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後重建 2
2023/01/29 17:10:48瀏覽858|回應0|推薦24
提到戰後的重建不免令我連想《柏林的女人》,在故事的結局,眼見女人的敵軍情夫就要被上級調回蘇聯本國,那位蘇聯軍官顯露真情邀請女人同行歸國,但是女人拒絕了!雙方彼此的立場不含糊,釐清了飲食男女的界線。當未婚夫回來之後,女人遞上日記本誠實以對,換來的是未婚夫的不諒解,在兩頭落空的情況下,「日子還是要過!」女人只差沒有這麼說,提著水桶走過士兵面前,假裝甚麼也沒發生。從劇照是看不出端倪的,佔領柏林的蘇聯士兵哪一個不知道眼前走過的這一個柏林女人曾經是部隊指揮官的姘頭,而蘇聯女兵在這種錯綜關係中是如何看待既是同為女性的德國俘虜,又是長官的寵愛?這種細微的劇情張力表現在灰頭土臉的女兵臉上,叫旁觀者自己解讀。

 
柏林的女人/ 劇情片/ 2008年

話匣子一打開就說到底吧!以《柏林的女人》比較同一時期拍攝的二戰背景劇情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瑪蓮娜的晚年運算是好的,在戰爭壓力下,同樣為了麵包出賣自己的肉體,《柏林的女人》打擦邊球,沒有引起群體騷動,面對蘇聯士兵拖行婦女經過只是冷漠以對,女人的堅毅是屬於理性內斂的,當下不是扮英雄拔刀相助的時刻,這種高超的素養來自中古時期德國對於外國異議份子的包容立場。這種片子我們華人拍不出來,只要故事一引出就會被一股洪流迅速衝進悲情地獄灑狗血,醫師團該去查究腦心理面被設定「條件反射」的集體意識區塊對症下藥。













牛奶配送員的奇幻人生
分類:喜劇片  年份:2016
主演: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莫妮卡·貝魯奇 斯洛沃達·米卡拉維奇 謝爾蓋·特里富諾維奇 米基·馬諾伊洛維奇 佐蘭·克維賈諾維奇 瑪麗亞·達金娜 達沃爾·賈尼奇 巴伊拉姆·瑟瓦丹 諾瓦克·比爾比亞 彼得·米爾切夫斯基 
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講述一個男人(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飾)生命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戰時幸運的送奶工;第二階段婚姻出軌愛上情人(莫妮卡·貝魯奇 飾),第三階段出家爲僧。

影評短片: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狀態:HD類別:劇情片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Giuseppe Sulfaro Luciano Federico Matilde Piana Pietro Notarianni 露西亞·薩爾多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 國家/地區:歐洲年代:2000
劇情介紹
她,撩著波浪狀黑亮的秀髮,穿著最時髦的短裙和絲襪,踏著充滿情慾誘惑的高跟鞋,來到了西西里島上寧靜的陽光小鎮。她的一舉一動都引人矚目、勾人遐想 ,她的一顰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羨妒。瑪蓮娜,像個女神一般,征服了這個海濱的天堂樂園。年僅十三歲的雷納多也不由自主地掉進了瑪蓮娜所掀起的漩渦之中,他不僅跟著其他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們一起騎著單車,穿梭在小鎮的各個角落,搜尋著瑪蓮娜的誘人丰姿與萬種風情,還悄悄地成爲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隨形地跟監、窺視她的生活。然而,瑪蓮娜掉進了越來越黑暗的處境之中,她變成了寡婦,而在鎮民們的眼中,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禍水,帶來了淫慾、嫉妒與忿怒,而一股夾雜著情慾與激憤的風暴......



紅磨坊 (Moulin Rouge!)





韓國電影《密陽》
線上看 https://gimy.app/eps/177769-1-1.html 
類別:劇情片主演:全度妍 宋康昊 趙勇進 金英在 張慧珍 高瑞熙 李熙俊 李星民 李胤熙 金美京 朴明申 鮮正燁 導演:李滄東 國家/地區:韓國年代:2007
劇情介紹
申愛(全度妍飾)帶着兒子來到亡夫的故鄉——小城密陽。她在那裏開了一家鋼琴學院,希望和兒子尋找一段嶄新的人生,讓兒子在亡夫小時候成長的地方成長,感受密陽的陽光和人情。然而車在半路拋錨,幸遇宗燦(宋康昊飾)前來相助,他是名汽車修理廠的老闆,平凡的他熱心地幫申愛找房子、拉攏客戶,定製獎牌,然而這過分的熱情讓申愛感到不安,只得坦白告訴他不要打自己主意。   一天災難不幸降臨到申愛和兒子身上,她幾乎喪失了繼續生存的勇氣,直到宗教給了她精神救助。然而,信教之後的心靈也沒能平靜多久。申愛很快又陷入自我矛盾的分裂中,轉而不信任它並報復性地攻擊。在整個過程中,只有宗燦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直到申愛重見一縷陽光。





附錄:

從一個饒恕的故事《密陽》看「廉價的福音」--摘自網路
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
  韓國電影《密陽》,申愛喪夫之後,帶著幼小的兒子來到丈夫的家鄉“密陽”的小地方生活。生活漸上軌道,申愛的兒子亦開始適應新學校生活。
  怎料兒子突遭綁架及殺害,令她悲痛欲絕。之後她從信仰走出傷痛,一度過著喜樂的基督徒生活。她放下仇恨,並決意向獄中的殺子兇手表達,她按照上帝的意思寬恕他。
  然而,兇手卻既快樂又平安地說出感恩的話,因為他與她,都因他已信仰神而成為弟兄姊妹,並且,他已得到上帝的赦免。他每日都祈禱,甚至為李申愛祈禱。
你會想像到她的反應嗎?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反應?喜樂?感恩?為他得救而歡欣?
然而,她怒不可遏……
她只感到天崩地裂,一下子崩潰了。
一滴滴錐心的淌血
  當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孩子後,她受雙重打擊。宗教的上帝可以暫時緩解疼痛時,她以為上帝拯救了自己,卻發現上帝出賣了她。
申愛心中,上帝已經不是上帝,她才是自己的上帝。沒有人能夠拯救另一個人,包括上帝,唯一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可是,申愛已經無法拯救自己,申愛充滿的希望結束了,她再也無力面對創痛。
  上帝為什麼要寬恕這樣的人?在他們之間的殺子之仇怨,怎麼一下子就一筆勾消了?
  「我還沒有原諒他之前,上帝怎麼可以原諒他?」她怨恨上帝,上帝的不過是欺騙和謊言。絕望的她決定向上帝宣戰……………
一個開開心心的信仰
申愛在夫死子亡的無望、苦毒與迷失的深淵。直到偶然走入一間教會,在信徒與讚美詩中號啕大哭。
她從前認為信基督教是很可憐的,但在悲哭的宣洩後,她竟然歡喜地現在相信「每一縷陽光中,都有主的心意在。」從一開始不接受基督教,到接受了,以為自己已被救贖了,心間的痛已成過去了。
一天申愛誦背主禱文「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她很感動,滿心歡喜地告訴教友,她已經原諒了殺子的兇手。她決意去監獄,要告訴兇手上帝的愛使自己原諒了他。  
一個輕輕鬆鬆的寬恕
申愛兒子被殺後忽然信教,以為自己已走出陰霾,心情極輕鬆愉快。在主禱文中,她覺得宗教上的要求,她要順從,要去寬恕兇手。 
申愛的寬恕中沒有判斷,沒有分辦,她的信仰只有慈愛,沒計算公義;她的救贖等如寬恕,也等如復和。
兇手沒有主動提出寬恕,只表示自己得到救贖,得了上帝的寬恕。雖然兇手受到法律制裁,一句說話就可以得到寬恕救贖,人還可以做甚麼?
兇手沒有請求寬恕,他沒有認錯,也沒有表示悔過,申愛無法接受,上帝怎能對那些不悔過、不要求寬恕的人給以無條件的、無償的、無限的的寬恕?
一個輕輕忽忽的信條
Forgive and forget, healing the hurts we don’t deserve,這是不講責任的復和,但求自己好過的寬恕;真實有價值的寬恕不是單向的一廂情願,而是雙方都要真誠地面對傷痛,一步步地處理。寬恕不等於復和,不等於不追究責任,在真誠的悔過中挽回彼此的人性,雙方關係在真誠對話,慈愛與公義中重建。
兇手每日祈禱讀經,感覺如陽光照下來溫暖,身心安逸。隔著玻璃牆,兇手平靜地對,申愛說:「感謝上帝,他已赦免了我的罪,我也成了一個基督徒。」表示上帝已經赦免了他過往的罪,他得到了救贖。
聖經提倡的寬恕不是無條件的寬恕,上帝在舊約以及在新約中有兩個饒恕我們的基本條件:悔改和信。
申愛僵住了,她衝出監獄,就在陽光下昏厥。
  申愛驚懼顯露了她對基督教信仰與信仰生活所存在的錯誤。
一趟怨怨憤憤之旅
申愛寬恕別人的先決條件是她的形勢比對方強。來到一個不需她饒恕的兇手面前,她無法表現於強勢下的寬恕,她整個人崩潰了。她一生的怨恨被更深地激發出來。她對生命質疑,不是「為什麼我要遇上這些痛苦?」,而是「我還沒有原諒他,上帝憑什麼原諒他?」
殺子仇人後不需她的寬恕,反而整個人崩潰了,因為發現了仇人與她一樣平等,她無法居高臨下地寬恕。  
  來自虛假的饒恕而有的平安喜樂,本來就是自欺欺人,心底下仍是滿懷苦毒與怨恨。她站在崇高與優越的道德高地,透過「去饒恕」而有的自我肯定,像泡沫一下子被戳破,由高地重重地撻下來。羞恥、絕望、令她無法接受,她怨恨上帝,她發覺她信的不過是欺騙和謊言。
含糊的信仰給申愛嚴重的傷口洒上了一把鹽,申愛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來抗拒上帝,發泄對上帝的怨恨,她衝着上帝割腕自殺,她質問上帝:「看到了吧!看到了吧!」  
  申愛從怨恨苦難轉向了痛恨信仰,申愛要報復上帝。她在教堂故意嘶叫,用「都是假的」的流行樂換去佈道大會的讚美詩、她勾引牧師、憎恨那些為她祈禱的教會成員、向深夜仍聚集為她禱告的信徒家扔石頭、直到割腕自殺,最後進了精神病院。
一個真真正正的寬恕
造成傷害的人很容易委過於人,將犯錯或傷害合理化、減輕羞愧感和罪疚感、牽連他人分償罪責、這不是悔悟。殺人犯面對受害者,其實沒有悔改,他沒有為自己犯下錯誤感到痛苦;他只因犯罪而悔恨,渴望免於良心的責備。沒有真悔改的平安,不是真平安。要真誠地道歉,而不是認為被神赦免了而沾沾自喜。
《論道歉》(On Apology)一書的作者拉瑞爾(Aaron Lazare)討論道歉這個主題。拉瑞爾認為道歉能療傷,是因為它能恢復雙方的自尊和自我價值。
道歉讓雙方確知彼此有同樣的價值觀;雙方在彼此面前是安全的。道歉有療傷果效,是需要真心誠意地說出一句為了自己做的事感到很抱歉。但不能取巧地將寬恕與近似的詞語如道歉、遺憾、赦免、等詞含糊焦點,敷衍了事。
受傷者則經常認為加害者是不可饒恕,但又要饒恕。沒有反省的饒恕,也不是饒恕,而是優越感的傲慢。
聖經的一個比喻,一個人欠主人一千萬兩銀子,主人免了他的債。因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下在牢中。饒恕是承認自己欠的一千萬兩被赦免,然後甘心地赦免別人所欠的十兩。領受了上帝的恩典,因而放棄追究他人錯失的權利,是靠著信心活在當下。這是饒恕!
  基督教不是一種混淆是非黑白、善惡不分的宗教信仰,「公義」是基督教一個核心價值。耶穌的愛也不是無原則的溺愛。
結論:不要將基督信仰變成廉價的恩典
  潘霍華認為恩典有兩大類,「廉價的恩典」與「重價的恩典」。「廉價的恩典」就是在市場上所販賣的恩典,有如廉價商場的貨品一樣。「廉價的恩典」就是將恩典作為是一種教義,一種原則,一種制度。「廉價恩典」是傳揚不需悔改的赦免,不用認罪的聖餐,和不必本人親身認罪的救恩。 「重價的恩典」是耶穌基督的呼召,它呼召我們來跟從耶穌基督。它是重價的,因為它使人付上生命為代價;它是恩典,因為它賜給人那唯一的真的生命。
  輕忽地宣告寬恕沒有懺悔並繼續作惡者,可能因一時情緒衝激、教條主義或出於虛榮,這都非基督信仰的寬恕真義。聖經反復強調公義與慈愛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公義,片面的慈愛就變成潘霍華所說的「廉價的恩典」;於是寬恕就變成縱容,是在傷者傷口再洒一把塩,做成更深的傷害。 
  回想我們領受的福音,是藉著基督所成全的福音,要使人得著釋放,是耶穌基督被釘十架、流血捨命、受了審判、進到墳墓、得勝掌死權的魔鬼、從死裡復活。正如《以賽亞書》61:1-3說「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賜華冠於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
神是愛與恕的神,也是公義的神,衪懲治了耶穌我們才有救贖,神的愛與恕體現於人間,我們也因著信,而承受了祂的愛與恕。
  寬恕是「要令生命有方向、有條理、有動力,除了毫不保留地服在基督管治之下外,別無他法。」 寬恕,不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個人要成長,要在基督裏成長生命得更新。人才不會再以苦難為人生的焦點,對傷口不再是自憐自艾,去嘗試分擔他人的苦難,視角擴展,生命得以豐盛更像基督。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ojelusa&aid=17820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