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空心發現72》不簡單!竟除了這兩個之外,通通不能往生!! 師尊透露我們平時就要經常這樣做,將來臨終...
2022/06/24 11:28:50瀏覽98|回應0|推薦0

 【蓮花童子問:什麼是六不法?】

《天空心發現72》不簡單!竟除了這兩個之外,通通不能往生!! 師尊透露我們平時就要經常這樣做,將來臨終對於西方淨土就有吸附的力量!

《天空心發現與金頭腦新聞報》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事實上有些人在生病的時候,他知道要唸佛,所以就一直唸,結果唸了一年還沒有死;有很多人他是一直唸,生病的時候就開始唸,結果一直唸了四年、五年,都還沒有死,結果他火大了,不唸了,就是不唸的那三個小時就死了。

這就是心顛倒了,最後三個小時沒有辦法堅持,心就已經顛倒了。事實上,這個「心不顛倒」最困難。

剛才我們大家都在靜坐,哪一個真正是沒有念頭,一點念頭都沒有,就只有一個心在活的,哪一個?舉手!

剛才靜坐的時候,你自己想一想,在想什麼?剛才靜坐的時候,沒有胡思亂想的,是第一個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剛才完全沒有想的,完全空白,一坐完全空白,通通什麼都沒有想的,一定往生。第二個,靜坐的時候,

永遠保持地藏王菩薩在心中,入地藏王菩薩三摩地的,也一定可以往生。除了這兩個之外,通通不能往生。

剛才靜坐的時間很短,才四分鐘而已。師尊也不能往生,因為我注意到錶。你想想看,靜坐只有四分鐘的時間,就不能控制念頭,胡思亂想,你說臨終會唸佛嗎?

所以這個心不顛倒很困難,尤其處在一個意志不能完全由自己控制的那一段臨終時刻,最為困難。

平時有唸佛的人,或者入三摩地的人,能夠進入這個「空」,而且能夠進入「一」,就是精神統一的狀況之下的,都可以往生的。

因為你經常進入空境,跟佛合一,成「一」的這個狀態,身體就已經產生了磁性。這個經文裡面寫「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所謂「現在其前」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本身是一個很大的願力,就是一種很大的磁力,祂本身在吸附眾生;你本身是一塊磁鐵,

祂是一個很大的磁場,很容易因為你的親近,合於西方的親近,兩邊的磁性相等,一吸,馬上就到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平時根本沒有那個磁性,臨終的時候很簡單唸了一句阿彌陀佛,還沒有產生那個磁性出來,就等於是絕緣體,就只有那句話是磁性,這個吸力不夠,是沒有辦法把你吸過來,所以你仍然在六道中輪迴。

我們不能說等最後那一天,或最後那一個禮拜,才來一心不亂的唸佛。我們平時就要經常的唸,而且要入定,進入三摩地,產生身體的空性,跟精神合於一,這樣子才有力量,有吸附的力量才能夠去。

所以這一段跟前面那一段經文互相呼應,前面那一段經文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不過師尊認為,一個人臨命終時,就是快要死的那一剎那,還能夠唸一句佛號,就表示還有救。

因為那一句佛號,就等於是一個種子,種在心裡,就是將來到六道輪迴的時候,還有這個佛緣,能夠聽聞到佛法,能夠往生。

剛才在靜坐四分鐘當中,有沒有人真正達到空性?什麼念頭都沒有,都沒有雜念。有沒有人真正有地藏王菩薩的念頭在腦海裡面?其他什麼都沒有想到,有沒有人?

假如有的話,這個人就是「佛」,是真正的佛。四分鐘,不簡單了,因為佛菩薩在修行當中的過程,經常只是一個念頭跟一個念頭之間,產生一個空間的念頭。....

(本文摘自蓮生活佛開示《九品蓮華生》請連結「真佛般若藏」看完整文章
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651

‼️

印度密教的源流就是︰「毘盧遮那如來,於法界宮,以兩部印之傳法,灌頂傳授-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得傳法之秘璽,結集兩部大經,各十萬頌,納於-南天竺之鐵塔。」

佛滅後八百年,龍樹菩薩,應佛之懸記而出世,開南天鐵塔,親受大法於金剛薩埵。以後,就是龍樹傳授-龍智,龍智傳授-善無畏及金剛智。

諦洛巴的《六不法》就是「不想像、不思慮、不分別、不禪定、不回憶、不動念 。」在如此的深定之中,會心光發露所產生的是「子淨光」。

密教祖師又認為,修「母淨光」有三︰「光」看光法。「燃」顯發照耀。「持」燃之持久。(以法由眼根,眼通水光去修)

(摘自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122密教奧義書/心光自顯)

完整文章網址請看【真佛般藏】
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453

也歡迎大家留言心得,多多上網站搜尋更多內容。

⋯⋯⋯⋯⋯⋯⋯⋯⋯⋯⋯⋯⋯⋯⋯

前題答案:「 子淨光是由甚深禪定。母淨光是拙火照明。」

⋯⋯⋯⋯⋯⋯⋯⋯⋯⋯⋯⋯⋯⋯⋯

歡迎蒞臨【 真佛天空新聞台總網站】
http://blog.udn.com/mylv/article?f_UA=pc

(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1753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