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深耕環保、科技與教育 提升台灣美麗的力量
2010/08/26 09:11:57瀏覽1017|回應0|推薦25

深耕環保、科技與教育 提升台灣美麗的力量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還沒開幕,但毫無疑問地,由遠東集團斥資三億元、使用152萬個廢棄寶特瓶打造的「遠東環生方舟」,是其中最亮眼的建築。遠東集團、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董事長徐旭東的理念很簡單:環保本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希望能藉由環生方舟,告訴台灣民眾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廢料回收後其實可以有很多用處,希望幫助民眾養成減少浪費的習慣。

  一年一度舉辦的「有庠科技獎」,多年來早已成為國內學術界最重要的科技獎項,並且在節能減碳的趨勢下,遠東不但透過基金會來鼓勵綠色科技,更以實際行動領先投入,為企業善盡社會公民責任的具體呈現。

透過綠色科技打造環生方舟 讓更多民眾體認環保的重要

  環生方舟佔地約三個籃球場大,高九層樓,是非常浩大的工程;而其中的軟體,也就是各種展示節目,更讓徐旭東煞費苦心,因為遠東集團和台北市政府各要安排三個月的節目,而且每兩週要更換,若節目不夠好,不夠吸引人,就降低了辛苦建造環生方舟的意義。

  六個月展示期結束後,徐旭東希望環生方舟能發揮更多元的功用,他表示,已有一些縣市政府爭取未來能夠搬過去繼續展示,他沒有什麼額外要求,只希望展示地點應盡量接近市中心,好讓更多民眾能夠體驗參觀,並藉此受到啟發,未來甚至不排除出國或移到大陸展示。

  一講到環生方舟,徐旭東掩不住的得意,主要是因為「環生方舟」計畫曾經遭遇許多外人難以想像的挫折,歷經千辛萬苦才有現在的模樣。徐旭東指出,他一直顧慮颱風、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壞,原本希望請台北市政府在旁邊堆一座小山,讓環生方舟依靠,沒想到卻被否決,後來只好改變原本用竹子作為架構的設計,而改用回收的廢鐵。

  此外,為了讓這些寶特瓶還可以再次回收利用,所有的寶特瓶都不能使用黏著劑,而是要像中國式傢俱的卡榫一樣互相卡緊,並且還要有足夠的耐重承受力,這些都必須透過精密的計算才能做到。寶特瓶還需經過處理以增加透明度、屋頂要裝設太陽能電池、用過的水要收集回收、要讓空氣流通以節省冷氣耗電……因為有這麼多的目標都順利達成,也難怪徐旭東對環生方舟如此自信。

  除了建立民眾資源回收的觀念之外,熱愛潛水、曾經擔任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亞太區副會長的徐旭東還希望促成台灣珊瑚礁的保育。他指出,東南亞地區的珊瑚礁已經遭受嚴重的人為破壞,而台灣南部目前還保育得不錯,他希望透過TNC跟各地方政府、環保機構共同劃定保護區,維護台灣的珍貴資產。

向下紮根 培養青年學生物理思辯能力

  除環保問題外,徐旭東也非常關注科技與教育的發展,因此在已進入第八屆的「有庠科技獎」之外,又開辦「徐有庠盃—台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競賽」,今年已邁入第二屆,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並從本屆競賽選出優秀學子,由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集訓,並首次組隊遠征奧地利參加「2010年國際青年學生物理辯論錦標賽」。

  徐旭東指出,美國的中小學有科技獎,得獎學生可以在白宮接受總統表揚,而台灣的中學生卻沒有這類獎項鼓勵。他認為台灣最重要的資產就是知識份子,這必須從小培養,而國際上正好有這樣的競賽,非常適合台灣中學生參加。他希望藉此幫助台灣年輕學子躍上國際舞台,吸引各界注意,促使其他學生也能建立自己的想法,並加強培養討論、研究和辯證的能力。

  在看過國內競賽之後,深深讓徐旭東感覺「出乎意料之外」,因為這些中學生都是用英語辯論,將來吸收知識、和別人交流的能力也會比其他人加倍提升。未來,他希望能將這類競賽的領域擴充到物理之外,並向世界各地伸出觸角,尋找類似競賽並引入國內。

彙整「遠東60週年白皮書」 向政府提出最中肯建言

  除了出錢出力建造環生方舟、舉辦物理辯論賽之外,徐旭東也積極對政府提出建言,希望從各方面幫助台灣向上提升。而他提出建言的方式,是不分黨派地邀集各行各業的權威,共同撰寫「遠東60週年白皮書」,提供最中肯的建言。例如在農業領域,建議台灣一定要走向精緻農業、兩岸關係建議一中三憲(台灣、中國互相無法接受對方的憲法,可研擬較能被雙方共同接受的第三本憲法),都是希望幫助政府走得更長遠的方法。他不敢說這一套白皮書寫得很完美,但總是跨出了第一步,過幾年可以對內容再進行調整,把新的想法彙整進去。他認為做這種對社會有幫助的工作,才是慶祝遠東集團60週年最好的方式。

  遠東集團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已為公益事業投入400多億元,而且從科技到環保到教育,乃至於政府施政的建言,都是社會上最需要的地方。用企業的力量幫助台灣社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美好,是徐旭東最大的心願。(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七月號)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lsonsh6&aid=435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