦較和諧。這是很難得的,生活平安,人人想要,就如風平浪靜,水藍映天,無憂慮。

有人說文言文很難學,其實古時候小孩子學三年古文,可以把文言文的文章寫得呱呱叫(現今小孩乃至大人是因為學白話文,故覺得文言文難)。學文言文的人多了,則古代的道德寶庫如四庫全書,佛家的大藏經(佛經的總合)等,都能漸漸傳下去(因許多人懂文言文,則可看得懂古書,但看古書定要看註解(古代註解的大德,許多是佛菩薩再來人,佛經典解釋得正確),否則易錯解意思)。「教之道,貴以專」,老師教書教得專,學生自然也得專心學,心常定,則定久生智慧(悟性增高了),所以古代常有奇人高僧,無他,他們小時候就被教導尊師重道,恭敬長輩,在這之中自然積了福報(恭敬一切人事物,必增福報,若心中目無尊長、傲慢待人、常殘殺蟲蟻,必折損福報,多病減壽、財運、考運、家運,皆變差了,命運完了),也讓之後的道德學習,容易跟到好老師,專一而學,或五年或十年,就開智慧甚至大徹大悟(每人每蟲每鬼神,皆有本性智慧,皆有圓滿佛性,只要常心清淨、心慈,則必透出正智慧,念佛就是修定的好方法,從早到晚常念佛,不出多久生智慧(智慧中有歡喜的,越念佛越歡喜),知道如何幫助人)。

古時有些說書人、演戲人,都傳達一些忠教節義、因果報應的故事,對人心的教化有正面意義,現今也可朝這方面努力(戲劇、動畫朝道德正能量前進,把人心真善美演出來,教忠教孝、遠避情色負能量),世界會走出危險,走向美好。末學咪弟頂禮。阿彌陀佛!

註一:

文中「格物致知」,是指我們須格除物欲,則心清淨(心定,定能生慧),心清淨則本性(佛性)智慧漸漸透出,則可對世間一切事物道理,舉一反三、反千、反萬…(心越清淨,則越容易貫通一切事理,且越歡喜(智慧中是有歡喜的,本性的歡喜),其快樂也,常能看出問題所在,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一方面,也知道機緣成不成熟,不成熟就暫等待,時機一到,就立刻動手助人。一般字典可能把「格物致知」寫成「追逐知識」,這完全錯了、相反了!知識是皮毛,不是真智慧!也沒有真正的大歡喜。孔夫子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就是講學習道德、放下物欲,則心中的本性歡喜就漸漸透出(智慧也透出了,智慧與歡喜是一體的,因為我們本性本就是大歡喜、無憂慮的)。這不是學知識,學知識是外表,也是附屬,真正學習的目的,是要把本性給學出來(學了道德,還要常落實在生活中,才能真正與天地合為一體,明白原來天地與我是一體,此時的心境也轉變了,歡喜出現了,大歡喜!),而不是堆了一堆的知識在腦中,卻反而被知識束縛(這是一定的,稱為「所知障」),本性真智慧更難透出,那就錯了,現今許多人知識很豐富,煩惱卻更多,且不信因果,因而膽敢作種種惡事,錯了!(生時運漸衰,死後墮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惡行越重越容易墮最慘的地獄)有些人有心想幫人,但因為智慧不開(又堅信自己是對的),故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切還是從謙虛下手,修好十善業(簡言之:謙虛、慎口業、多為別人想、恭敬一切、莫傷蟲蟻(可延壽少病、好睡壓力少)、心念端正等),再恭敬一切人事物(包括蟲蟲、鬼神等)及佛菩薩,則漸漸可明事理,智慧亦可漸漸透出,只要透出一些些,就受用無窮。

註二:

因果確實存在,處處皆有事例,此舉一事例,有一護士,在學習中須傷害小動物,她雖初不忍心,但仍做了,傷害了許多的小動物(不是每個學習生都必須做這事,她是少數做的,而她沒有拒絕),後來沒幾年,她生病了,好像是終身不能行走(細節我記不清楚)。她學佛了,很懺悔,勤念佛念經回向給她傷害過的這些小動物、冤親債主。故,願人人存善心、善語,多念佛,則家家有平安,世界永是風調雨順也。

 


底下放視頻,並附上文字檔(全文網址: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93&web_rel_index=4316

 



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一集)  2017/5/6  英國
漢學院  檔名:32-228-0001

  老師、同學,非常難得的緣分,也可以說是我們老祖宗幾千年
前已經給我們定在這個地方了,幾千年前就準備了,就定在這個地
方。
  我記得前年,我們跟校長認識還不到兩年,第一次見面是二O
一五年,我到英國來看看,住在馬良家裡,馬居士,校長帶了一位
副校長來訪問我。我們就談到人類文化的危機,湯恩比博士說得很
好,地球上,這五千年當中曾經出現二十多種文明,現在都沒有了
,只剩下一個,中國的文明,只剩下一個,其他都沒有了。他的看
法是,人類的歷史是先有宗教後有文明,文明是宗教衍生出來的。
所以沒有宗教做基礎的文明,都不會超過三百年,就沒有了。我們
根據他這個說法,中國文明到現在還存在,中國文明有三個宗教是
它的支柱,儒、釋、道。

  可是今天我們發現,儒釋道的後繼人沒有了,大家現在不學文
言文,不學中國古漢語了。這個將來,《四庫》是可以保存下來,
不會再失傳,但是沒有人能讀。沒有人讀,那《四庫全書》等於一
堆廢紙,那多麼可惜。所以我說我們想培養一批年輕人,幫助他們
,我們用全額獎學金,學費、生活費用全包括在其中,來培養五十
個,三十到五十個,能夠繼傳這個文明的命脈,讓它不至於在這個
世界中斷。斷了,我們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後代,這個罪過比什麼
都重。今天什麼是大事?這是頭等大事,一定要把它做出來。

  中國文明好處在哪裡?為什麼要學它?為什麼要去承傳?我覺
得這個答案就是《論語》上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個答案就非常的圓滿。人活在世間,我們總希望自己這一生能
夠過快樂幸福的生活,和諧家庭,家和萬事興。把倫常道德找回來
,家文化。所以中國人確確實實,中國讀書人把讀書擺在第一位。
過去的社會,士農工商,對於讀書人最尊重,為什麼?每個朝代都
有一段太平盛世,這太平盛世從哪裡來的?讀書人製造成的。怎麼
說讀書人?讀書人他能把古聖先賢的教訓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
,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像我們,生在戰亂當中,沒有機會讀書,
但是我們會做人。什麼原因?看到那些念書人的樣子,那是我們的
榜樣。這個就是社會導師,看他們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我們從這
個地方學會一點點。所以我覺得這些人對社會貢獻非常大,把他列
在頭等,士農工商,是很有道理的。國家希望全國人民都向他們學
習,那是聖賢君子。社會上有這些人做榜樣,社會怎麼會不好?當
然會好。
  還包括中國民間這些雜耍,唱戲的、說大鼓書的、民間這些雜
技,統統都是社會教育的老師。他們表演出來的內容都是忠孝節義
,都是表演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能輕視他們,我們對他們要非
常尊重。所以這些演藝人員我見到,我都對他們行禮。難得,社會
老師,社會教育的老師,社會的安定從這來的。

  我把這個講給校長聽,校長完全能聽得懂,完全能同意。所以
講我們辦,辦個漢學院,來培養這批,就是三十到五十個學生,我
的目的就在此地。培養的期限,照他學校的學制,七年,行;我們
再延長,十年也可以。希望有一批人能夠讀《四庫全書》,有人也
能夠寫文言文,把《四庫》裡面精華的地方講清楚、講明白,然後
翻成白話文,由白話文再翻成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文字,讓全世界
人都能讀到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是這個意思。校長非常贊成
,我們談了三個多小時,他就說我們來合辦。我們常常想,有人能
夠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把這個事情做成功。沒有想到在英國,在英
國遇到這個法緣,他真幹。他對我們也很小心謹慎,你看,到大埔
去住了五天,二O一五年八月住五天,二O一六年一月去住了兩天
,他來看看我們;台南的極樂寺他去住了三天,馬六甲的漢學院他
也去住了三天,他到處在考察,看看我們做的什麼。他看到很滿意
,他說我們是真幹,不是假幹,所以就催著我簽訂合同,去年九月
合同就簽訂了,一年三個月。這進度很快。

  他把我們這個事情向王子報告,王子跟我見過兩次面,包括到
此地來訪問,我們談得都很投緣。王子很有慈悲心,有愛心,很難
得。所以我們的目標方向非常正確。他就問我,你為什麼要搞漢學
院?我跟他講清楚、講明白,沒有任何目的,就是培養幾個傳人,
讓他們把漢學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我說我們就很快樂了。

  為什麼我說學古聖先賢的東西?古聖先賢的教育就是宗教教育
。湯恩比說的,宗教教育是人類不能缺少的。特別是中國的宗教教
育,中國的宗教教育它偏重在教育上,它不偏重在拜神,這是跟外
國人不一樣的地方。中國宗教兩個字,這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宗三
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教育、教學、教化。這兩
個字連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那人你能不
要嗎?我們用中文來解釋宗教兩個字,我們在新加坡、在澳洲,所
有宗教都接受,都說我們的宗教是主要的教育、是重要的教學。那
個宗教,我們宗教也是這樣的。宗教團結有指望。這是真的,這不
是假的。所以一定要把宗教回歸到教育。

  宗教教學裡頭教學內容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還有聖賢
的教訓。唐太宗把這個東西,古聖先賢好的,關於修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好的這些教訓,把它統統節錄下來,編成《群書治要
》。那就是這部書可以指導我們,可以幫助我們得到幸福快樂的人
生,這一生可以幫助你家和萬事興,幫助你事業成長,幫助社會安
定,幫助國家富強,幫助世界和平。還有什麼寶能比得上它?故宮
藏那個寶,那個寶沒用處的,我從來不欣賞這些東西,人家送給我
這些東西,我馬上都送人,我沒有地方放。所以這個要知道,知道
我們有使命感。

  我在外給這些企業家,我說你們想發財,發財怎麼發?財布施
就得財富。財布施裡頭有一個捨一得萬報的,你們知不知道?沒人
知道。寺廟裡面捨一得萬報,過去寺廟有,現在沒有了。所以宗教
需要改革,改革的時候,舊的不能廢除,還要把它興旺起來,為什
麼?宗教文物,用這個名義來保留。宗教文物。新的宗教,宗教活
動中心,每個縣市有一個。這個中心規模大的可以容納一萬人,任
何宗教辦活動都在這辦,大家都看到,互相學習、互相觀摩。再就
是培訓中心,這裡面有很多小教室,小教室就各個宗教教學中心,
每個宗教有個二、三個教室就夠了。佛教有十個宗派,兩個宗派共
用一個教室,五個教室就夠了。所以這裡頭有初級、有中級、有高
級,甚至於有研究所,比照大學的一樣,有學位。把每個宗、每個
教都興旺起來,有專家去研究。研究是學術,還要力行,就是要把
它做到。它做不到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做到才能把宗教發揚光
大。

  所以宗教要改,我有這些很多想法,過去跟趙樸初談,趙樸初
聽了非常高興。他年歲大了,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趙樸老過世之
後,就沒有對象了,沒人談了。所以到英國來,可以跟校長談,可
以跟王子談。英國宗教大團結你來帶頭,這個多有意思,很快影響
歐洲、影響全世界。宗教興旺起來,文化就復興起來了,我們今天
幹這個事情。所以你捐錢,你捐一萬塊錢給漢學院,等於捐其他的
功德事情一百萬都不止,叫捨一得萬報。

  好,同學們知道這個宗旨,我們一定就向這個方向去做。我在
台中求學,李老師教給我,教給我們的學生,能背五十篇古文,你
就能看得懂文言文;能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寫文言文。我們有一
個同學專攻,徐醒民教授,他跟老師學儒,我跟老師學佛,江逸子
跟老師學唐詩,學得真不錯,都很有功底。老師多才多藝,我們只
能學一樣,學兩樣都不行,精神、時間都不夠用。


  好,今天我們就說到此地。
  
~~~~~~~~~~~~~~~~~~
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二集)  2017/5/7  英國
漢學院  檔名:32-228-0002

我們恢復新加坡的早餐談話,十五分鐘,給大家一點鼓勵。
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細心觀察,成功失敗的關鍵就在一個「
和」。如果這個團體、這個家不和,它決定不會興旺,它就衰下去
了。絕對不會看錯的,所謂家和萬事興。

  佛法,古人提出來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互相讚
歎、互相勉勵,這是興旺的。如果一不服人,一批評人,這個是往
下降,到最後肯定失敗,這一點我們要留意到。佛法教我們六和,
你看我們入佛門,對於戒律,它是講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東方的教學,不重視知識,重視智慧,也就是說,怎麼樣高明的
老師,把你引導幫助你開悟,這就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小悟、大悟
、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成佛了,成佛就是拿到博士學位,大悟是
菩薩,小悟是阿羅漢。所以阿羅漢、菩薩、佛陀,在佛教裡頭是學
位的名稱,三個學位。

  戒律比什麼都重要。今天我們生在亂世,佛教幾乎不存在了,
真正修行的人看不到了。所以,儒釋道三教如果沒有繼承人,中國
傳統文化會滅亡。湯恩比說得很好,文明是從宗教延伸的,沒有宗
教做基礎的文明,不會超過三百年。地球上曾經出現二十多種文明
,現在只剩一個,中國。這一個,我們用湯恩比這個話來就能夠理
解,這是宗教支持。中國的文明是三個宗教支持,儒、釋、道,這
三家就是三個宗教支持,所以它能夠延到今天還沒有毀滅。但是今
天我們看到,儒釋道沒有傳人,真正的傳人沒有了。佛教裡頭沒有
看到僧讚僧的,只看到互相毀謗,道亦如是、儒亦如是。這就是危
機現前。

  學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這一點必須要清楚,是為了作聖、作
賢、作君子,聖賢君子,目的是在此地。不是為升官,也不是為發
財,升官發財那是附帶的。你要說國家考選讀書人,中國自古以來
教育是家庭負責的,國家沒有辦教育,國家只有辦考試。考試給你
學位,學位有秀才、有舉人、有進士,這是學位。拿到學位可以上
太學,太學就等於現在黨校,國家培養幹部的學校,畢業出來分發
到各個地方去服務。所以它跟現代的完全不一樣,現在完全商業化
,學校也變成商業化。選的學科,這個學科是會賺錢,有這個條件
大家就學。所以現在沒有人學國文,為什麼?國文沒有出路,學漢
文不能賺錢。這麼一個觀念,障住許許多多聰明的年輕人不能接觸
漢學,這個我們要知道。

  那麼戒律,佛門重視戒律,入佛門,我對於戒律,只勸導大家
遵守五科就對了。五科第一個「淨業三福」,出自於《觀無量壽佛
經》。它只有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就
是你入門,學佛門的規矩,三皈五戒;第三條,「發菩提心,讀誦
大乘,勸進行者」,那是菩薩。所以它是第一條人乘,第二條小乘
,第三條大乘,深信因果在大乘。能夠把這個五條抓住,戒律的根
就種下去了。

  第二個,這第一科是淨業三福,第二個就是「六和敬」。六和
敬講團體,團體大家生活在一起,怎樣才有幸福,怎樣才有快樂,
怎樣才有成長?必須第一個,「見和同解」,我們對一個問題,想
法、看法是一致的,沒有分歧,這個很重要,見解要相同。也就是
志不同道不合,沒有辦法和合,所以這個擺在第一條。第二個,「
戒和同修」。第三個,「身和同住」,大家居住在一個環境。第四
個,「口和無諍」。第五個,「意和同悅」。最後一條,「利和同
均」。這是佛門團體,現在這個也看不到了,沒有了,我們擔心的
是這個。

  漢學院原來只想的是一個僧團,沒有想在學校裡。我跑到這個
地方來,是感謝校長,校長對我們這個全心全力支持。他對中國傳
統這個教學的理念、方法完全能接受,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他能接受。允許我們功課是一門一
門的學,一門學完了學第二門,不像一般學校交叉排課,這個他完
全同意。所以我們保持這個聯繫,這麼快速就上課了。我跟他認識
一年三個月,簽合同,這個進度很快,想像不到的,不到兩年,這
裡上課了。所以我非常感謝他的熱心,真正難得。

  所以,我們也是把佛門裡頭這五條規矩提醒給同學們,我們除
了在此地做學問之外,最重要的是學做人。學做什麼人?學做聖人
,不能跟一般流俗一樣,我們要學做聖人。聖人怎麼做法?把一部
四書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家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就是聖人。從哪裡入門?從看破、放下入門,格物、致知,格物
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一切,如如
不動。

  對於任何一個人要尊重,為什麼?他真是佛,他不是假的。時
間很長,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每一個人將來決定成佛。為什麼?
因為你本來是佛,成佛是你回歸本位,總有一天會回歸。現在迷惑
顛倒,將來成聖成佛。所以,為什麼一切恭敬?你看經典裡頭,特
別是懺儀,拜懺,一定第一句就是「一切恭敬」,沒有分別的。惡
人能不能成佛?能。好人能成佛,壞人也能成佛,他回過頭來就是
好人。這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修養,比什麼都重要。

  人與人之間,我這一生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毀謗過人。他毀
謗我的,我讚歎他,他總有長處,我看他的長處,咱不看他的短處
。問題不就解決了,都是皆大歡喜。總有一天他知道我,真的一點
沒錯,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甚至於死後,附身、附體來找我,
來感恩。所以是總有一天你對我認識,你了解,不求現在,何必求
現在?現在一切要忍要讓。所以這個五門功課,是我們淨宗必須要
遵守的。

  第三個,「戒定慧三學」。第四個,菩薩的「六波羅蜜」,布
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末後是智慧。最後,「普賢菩薩十
大願王」。「禮敬諸佛」,頭一個禮敬諸佛。諸佛包括一切眾生,
包括蚊蟲螞蟻,包括樹木花草,為什麼?它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
整個宇宙是一體,佛這樣說法,儒也這個說法,道也這樣說法,「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一體毀謗,這是很殘忍的一樁事
情。

  所以我們要重視,希望佛法能興旺,佛法興旺之前,中國傳統
文化要興旺,佛法才會興旺。沒有傳統文化就沒有佛法,我們得認
清楚。所以要把佛法興旺起來,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下手。中國傳統
文化的入門,最簡單的,我教人,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五種根
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日常生活當中放下這個;外,學孔老夫子,
溫良恭儉讓。溫和、善良、恭敬,一切恭敬,對人、對事、對物,
一切恭敬,這個恭敬要這樣,要加這麼一句,忍讓,溫良恭儉讓,
就對了。外學孔子,孔子是佛,如果他要是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
佛,中國人叫聖人。釋迦要在中國,中國人稱聖人;孔子、老子要
是在印度,人家都稱他佛陀。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好,今天就這個供養大家。

~~~~~~~~~~~~~~~~~
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三集)  2017/5/9  英國
漢學院  檔名:32-228-0003

  我把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我親近方東美先生,六十六年前,他是台灣大學哲學系的系主
任,我們是慕名寫了一封信、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目的是希望到
學校旁聽他的課程。一個星期後我收到一封信,方老師回我一封信
,約我到家裡見面。我們是同鄉,但不認識。告訴我:現代的學校
(六十六年前的學校,台灣大學),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
,你要到學校去旁聽,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這幾句話,老師完全
拒絕了,這個指望就沒有了。所以當時,我知道我們的表情很難看
,很難過。沉默了大概有六七分鐘,老師說:真想學,到我家裡來
好了。這是作夢也沒想到的。跟我約定,從下個星期天起,每個星
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這兩個小時給我。

  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講佛經哲學,我們
從來沒聽說過。我向老師請教,我說佛教是宗教,宗教就是迷信,
尤其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面被看作是低級的宗教,高級
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佛教是什麼都拜,進到寺廟裡頭,哪間房子
裡都供佛像,低級宗教,我說它怎麼會有哲學?我懷疑。方老師告
訴我,他說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
學家,大乘佛經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
的享受」,這句話很重要。我從這個地方就認識了佛教,知道我們
過去,包括社會上許許多多人,對佛教產生的誤會很深,沒有人出
來辯別。我們聽了之後,曉得有這麼回事情。尤其是老師介紹的,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很中聽。我們求學的目的,就
是希望這一生能夠快樂幸福,不至於走向迷途。接引我入佛門的是
方老師。

  在這個課程結束之後,不到兩個月,我認識了章嘉大師,這是
個專門學佛的,而且真修行人。我認識一個蒙古親王,他替我介紹
的。所以章嘉大師對我也非常愛護,也是每個星期給我一個小時,
指導我讀哪些書,經典,有疑問向他請教。非常難得,大概跟他學
經,漢族的可能只是我一個人,藏族的我知道有幾個,漢族的好像
沒有,我這個學佛的基礎是他奠定的。

  章嘉大師教人,心浮氣躁的他不教。所以,我們跟他在一起,
通常見面,坐下來之後,至少有十五分鐘、二十分鐘沉默,像入定
一樣,一定心浮氣躁的習氣完全降伏住他才開口。我第一天跟他見
面,第一句話向他請教,我說我聽了方老師的課程,知道佛法是高
等哲學,我是很想學習,不知道從哪裡入門,請教老和尚。章嘉大
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年輕人心浮氣躁,但那個時候不知道
,心浮氣躁自己不曉得,看了半個鐘點都不說話,就這麼一個問題
,他一定等到我心浮氣躁完全降伏了才說話。半個鐘點之後,說一
個字,「有」。有,我們的精神又提起來了,念頭又亂了。這次又
停了,大概停了十分鐘,時間短一點了,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
,放得下」。看破、放下,我們似懂非懂,看破什麼?放下什麼?
他不講,他要保留,告訴我,我今天跟你講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
六年,你就知道了。

  頭一次見面,大概兩個小時的樣子。所以看破、放下入門!到
我們回想起來,中國四書《大學》裡頭,一開端《大學》的八目,
格物致知就是看破放下,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佛是這樣教人
的,孔老夫子也是這樣教人的,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
沒有往來過,完全相同。所以我學佛之後我就曉得,孔老夫子如果
當年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陀;釋迦牟尼佛如果當時生在中國
,中國人稱他聖人,這個聖人跟佛陀是同一個等級的,非常重要。

  但是看破、放下,哪一個在先,哪個在後?各人根性不一樣,
煩惱障重的人從放下下手,所知障重的人從看破下手,不一樣。這
就兩種人,一種是很聰明伶俐的,妄想雜念很多的,那個要放下,
恢復清淨心。所知障,學的東西很多,看得很多,懂得很多,知見
很多,他要從看破,要從這裡下手,看破之後放下;煩惱障的是,
煩惱放下之後就會看破。聖教理念方法完全相同。

  章嘉大師我跟他見面是一個星期一次,禮拜天。我跟他三年,
我跟他那一年六十五歲,他六十八歲過世,三年,跟他三年。非常
難得,言語很少,有力量,有分寸,真正修行人。在台灣那個時候
,有人說他是政治和尚。他告訴我,政治是不得已,聘請做顧問,
總統府顧問,他能不接受嗎?不能不接受,好像他有好幾個頭銜。

他說最重要的還是念佛,他持咒,教我們念佛。他持咒好像是沒有
中斷的時候,跟你談話,話完了之後他口就在動,不出聲音,叫默
念。二十四小時,你看他,他都在念佛,心地清淨。西藏人穿的服
裝很厚,尤其是夏天,大袍子一件一件身上,有人問他,說活佛,
你熱不熱?他告訴是「心靜自然涼」。他心地清淨,這個我們能看
得出來。

  老師,實在講應該都會看相,見人多!看到我們這個年輕人想
學,沒有福報,而且還短命。這都看得出來的。教我學釋迦牟尼佛
,第一部書教我看《釋迦方志》、《釋迦譜》。這個本子當年在台
灣買不到,《大藏經》裡頭有,所以我們到寺廟裡去借經書來抄。
好在這兩份東西分量不太大。看了這個之後,認識釋迦牟尼佛。他
說:你要學佛,你不認識釋迦牟尼佛,你會走錯路、走彎路、走邪
路。怕走錯,他說你先要認識,認識佛。

  這兩部書看完之後,才曉得釋迦牟尼佛一生搞教育,跟我們一
般講的宗教不一樣,他把教學擺在第一。以後我們深入之後了解,
他教學,先參學。他十九歲出家,離開家庭;印度當時是世界上宗
教之國,也是哲學發達到高峰的時候,他那個時代。所有宗教他都
去學過,所有的學派他也去學過,學了之後認為不能解決問題,什
麼問題?生死問題,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六道輪迴的問題不能解決
,放棄了。所以他的表現,表演給我們看的,代表一個知識分子,
喜歡讀書好學,這樣的一個身分。

  怎麼辦?他學了十二年,十九歲到三十歲,放棄了,不學了,
去修定。三十歲修定,在畢缽羅樹下入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所謂是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這個大悟之後他就到鹿野苑,以前他
出家的時候,他父親不放心,派了五個人陪他,那個是陪同他的。
他就把五個人找來,把自己覺悟之後向他們講解,其中憍陳如證阿
羅漢果。所以從這個之後,先教小學,辦小學,十二年;再提升講
方等,等於中學,八年;再向上提升,等於辦大學,講般若,二十
二年;最後八年講《法華》、《涅槃》,等於研究所,他是一路上
去的。這些宗教祈禱儀式,都是以後祖師大德們自己編的,他在世
的時候沒有,只有一個三皈依,一個迴向。

  所以章嘉大師指我這條路,我就走這條路。這條路好難走!大
家都不學了,你學的時候是異端,把我看成異端。尤其李炳南老居
士的學生,沒有人不反對的,所以在台灣出家不能住寺廟,哪個寺
廟都不收,非常困難。韓館長打抱不平,這一家人,東北人有義氣
,讓我到她家裡去住。我把她們夫妻兩個帶到台中見李老師,把當
時情形跟李老師報告。李老師同意,說可以。我在她家住十七年,
才有一個圖書館。她護持三十年,功德無量,沒有她護持,我那個
時候就還俗了,要不然就趕經懺去,這個是我們不願意做的。

  所以這是一個老師。明天我跟諸位報告,我親近李老師,三個
條件。三個條件不接受,不收。三個條件接受,你留在我這裡,我
願意接收,你到這邊來。三個條件很苛刻。

~~~~~~~~~~~~
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四集)  2017/5/10  英國
漢學院  檔名:32-228-0004

  今天我跟大家報告,跟李老師稀有的因緣。跟李老師認識是朱
鏡宙老居士介紹的。朱老跟老師同年,老朋友,也是虔誠的佛教徒
。晚年,他是以國民大會代表住在台灣,他也學佛。告訴我,勸我
離開埔里,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教。我也很有興趣,我拿著給李老師
的介紹信,到台中去拜見他老人家,他老人家也聚集一些朋友同學


  接見的時候告訴我,他說到我這邊來,我有三個條件,這三個
條件你能遵守,你可以來;三個條件不能遵守,你就另請高明。我
說哪三個條件?第一個,你過去所學的,跟方先生學的,跟懺雲法
師學的,他沒有說名字,過去所學的,我不承認,從今天起統統都
放下,你才能跟我學。就是避免教學當中,我們會想到,從前章嘉
大師怎麼講的,那不作數,完全全心全力跟他學習。包括在台中這
個期間,無論是哪個法師、大德居士,到台中訪問,他們的講演或
者他們講經,統統不能去聽;換句話,就是專門聽他一個人的,這
是第二條。第三條,從今天起,你看文字,無論是世法、佛法,沒
有經過我同意不能看,這是第三個。有期限的,修學這個有期限,
五年,五年之內一定要遵守。我就接受了。

  確實接受之後,依照他老人家教導,三個月有效果出來,心清
淨了。為什麼?很多東西不能看,不能聽,頭腦清楚,得這個好處
。我向老師做報告,老師點頭。所以台中求學,嘗到古時候的師生
關係。以後沒有了。我們如果教給學生,要叫你只聽我的,所有任
何學的東西都得要放下,沒有一個人服你。所以我大概是受這種教
育最後的一個,我以後沒有人了。我也不敢像李老師這種限制學生
,不敢這樣做法,也沒有這個能力。

  李老師確實解行相應。從他生活當中,很難得,他真的是日中
一食。而且他是自己照顧自己,到九十五歲才答應接受兩個學生照
顧他,鄭勝陽跟他姐姐,九十五歲。九十五歲之前,都是自己照顧
自己。吃飯很簡單,山東人喜歡吃麵,麵食容易做。一個小爐子,
那個時候的爐子是燒煤油的,燒煤油的爐子,比燒煤乾淨一點,電
器這些東西都沒有。他一餐飯十五分鐘解決,水燒開,青菜放在水
裡面煮,煮熟了,滾開了,麵條下去,下去之後鍋蓋蓋起來,等煮
開之後火熄掉,停五分鐘就可以吃了。從煮飯的時候不超過半個小
時,很簡單。我看的時候很歡喜,我也就跟他學。

  我學到八個月我才告訴他,我說老師,我現在也是日中一食。
但是我比他吃得多,他一餐兩個小饅頭,它就像這麼大小饅頭就夠
了,我得要吃三個。他問我,身體行嗎?我說身體很好。他桌子一
拍,一直下去,做下去,一生不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我們生活
簡單,他一天生活台灣錢兩塊錢,我要三塊錢,兩塊錢沒辦法,我
做了要三塊錢。所以一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錢,六十塊錢合美金兩
塊錢,美金一比三十。他的收入不少,我估計收入有四、五百塊錢
,統統做慈善事業,自己一分錢也不留。穿的衣服,原先我們不知
道,往生之後才知道,都是縫縫補補的,自己補,沒有人曉得。所
以我對老師一生的行持教誨佩服得五體投地。

  老師教我們要繼承世尊的遺教,那就是教學。教學就不能離開
講經。講經實在講是自利利他,你在講經之前要備課,要準備,這
是自利;講出來,或者跟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幫別人解除疑惑,
這是利他,自行利他兩樣同時進行。學生要求的跟古聖先賢是以同
樣條件,老實、聽話、真幹。那個真幹就是你真做到,他在旁邊觀
察,你在這個團體裡面的生活,你所表現的、你想的、你做的。這
個是非常稀有難逢!我原來想,每個人跟李老師學習,大概都是這
三個條件,結果一打聽、一問,沒有,只有我一個。我的好處就是
聽話、真幹。

  在台中,做了一樁佛法講的大功德的事情,這個大功德的事情
就是把台灣大專學生學佛這個風氣帶起來了。偶然的一個機會,大
專學生學佛,開始是周宣德老居士。周宣德老居士,抗戰期間八中
校長,我們老師三中,他是八中校長,所以跟老師很熟,也跟李老
師在一起學佛。是他搞的,在台灣大學,有二、三十個學佛的學生
,組織晨曦學社,學校批准,正式立這個學社。周宣德老師到台中
去看李老師,那一天我在,我陪老師,把這個情形說給老師聽。老
師聽了之後非常歡喜,大專學生學佛,高等知識分子,大概不至於
是迷信了。一般世間人認為佛教是迷信,造成很大的障礙,現在大
專學生學佛,好事。

  我們把周老師送到車站,他回台北。回來的時候,我跟老師兩
個人,我看老師高興,非常歡喜,我就插了一句,我說老師,這個
事情未必是好事。老師瞪著眼睛看著我,為什麼不是好事?我就向
老師報告,我說老師,那是大學生,如果教他的、教佛學的這些人
把他教歪了、教錯了,以後什麼人把他斧正過來?老師聽我這句話
之後,就很冷靜,五、六分鐘之後他就問我,你說得很有道理,怎
麼辦?問我怎麼辦?那個時候慈光圖書館成立才四個月,我就我們
慈光圖書館可以辦大專講座,利用星期天,上午兩堂課,下午兩堂
課,中午午餐我們招待,讓這個台中地區的大專學生,走路可以到
達慈光來上課的,我們中午接待一餐午餐,我們來辦,我們也訓練
一批學生,可以跟他兩個辯論了。老師就採取了,召見我很多次,
我們在小房間研究,開哪些課程,怎麼辦法,請哪些老師,我給他
出主意。就這辦成功了。

  這一辦成功影響可大了,全台灣大專學校統統都有佛學社。還
有寺廟,寺廟看到這是對佛法另外起了一條生路,寺院也利用寒暑
假辦大專佛學講座,請這些居士、法師去上課。這個影響造成整個
台灣佛學的提升,也影響到海外,這些學生在海外留學,就是我在
海外弘法的基地。我參加這個講座十幾年,認識同學估計兩千人以
上,都變成同學、朋友。這些人到海外留學,拿到學位,找到工作
,在海外生根了,都跟我保持聯繫,邀請我到國外去周遊列國。我
知道他們生活很艱難,外國生活不容易,我說你找我來,只要旅費
,飛機票,交通費用,吃住,我一分錢供養不收,我說你們只給我
準備這個,我就可以來。到那邊之後,每個地方同學聯繫,就巡迴
一圈,大概要走十幾個城市。這個法緣是這麼來的,你說一般人哪
有這個緣分。

  這個生活大概過了十年。所以這個十年是宣傳,在海外這是一
個基礎。這十年之後,我離開台灣,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辦了
一個短期弘法人才培訓班,做得很成功,大陸上現在年輕人講經說
法的都是這裡培訓的。所以這個我們對於弘法利生、培養人才做了
一點好處,這在佛法裡面講真實功德。

  同學要發心,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
健康長壽,素食,不殺生,這屬於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初學
佛,章嘉大師教我三種布施,完全兌現了。最不可思議的,壽命延
長。第一次壽命延長是弘法利生,因為講經的人沒有了,長年不斷
講經只有我一個人。這一次延壽,我知道,漢學院的使命;漢學院
真正興旺起來了,我就可以走了。念念不要忘記極樂世界,極樂世
界如經典上所說的,完全真實,沒有一句是妄語,要相信,要求生
淨土就對了,求生淨土是真實永恆的成就。在這個地方沒走之前,
我們努力把漢學、把儒釋道興旺起來。這是無量功德,幹這門事情
都會延壽,肯定的。這是很少人知道,也很少機緣我跟大家說明的
,給同學們做為參考。謝謝大家。

~~~~~~~~~~~~~~~~

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五集)  2017/5/11  英國
漢學院  檔名:32-228-0005

  諸位老師,諸位同學:中國的佛教,寺院庵堂的建築都有表法
的,完全是教育。進佛門要什麼條件?山門就告訴你了,你進入山
門,面對著大眾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代表慈悲,這就是表慈悲
為本,方便為門,你第一個看到的是慈悲。性德,自性第一德就是
慈悲,像其他宗教裡面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是一個意思。

  慈悲從哪裡去學?怎樣能把我們的慈悲顯示出來,落實在生活
,落實在工作,這是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持國就是儒家所講
的修身齊家,修身齊家之後,你才能治國平天下,東方持國天王代
表這個意思。用什麼方法?他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代表什麼?
代表中庸之道。你看,琵琶緊了,它不響,鬆了也不響,要恰到好
處,調到恰到好處音色就出來了,中庸就是。這就是方便為門,沒
有一定的,要恰到好處。我們用,活用,外國跟中國不一樣,歷史
不相同,所以到這邊來,你調到這邊的水準,選調這邊的水準,走
到哪裡去調到哪裡,這中道。

  南方天王代表精進,手上拿的是劍,寶劍,永無止境的精進。
用什麼方法來落實?西方天王廣目,北方天王多聞,多聽多看,你
看這個順序,多聽多看。廣目天王西方的,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
,龍、蛇在動物裡面善於變化,表這個社會千變萬化,你要把它掌
握住,你要把它聽清楚、看清楚。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傘蓋,傘蓋
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是防止染污,是這個意思。特別在我們今天社
會,今天社會是嚴重染污,這個傘蓋要大,傘蓋要結實,你才能夠
防止。

  所以進入天王殿不大,大門口接待的,一進門教你這個,你才
能夠登堂入室。你沒有這個條件,你到寺廟白學了,什麼也沒學到
。現在幾乎這種表法,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很少人能夠把它講清楚
講明白,佛教沒有迷信。現在進天王殿,大把的香在那裡燒,燒得
烏煙瘴氣的,完全錯了。所以佛教對於舊的這些道場,古時候這些
道場,遺留下來的應當要保存,做為觀光旅遊,它能發揮機會教育
,導遊一定要把它講清楚,它表法。裡面每一個殿堂,總不外乎四
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地藏表孝道,文殊表智慧,觀
音表慈悲,普賢,普賢表就是今天講的普及教育,希望一切眾生都
能受到這麼美好的教育,這個教育不是有條件的,無條件的,一切
眾生都應該來接受。天王殿的表法,大家知道了,來上堂課,一句
話不說,你從寺院裡面整個轉一圈,整個佛法你就學到了。

  大雄寶殿是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的紀念堂,大
雄寶殿,決定有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從哪裡學起?從地藏,
地是心地,藏是寶藏,心地寶藏它有根、有源,這個根源頭是什麼
?孝道,重視孝道。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也是把孝道擺在第一,師道
,尊師重道,這文化的根柢深厚,跟外國不一樣,外國文化幾百年
就失掉了,就沒有了,中國還存在,原因在此地,我們一定要知道
。如果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什麼都學不到,再好的老師教你,都
沒用處。過去老師帶著這些學生,學生有可以教的,栽培得好的,
有不是這個根性,只好教他一種手藝,他將來能夠生活。凡是能夠
讀書的,老師從哪裡看?尊師重道,在家裡孝順父母,這樣的根性
老師會特別照顧。老師跟家長配合起來,把孩子帶大,把孩子長成
,不容易。所以,父母老師的恩怎麼可以忘記?念念不忘,這人有
成就。老師並不是有神通,並不會看相,他就觀察你這個,你有沒
有孝心,有沒有恭敬心,能不能認真學習,能不能把學的東西都落
實到生活,落實在家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重要。

  進入佛門之後,這從孝道開始,地藏。然後再文殊,學智慧,
發觀世音菩薩的大願,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教育就是幹
這樁事情。人具足戒定慧就遠離災難了,堅持戒定慧的人不會有大
災難,違背戒定慧那災難就多了。觀音表這個。最後普賢,普賢把
這個教育,從自己言教身行,給整個社會大眾做榜樣。所以太平盛
世怎麼來的?這些讀書人把古聖先賢的教誨,完全落實在生活,落
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聖賢社會,聖賢的世界就是大同
,就是佛法講,「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我們認真努力走這條路,這條路非常有意義,真正是很難遇到
,搞清楚,搞明白,走這條路多麼快樂,多麼自在!我這一生帶來
的快樂,確實逍遙自在,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一管就不自在
了,你的麻煩就多了,這三不管,我只講經教學。所以真正聰明人
幹哪個行業?教員,教員是最快樂的,為什麼?什麼都不管,我只
把這門課我學好,做好榜樣傳給學生,多自在!這種快樂讓我們體
會到,古人所講的孔顏之樂,孔夫子快樂,顏回快樂,沒有崇高的
地位,也沒有多少財富,日子勉強可以過得去,快樂無比。

  再就是古時候寺院庵堂,要有那麼多事,要管事的人,但是大
家輪流。管多久?一年。寺院叢林執事、住持、方丈選舉的,這選
舉制度,它是臘月三十總辭,總辭之後馬上就選,第二天初一,大
年初一,新的執事上任,各人該管哪個的,從住持到,所以一百零
八單就是它有分工,有一百零八個職位,那是管事的,一年選一次
。這個制度很好,我們享受,有人替我們服務,我們也要拿出一年
的時間來替大家服務。

  星雲法師,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八年前,我在台南,有些同修帶
我去哪個地方看風景,從佛光山下面經過,就打個電話問他在不在
家?在家的,我說在家我們過來看看你,他就請我吃飯。我們一見
面他就問我,他說你怎麼會這麼自在?我說我不管事,不管人,也
不管錢,所以自在。除講經之外什麼事都沒有。

  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管寺廟當住持是一年為期限,不妨礙你的
安樂,不妨礙(時間到了)。所以佛陀慈悲,替我們都想到了。大
雄寶殿,你在外面看是兩層,裡面是一層,表什麼意思?表真諦、
俗諦,真諦是佛道,俗諦是世間法,外面是有,進入裡面真俗是一
不是二。它都取很深的意思,你懂得的時候,你轉一圈是上一堂課
。所以,寺廟裡面這些執事都要懂得,遊客來的時候,都要能講清
楚,講給他聽,他到這邊來給他上一課,這是盡義務。有緣分,他
不來我們找不到他,他來了就要上一堂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uneu&aid=10376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