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中的孫陀利(Sudri)是一位外道尼,她被同修說動來誣陷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孫陀利依計每天晚上帶花到佛陀所住的祇桓精舍裡,佯裝聽法,隔日清晨從祗園出來。幾天之後,孫陀利的外道同伴僱了幾個人殺死了她,並把她的屍體埋在祗園附近的一堆垃圾裏。當這個消息傳到國王那裏時,國王派人搜查並找到了孫陀利的屍體,於是孫陀利的同黨們便在城裏的大街小巷中四處嚷嚷著:「看看釋迦弟子門的行為!」後來,當國王派人更仔細地蒐集證據並調查時,才澄清了佛陀和他弟子們的罪名。 本經中佛陀說法的地點是古印度一處以阿耨龍王為名的大溫泉。阿耨龍王就是佛陀剛在菩提樹下成佛時,以己身纏護佛身,為佛遮風避雨的大龍王。這位大龍王依據北傳《四分律》的記載,在上一位迦葉佛時曾是一名比丘,但因觸犯「過午不食」及「濫砍樹木」二戒,以致墮為龍身,佛陀預言他必須等到下一位佛陀出現世間時,才能重返人身。 本經一開始是由舍利弗尊者發問,尊者問佛陀何以遇到十種挫折與打擊,佛一一解釋其宿世業力因緣,佛陀很慈悲的以其自身為例,告誡大家「害人終害己」的定律。 選譯自北傳興起行經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9/7/21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一處以阿耨龍王為名的大溫泉旁,對五百位身懷六大神通的大阿羅漢說法。在場所有的比丘裡,只有阿難尊者尚未證得阿羅漢。
舍利弗尊者問佛:「世尊,請問為何孫陀利女子要誣陷您?可否請您為我們大家解釋前因後果。」
佛陀回答:「好的,舍利弗,我會為你們大家說明。」
躲在一旁的阿耨大龍王一聽佛要說法,開心的不得了,便以七種世間珍貴的寶物編織成傘蓋,傘蓋中並散放著栴檀及末香,香氣四溢,令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聞得到。其他在場的鬼神、音樂神、阿修羅神、半人半神的非人、大蛇等等一切天龍八部的非人,皆雙手合十,恭敬的站在一旁聽佛陀說法。
佛陀先解釋他被孫陀利女子陷害的前生惡業因緣:「
在過去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波羅柰城中,有一名表演雜及演戲的人,名叫淨眼,他非常善於表演歌唱及演戲。
該城裡另有一位名叫鹿相的高級妓女,長得非常的漂亮,在當時可謂第一美女。
有一天,淨眼前往鹿相女的住所,對她提出約會:『我們一起出遊,我們一起到樹林花園中,找一處優美無人之處,共享纏綿吧!』
鹿相女很高興的接受邀請:『好哇!』說完便回到房間,開始梳妝打扮,精挑衣服,為當晚的約會細心準備。
到了晚上,鹿相依約來到淨眼的家。淨眼立即準備好一輛高級又漂亮的車子,載著鹿相女一起開出波羅柰城,駛至郊外的一處樹園中,兩人在彼處共相纏綿了一晚。
經過了一晚,天即將明亮,淨眼發現鹿相女的衣服非常高級,竟心生歹念,打算將鹿相女殺害,謀取她身上的衣物寶飾,並將鹿相的屍體藏匿在園中。
就是這麼巧,有一位名叫樂無為的辟支佛,其住處離藏放屍體之處不遠。淨眼又生歹念,打算將殺人之事嫁禍給辟支佛。
第二天一早,當辟支佛入城乞食回來後,淨眼便將鹿相的其中一件衣物故意置於辟支佛所搭建的茅廬旁,事後便乘車而去。
因為鹿相是高級交際花,認識很多達官貴人,因大家都找不著鹿相女,便向波羅柰城的國王梵達王告知此事。梵達王於是下令徹查全國,翻遍國內大街小巷,挨家挨戶的搜查。最後,竟在城外郊區的樹園中找到鹿相的衣服,檢調人員盤問樂無為辟支佛是否姦殺了鹿相女?
辟支佛竟默然不答。
檢調人員再三訊問,辟支佛依然不答如前。
於是,檢調人員決定用嚴刑拷打的方式,對辟支佛展開刑求,逼他自白。
他們將辟支佛綑綁起來,倒吊懸掛。
辟支佛為何不說話呢?原來辟支佛很明白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過去前生的惡業使然,所以他決定坦然面對,故而選擇緘默,不作任何回答。
樹園中一旁的一棵大樹,裡面住著一個樹神,不忍辟支佛遭受刑求拷打,於是顯靈現身,勸誡眾人不可再屈打辟支佛。但當眾人問樹神理由,樹神也只是說:曰:『你們這樣做,也只是屈打成招,並不能發掘真相。』
眾人並不理會樹神,直接將辟支佛拖到梵達王面前,指控辟支佛姦殺鹿相女。
梵達王一聽,勃然大怒,問大家該如何處置辟支佛,群臣建議應將辟支佛捆綁起來,用驢子載著,沿路敲鑼打鼓,遊街示眾,然後將其載出南邊城門,到郊外的樹下,以鐵鉾鑽之,並將其頭顱砍下,用竹竿插其頭;或用弓箭射之,若不死,便斬其頭….。
辟支佛就這樣沿路受著羞辱,眾人見之,有人相信辟支佛清白,但也有人不信。
當時,淨眼也躲在眾人中,還好他並未泯絕人性,尚有天良,他不忍見辟支佛代他受過,於是出面阻止遊行。
淨眼走到官員面前說:『放了這名修行人,兇手不是他,是我殺了鹿相。你們將我綁起來治罪,快放了修行人。』
所有官員驚覺冤枉了辟支佛,立即捉住淨眼,鬆綁辟支佛,並一起跪到辟支佛面前跪下,謝罪懺悔道:『我們實在太愚蠢了,竟不明究理冤枉了您,希望您大人大量,寬恕我們的罪業,以免使我們將來也受此惡報。』
樂無為辟支佛依然保持沈默,不說任何一句話,但眼裡盡是氾著慈悲的光芒,他知道他自己的惡業已經消失了,在這個世間的塵緣也已了,他決定圓寂,於是當眾施展神通,他飛升至虛空中,在空中來回往返,並展現各種姿勢,如:坐、臥、住、立;腰間以下又冒出煙,腰間以上又冒出火;有時又換成腰間以下出火、腰間以上出煙;有時左脅出煙、右脅出火;有時左脅出火、右脅出煙;有時腹前出煙、背上出火;有時腹前出火、背上出煙;有時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水;有時腰以下出水、腰以上出火;有時左脅出火、右脅出水;有時左脅出水、右脅出火;有時腹前出水、背上出火;有時腹前出火、背上出水;或左肩出水、右肩出火;有時左肩出火、右肩出水;有時兩肩出水、有時兩肩出火;最後,舉身出煙、全身出火、全身出水,於空中,燒身滅度。
這時,大家皆知錯怪了一位有德、有戒的聖人,難過的無法自己,在場有人下跪懺悔、有人頂禮聖者,並取其舍利,於十字路口處建起佛塔。
隨後,眾人便對淨眼依照以前對待辟支佛的方式執行死刑。」
佛陀說到這裡,語重心長的對舍利弗說:「你們可知當時的淨眼是誰?他就是我的前身。至於鹿相則是今日的孫陀利女。當時的梵達王則是今日執行調查殺害孫陀利的警官。舍利弗!我在當時殺害鹿相女,陷害辟支佛,以這兩項嚴重的惡業,墜入地獄裡長達無數千歲,承受烹煮,及上劍樹的刑罰;又歷經無數千歲,墜入畜生道中;又歷經無數千歲,墜入在餓鬼道中。直到今日,雖已成佛,仍因承襲以前殘餘的惡業,受到孫陀利的誣陷。」
於是,佛陀說出以下的偈語,簡單的將其宿世因緣做一總結: 「我先名淨眼, 乃是博戲人。 辟支名樂無, 無過致困苦。 此有真淨行, 為眾所擾惱, 毀辱而縛束, 復欲驅出城。 見此辟支佛, 困辱被繫縛, 我起慈悲心, 使令得解脫。 以是因緣故, 久受地獄苦。 乃爾時殘殃, 今故被誹謗。 我今斷後生, 便盡於是世, 坐此孫陀利, 故得其誹謗。 因緣終不脫,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終始不可犯。 我自成尊佛, 得為三界將, 故說先因緣, 阿耨大泉中。」 佛陀告訴舍利弗:「你們看我今已成佛,眾惡皆盡,諸善普備,有智慧能度化天龍、鬼神、帝王、臣民、蠉飛、蠕動,令其安樂。雖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功德,仍尚不免受此宿世惡業的糾纏,更何況是那些尚未得道、又不檢點自己身口意的凡夫俗子呢?」
佛陀告誡舍利弗:「你應當好好教導所有的人,當檢點自己的身體的三種惡行(殺生、偷盜、邪淫)、口業的四種惡行(說謊、挑撥離間、惡言辱罵誹謗、綺語)、心意的三種惡念(貪、瞋、痴)。」
佛陀說完後,舍利弗及五百羅漢,及在場的阿耨大龍王、天、龍、鬼神、乾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甄陀羅、摩休勒等所有非人,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佛說孫陀利宿緣經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耨大泉, 與大比丘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六通神足,大有名稱, 端正姝好,各有眾相,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肥、 不瘦,色猶紅蓮華,皆能伏心意——唯除一比丘, 何者?阿難是也。 舍利弗自從華座起,整衣服, 偏露右臂,右膝跪蓮華座,向佛叉手, 問世尊言:「世尊無事不見、無事不聞、無事不知, 世尊無雙比,眾惡滅盡、諸善普備,諸天龍神、 帝王、臣民、一切眾生,皆欲度之。 世尊今故現有殘緣?願佛自說此緣,使天人、眾生,聞者開解。 以何因緣,孫陀利來誹謗?以何因緣, 坐奢彌跋提被謗,及五百羅漢?以何因緣, 世尊頭痛?以何因緣,世尊骨節疼痛?以何因緣, 世尊脊背強?以何因緣,剛木刺其腳?以何因緣, 地婆達兜以崖石擲?以何因緣,多舌女人, 帶杅大眾中,有漏、無漏,前來相誹謗曰: 『何以不自說家事,乃為他說為?我今臨產,當須酥油。』 以何因緣,於毘蘭邑, 與五百比丘食馬麥?以何因緣,在鬱祕地,苦行經六年,謂呼當得佛?」 佛語舍利弗:「還復華座。 吾當為汝說先世諸因緣。」舍利弗即便還復本座。阿耨大龍王, 聞佛當說緣法,踊躍歡喜, 即為佛作七寶交露蓋,蓋中雨栴檀、末香,周遍諸座。無數諸天龍、 鬼神、乾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甄陀羅、摩休勒, 皆來詣佛,叉手作禮,圍遶而立。 佛便為舍利弗說:「往昔過去世,波羅[木*奈]城中,有博戲人, 名曰淨眼,巧於歌戲。爾時,有婬女,名曰鹿相, 端正姝好,嚴淨無比。時淨眼往至鹿相所, 語此女曰:『當共出外,詣樹園中,求於好地, 共相娛樂。』女答曰:『可爾。』鹿相便歸,莊嚴衣服, 詣淨眼家。淨眼即嚴駕好車,與鹿相共載, 出波羅[木*奈]城,至於樹園,共相娛樂。 「經於日夜, 淨眼睹其衣服珍妙,便生貪心:『當殺此女, 取其衣服。』復念:『殺已,當云何藏之?』時此園中, 有辟支佛,名樂無為,去其所止不遠。淨眼又念: 『此辟支佛,晨入城乞食後,我當殺鹿相,埋其廬中, 持衣而歸,誰知我處?』明旦, 辟支佛即入城乞食,淨眼於後,便殺鹿相,脫衣服取, 埋屍著樂無為廬中,平地如故, 便乘車從餘門入城。 「爾時,波羅[木*奈]國王名梵達。 國人不見鹿相,遂徹國王,眾人白王:『鹿相不見。』 王即召群臣,遍詣里巷,戶至覓之。諸臣受教, 如命覓之,遍覓不得,便復出城, 見樹間眾鳥飛翔其上,眾人便念:『城中已遍不得,此必有以, 當共往彼。』即尋便往到樂無為廬前, 搜索得屍。諸臣語樂無為曰:『已行不淨,胡為復殺?』 辟支佛默然不答。問如此至三,不答如前。 樂無為手腳著土,此是先世因緣,故默不答。 「眾臣便反縛樂無為,拷打問辭。 樹神人現出半身,語眾人曰:『莫拷打此人。』眾臣曰: 『何以不打?』神曰:『此無是法,終不行是。』 諸臣雖聞神言,不肯聽用,將此樂無為,徑詣王所, 白王曰:『此道士,行不淨已,又復殺之。』王聞是語, 瞋恚大喚,語諸大臣:『看是道士,行於非法, 應當爾耶?』王敕諸臣:『急縛驢馱,打鼓遍巡, 然後出城南門,將至樹下,鐵鉾[矛*贊]之,貫著竿頭, 聚弓射之;若不死者,便斬其頭。』諸臣受教, 急縛驢馱,打鼓巷至巡之。國人見之, 皆怪所以,或有信者、或不信者,眾人集觀,喚呼悲傷。 「於時,淨眼在破牆中藏,聞眾人云云聲, 便於牆中,傾顧盜視,見樂無為反縛驢馱, 眾人逐行,見已心念:『此道士無故見[打-丁+王]當死, 此不應有愛欲。我自殺鹿相,非道士殺,我自受死, 當活道士。』淨眼念已,便出走趣大眾, 普喚上官曰:『莫困殺此道士,非道士殺鹿相, 是我殺之耳。願放此道士,縛我,隨罪治我。』 諸上官皆驚愕曰:『何能代他受罪?』即共解辟支佛縛, 便捉淨眼,反縛如前。諸上官等, 皆向辟支佛作禮懺悔:『我等愚癡,無故[打-丁+王]困道士,當以大慈, 原赦我罪,莫使我將來受此重殃。』如是至三, 樂無為辟支佛默然不答。 「辟支佛心念: 『我不宜更入波羅[木*奈]城乞食,我但當於此眾前, 取滅度耳。』辟支佛便於眾前,踊升虛空, 於中往反,坐、臥、住、立,腰以下出煙、腰以上出火; 或復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煙;或左脅出煙、 右脅出火;或左脅出火、右脅出煙;或腹前出煙、 背上出火;或腹前出火、背上出煙; 或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水;或腰以下出水、 腰以上出火;或左脅出火、右脅出水; 或左脅出水、右脅出火;或腹前出水、背上出火; 或腹前出火、背上出水;或左肩出水、右肩出火; 或左肩出火、右肩出水;或兩肩出水、 或兩肩出火;然後,舉身出煙、舉身出火、 舉身出水,即於空中,燒身滅度。於是, 大眾皆悲涕泣,或有懺悔、或有作禮者,取其舍利, 於四衢道起偷婆。 「諸上官即將淨眼詣王梵達: 『此人殺鹿相,非是道士殺。』王便瞋此監司:『前時, 何為妄白虛事,云此人殺人,今云非也。 乃使我作虛妄之人,[打-丁+王]困道士。』諸臣白王: 『於時頻問道士,何為殺人也?時道士默不見答, 又手腳復著土,以是故,臣等謂呼其殺人。』 王便敕臣:『驢馱此人,於城南,先以鉾[矛*贊]之, 然後立竿貫頭,聚弓射之;若不死者,便斫其頭。』 諸臣受教,即以驢馱,打鼓遍巡已,出城南, 詣樹下,以鉾[矛*贊]貫木,聚弓射之,然後斫頭。」 佛語舍利弗:「汝乃知爾時淨眼者不?則我身是。 舍利弗!汝復知鹿相者不?則今孫陀利是。 舍利弗!汝知爾時梵達王不?則今執杖釋種是。 舍利弗!我爾時殺鹿相、[打-丁+王]困辟支佛, 以是罪故,無數千歲,在泥犁中煮,及上劍樹; 無數千歲,在畜生中;無數千歲,在餓鬼中。 爾時餘殃,今雖作佛,故獲此孫陀利謗。」 於是, 佛自說宿命因緣偈曰: 「我先名淨眼, 乃是博戲人。 辟支名樂無, 無過致困苦。 此有真淨行, 為眾所擾惱, 毀辱而縛束, 復欲驅出城。 見此辟支佛, 困辱被繫縛, 我起慈悲心, 使令得解脫。 以是因緣故, 久受地獄苦。 乃爾時殘殃, 今故被誹謗。 我今斷後生, 便盡於是世, 坐此孫陀利, 故得其誹謗。 因緣終不脫,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終始不可犯。 我自成尊佛, 得為三界將, 故說先因緣, 阿耨大泉中。」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皆盡、諸善普備, 能度天龍、鬼神、帝王、臣民、蠉飛、蠕動, 皆使得度,無為安樂。雖有是功德,猶不免於宿緣, 況復愚冥未得道者,不攝身、口、意, 此等當如何?」 佛語舍利弗:「汝當學是, 及諸羅漢并一切眾生,當護身三、口四、意三。舍利弗!汝當學是, 并及一切。」 佛說是時,舍利弗及五百羅漢、 阿耨大龍王、天、龍、鬼神、乾沓和、阿須倫、迦樓羅、 甄陀羅、摩休勒,聞佛所說,歡喜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