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3/29 21:23:17瀏覽1214|回應3|推薦23 | |
投資長觀點╱投資人別自我設限台股點數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 2010.03.29 03:41 am 兩岸關係解凍,兩岸「和平紅利」為投資市場帶來質變,新加坡籍的摩根富明林投信投資長唐嘉瀧觀察指出,台灣擁有其他國家想要卻要不到的條件,中長線爆發力更大,投資人應該改變舊思維,不必再對指數、甚至薪水自我設限。 唐嘉瀧是新加坡人,說話仍操著廣東口音,還夾雜新加坡式國語,但他愛上台灣的食物、人情味,五、六年前全家早已來台定居,即使曾奉派到香港上班,他也沒有搬家,「回家其實就是回到台灣」。 他接任摩根富明林投信投資長職務已經一年,之前他曾在新加坡空軍當過七年的職業軍人,大學畢業又在亞太金融圈頭角崢嶸,還在高盛證券工作達11年,對市場有高度敏感。 不過,對於台灣市場,他更有獨到觀察。唐嘉瀧發現,台灣的投資人似乎有「自我設限」的習慣,尤其在股價指數、薪資報酬更有同樣的現象,結果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就習於停滯不前,根本忘記自己就處在亞洲最有投資潛力的地方。 「為何大盤指數只能看到萬點?」唐嘉瀧指出,可能是長期受到兩岸關係緊繃的影響,台股過去八年來,經常在行情一片大好之際,突然爆出預期外的利空,不僅投資人習慣短線操作,有些分析師甚至看不看基本面,看到指數就會說「漲夠了」,根本失去對中長線投資應有的期待。 唐嘉瀧說,台灣企業經過長期兩岸關係利空的壓縮,卻依舊能打造出世界級的科技產業地位,現在兩岸關係解凍,各企業可說如猛虎出柙,可以大顯身手,獲利成長空間早就不容忽視。 他更指出,當各國政府想方設法與中國大陸拉近關係之際,唯獨台灣還被中國大陸極力拉攏,「光是一個福建省,市場肥肉就比現在多,何況整個大陸市場?」 他認為,台灣已經未來成為最有潛力、爆發力的投資市場,投資人若自我設限,以後真的會坐失大好機會。 此外,他還觀察到,台灣的投資人買股票最喜歡「今天買了,明天就漲」,也常愛問「明天會漲嗎?」這種幾近「報明牌」的投資方式,讓人看到電子股連續大漲就一窩蜂搶進,結果只有少數人真正賺錢。 唐嘉瀧指出,投資第一要務應該是控制風險,即使對電子股的高獲利模式非常樂觀,但也不宜忽略資產配置,例如傳產股其實也有大賺錢的好時機。 【2010/03/29 聯合報】@ http://udn.com/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