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28 13:27:13瀏覽510|回應0|推薦1 | |
看先秦諸子救金融危機 現在世界面臨經濟危機,很多企業都面對救市這個難題,最近出版《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 但是,這種資產重組並不按市場經濟進行公平競爭,而是以不講信義、不講規矩、強取豪奪的方式來爭奪資源。因此,那時候就有人察覺到,拯救這個世道的急迫性,並且費心思量、擬出各種「救市」方案。這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背景。 最早上場的是孔子。孔子想要拿什麼來「救市」?在孔子看來,犯上作亂是天下大亂的根源,因此解決的辦法只有回到西周體制,恢復總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的階層模式;後來的孟子則進一步提出計劃經濟,以作為達成天下太平的途徑。 而墨子以「機會均等」的主張作為藥方:「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的思想精要在於「言利」和「兼愛」,這樣的互利互愛概念等於是中國最早的「雙贏」觀念。 道家認為,想要治天下,就會越治越出問題,所以道家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救市觀點,那就是不救。道家的莊子認為,最好的世界就是不需要拯救的世界,最好的領導,則是恬淡無為,不加干預。 法家的韓非吸取了道家虛靜無為的思想,認為君主不但要「無為」,甚至應該「無能」,如果領導人是一個聰明人,他就要懂得「裝傻」。韓非在他的思想中強調一個簡單的道理: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制度才靠得住,因此只能「以法治國」。法家認為,世襲制度中的接班人不會永遠聖明,所以就不能按聖人的標準設計制度,必須按常人的標準。比起人,制度更可靠,只要制度設置好,能像電腦程式那樣地自動運作,領導者要做的事情只有啟動程式。 春秋戰國時代的儒、道、墨、法四家,他們對當時的狀況提出各有優點的見解,應用到現在的金融危機,我們必須一視同仁,並且用新思維來做現代闡釋。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於7月出版)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