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片中,莉歐娜、亞伯與引渡人三個角色的真實身份與形相的化現,一時之間是不容易弄明白。為了引導克里斯,小女兒化身為莉歐娜—一位曾在旅途中令克里斯心儀的新加坡空姐;而兒子化身為「亞伯」—克里斯的實習老師。
「引渡人」在地獄底層才向克里斯表白了他生前的真實身份—亞伯,克里斯在兒童精神科實習的老師:「我們為何選不同的模樣?」
克里斯:「行為表現不算嗎?」
「不,舊的權威角色!誰是老師?誰是父親?模糊了我們角色的定位。」
「權威」是什麼?一種「我執」的象徵。我們稱之為人生的整個境地,是由權勢、地位、名望、成就以及其他種種的欲念所編織的網域。在模仿、順從與接受之中,我們樹立起無數的權威,外在與內在的,物質與心靈層面的,觀念與角色。
當我們一直把焦點放在外在權威,不但不能為自己的生活環境與內心結構,帶來真正的秩序,反而助長了內在的不安。根本之處我們必須放下自己內心的權威,那些由自己的經驗所累積的意見、知識、觀念及理想。我們要知道經驗常常不自覺為自己創造出權威。
所以在片中,克里斯與兒子伊恩在雨中爭辯轉學的問題,到底是「我為你好」?還是「權威的鄉愿」?
所以為了引導父親,兒子與女兒分別從記憶裡幻化出在克里斯內心底層的權威角色—醫院的實習導師以及美麗高雅的東方女郎。這正是佛法中接引上的權巧方便,所謂「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當我們從內在及外在所有的權威中解脫,恢復心靈的自由,讓我們的心時時年輕、新鮮、天真無邪;真實體會生命的流動,永不止息。對於佛法「依法不依人」、「死盡偷心」、以及「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的義理,方有更深一層的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