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台中空小兄弟姐妹 1951年 謝瑩瑩
2011/05/02 20:30:07瀏覽887|回應0|推薦0

我的台中空小兄弟姐妹 1951年 謝瑩瑩

 小学毕业至今整整60年,台中空小老师同学的音容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虽然小学毕业之后,各奔东西,大家几乎没有联系,不过自从大空小校友联谊会成立以来,台中空小先在北美有余灿昆和一大批同学的努力,成立了台中空小同学联谊会,后来在台湾的同学也有了联谊会会。

大家联系日渐密切,连我这只飞到大陆的失群孤雁也被找到了。

 我们一家在1976年底从德国到了大陆,从此和朋友和家人断了音讯。

直到1988年,台湾和大陆居民可以互相来往,台湾的家人才能来看望我们。

不幸的是1989年底我便患了严重的疾病,腰椎神经肿瘤,并且是恶性的。手术时姐妹和婆婆从台湾来,女儿从德国来照顾陪伴。从此我便沦为轮椅残障人士,而且日夜经受疼痛的折磨。

居然21年也就这样过来了。 这么多年能够过来,而且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快乐认真过好每一天,那是因为有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滋养。

台中空小的同学找到了我,关心体贴之情意更是绵绵不绝传递过来。

 井莉莉是第一个找到我的空小同学,她多次来北京看望过我, 她很关心我,总想着,如何才能让我过得方便些,为此,她送了我电动轮椅。我一直对她心怀感激。

许以安第二个来到北京看望我,她的热忱直率一如当年,我们聊得十分愉快。她还愿意帮我和外子出版文集。

六十多年前母亲领着我到三年级教室,与班长余灿昆同桌坐下时,叫我要听余哥哥的话,这位比我年纪小的“余哥哥”一知道我的下落, 便经常从美国来电话,跟我聊天,告知同学会的活动和大家的信息,把儿时空小同学的合影和今日的全家照片寄给我,把小学纪念册上的题词复印给我。

他扼腕叹惜,早先在北京工作期间,不知道我就在附近, 在我十分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帮助我。

更巧的是,余夫人沈邦玲是我台中女中的同学。与他们两位在电话里聊天,倍感亲切。

 2003年年底,在美国的几位同学开心聚会时,想起了我,一时买不到卡片,便以菜单为卡片,各给我写了祝福的话语。

那张“卡片”情深意重,上面有余灿昆、沈邦玲、井莉莉、宋全玮、吴若麟、王力民,还有我从未谋面的学妹方文贞的签名,我十分珍惜。

 

去年,2009年,宋全玮和杨维武一起从台湾来北京。

这次相聚非常愉快,杨维武还送 一大束鲜花给我,他说我们小时候一起做算术题,使他得益不少,能记得这样的事,实在很可爱。

宋全玮样子和小时候差不多,人也仍然热情健谈。

杨维武话不多,不多的话带有幽默。

这次在一起才弄清楚,小时候上课时揪宋全玮的辫子的罪魁祸首是杨维武,而不是其他调皮男孩。

今年(2010年),我60 多年前的同桌,阔别一个甲子的“余哥哥”终于来北京了,他和邦玲、女儿詠韻还有沈家大姐一起来看望我。

他手上提了两个大包包,一个装了许多送我的保健药品和甜甜的巧克力,另一个大包,让我提、让我猜,我几乎提不动,却猜得出是宋全玮的杰作,原来是宋全玮托他带给我的美国牛肉干和开心果,电话里明明说好,只要各一小包,宋全玮却买了不知道多少斤。

她说,因为有“脚夫”,她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送我吃个够。我当然开心,只可怜我的“余哥哥”。

 余灿昆一家自组一个小旅行团,有导游带着。他们特意留出时间来看我,后来觉得不够尽情,全家又来看我一次,中饭后,余灿昆安排好全家的行程,独自留下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天南地北聊了许多,生活上、工作上、友情上的点点滴滴,还有同学会的活动,无所不谈。

和儿时同桌在一起真好,无需面具、无需隐藏。

相聚当然也唤回了许许多多的儿时记忆。

余灿昆的诚恳热心一如幼时,加上他如今成熟,做事周到,考虑问题周详,对人关心、细致,被叫“余哥哥”也算实至名归。

对同学那么有心的人,对家人就不用说了,和他们一家在一起,感觉到十分温馨的气氛。

余灿昆还带来两张光碟 是2006年和2009年台中空小在北美开联欢会的纪录,对于无法参与的我,这两张光碟弥足珍贵。

我在1951 年班的合照中,除了见过的杨维武、宋全玮、余灿昆、沈邦玲,还认出了了六十年未见面的同班白雅梅、王力民、蒋福珍(可惜还有几位没有认出来),在光碟里猜出了空小媳妇沈邦玲的姐姐和妹妹,还看到有同学带着妈妈参加,不禁想,空小聚会的团聚力真是强大,不但同学从台湾赶来,从外州赶来,同学的伴侣也来,连伴侣的家人也来,还有带老母亲一起参加的同学。

看着光碟,我和大家一起开心,跟着唱起当初总唱的那些歌儿, 似乎又回到童年。我深感这个大家庭的力量和温暖,很感谢余灿昆把他带来给我。

生命短暂,人生坎坷,生活有酸甜苦辣,在快乐和悲伤的时刻,知道远方有真诚的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在分担和分享,这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福分,我何其有幸!何其有幸!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motherschool&aid=516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