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貼)如何克服心理的惡魔—五蓋
2007/09/14 12:49:23瀏覽682|回應0|推薦1
如何克服心理的惡魔—五蓋
Sujiva
法師講
 
修慧師 整理
煩惱之根源來自貪、瞋、痴。你可以在一天當中看出未經過訓練的心的本質,它可以是狂野,到處奔馳的;也可以是很狡滑的。要訓練這樣的心是需要時間的。然而,當我們看到這些煩惱時,不要視它為敵人;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種病,這種病是造成這一世或下一世的苦因。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老師,帶給我們啟示。而這些煩惱障已跟隨我們很久了,過去世曾跟隨我們,將來也會繼續跟隨著我們,除非我們禪修有所進步。因此我們要有耐心地來對付煩惱障,鍥而不捨地來消除它,此是第一點。第二點是這煩惱障的力量可以是非常強大的,我們不可低估它,一個人要證到四果羅漢才能徹底消除煩惱障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謙虛的理由。第三點,煩惱障是隨時都有的,只有到了涅槃的境界才完全沒有煩惱。由經驗上來看,有的縱使禪修了許多年,依然會退步。有人執著於禪修的體驗,我慢升起了,所以對待煩惱障要很小心。這些煩惱可分為貪、瞋、痴三種,這三種不善根,是對事物的消極反應而來的。貪是想獲取得不到的事物。瞋是不能接受真實現象的反應。痴是不知道真實現象的反應。一個人在修智慧禪時,能如實地觀照事物則能克服煩惱障。
何謂五蓋
五蓋是阻礙修禪者得定的一些情況。修禪期間,初學者對治這五蓋通常比較困難。但在密集禪修三至四天之後就比較容易控制了,經過七天至一個月後,就更加能有效地對治它了。
五蓋第一是貪,感官方面的貪,聽好聽的,吃好吃的,聞好聞的等等。第二是瞋,包括瞋恨、恐懼、妒嫉、猜疑均由此出。第三是昏沈與睡眠,懶散的心。第四是掉舉。第五是疑,對什麼是修行,真理等等起疑惑。這五蓋是非常有力的。禪修開始時,不容易清楚地分辨五蓋,比較明顯的是昏沈與雜念,散亂的心。像昏沈想睡是屬於較不活躍的煩惱障,而比較活躍的煩惱障如貪、瞋恨、痴、掉舉、憂慮等等。
昏沈蓋
昏沈想睡的心有如入泥沼,不能移動。一般開始禪修的前幾天會有昏沈的現象。尤其疲倦時,很容易被拉去。但身體上的疲倦與昏沈是不同的。真正昏沈是精神上缺乏精進力,例如充分地睡了六小時,早上走禪時心還很清楚明亮,但等坐禪時就想睡,如果說睡眠不足那是一種藉口,因為這時候我們的心其實是有力量去修行的。仍想睡是一種懶散的心,一種壞習慣。我們只要喚起精進力,心就會變得警覺精進。所以,當昏沈時,首要的是要用正念觀照它。在昏沈時所觀照的東西都變模糊,例如坐姿接觸點模糊,腹部上下,及鼻端出入息也變模糊。即使觀痛。如果痛不明顯則所觀的痛也很含糊。這時主要的是去觀,即使睡意還在,也試著用意願去喚起醒覺的心,如果肯試,也可睜開眼睛,最後會清醒的。
在精神上我們要保持清晰的警覺。譬如躺下來時可以清楚地從頭觀照到腳趾的感受。這裏是指有了警覺心,在身體放鬆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清醒的感覺。所以觀照昏沈是觀照我們的心如何變模糊,變黑漆,想睡;當清醒時,不斷地觀照昏沈與睡眠的自然本質為何。從中可以看出是一種淹蓋你的力量,使心變得模糊了。剛開始時較難觀察到這類的感覺,常常是睡著了又醒過來時才察覺到的,但是克服了很多次之後,你將逐漸學會察覺這種昏沈的狀態,而且能及早分辨出這種狀態,加以克服。昏沈一般出現的時間是早上、午餐後或晚上。當昏沈時,所觀的腹部上、下變模糊,這時可改為觀照接觸點,因為它比較粗,而且是一直都存在的感覺。一般觀照這些目標主要是保持醒覺,從而引發精進力。昏沈的觀照,只有十分鐘是不夠的,通常要三十至四十分鐘過後,心才會變得非常清晰、明亮,有如無雲的青天一般。觀照昏沈還可用其它方法,如觀想光亮,或誦短的經文等等,如果仍不行的話,就站起來走禪,最後的辦法當然是去睡覺,等睡過後覺得內疚,就更能提起精進力修行了。昏沈睡眠最大的害處是浪費時間。而較活躍的煩惱障則更危險,因為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去做不如法的事。
掉舉蓋
掉舉的心較活躍,通常三至四天過後就比較能安止下來。如果一個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把心安定下來,就要非常小心,因為可能掛礙著某些事;或有事尚未解決。現代人的壓力較大,需較久的時間才能把心定下來,有時向內一直挖掘,可以探究出問題來。心散亂時,要觀照「想、想、想」或「散亂、散亂、散亂」等等,這樣一分鐘後應該可以停止,如果不能停止,就有些不對勁了。觀照時要有正念與醒覺,敲醒內心的警鐘。有些人掉舉時,作白日夢,天馬行空,有時半小時都花在東想西想上,所以需要保持醒覺,並時時觀照,使散亂心停止。當散亂心停止後,我們會發現內在的心是非常平靜的。能這樣地觀照,我們就能分辨我們的心識了。例如禪修時,一個人如果一直想著可能被解僱時,就要不斷地觀照它直到平靜下來為止。或者可以告訴自己:「坐在這裏想,無法解決問題,不如培養正念來幫助我把事情看得更清楚,理得更好。現在不必想這麼多,因為光想也無法解決問題。」有可能因為這樣的思惟而停止胡思亂想。有的人心想禪修結束後,將到那裏玩。這個時候就告訴自己,現在難得有禪修機會,要好好的修行,等度假的時候再好好地玩。心得到這充分的理由,可能就安靜下來。有時候心仍無法安止下來,因為目標不像想像中那樣,例如腹部上下,有人以為只是上與下而已,事實上並非如此。但是,心中先有這樣的觀念,所觀照的有可能變成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並不是真實的現象。所以要保持開明的心去觀照目標,如果不確定腹部上下活動的情形,可以觀照其它的目標,如坐姿接觸點。有時也可以自問為何不能跟隨著目標,為何沒有足夠的定力去跟呢?因此,一種清晰邏輯型的心,可以反省而瞭解根本的原因。之後,可能思惟減少,而較能理想地跟隨目標。
貪愛蓋
要辨明煩惱障的本質。有時散亂的心是跟著其他煩惱障而來,觀照思惟本身無法使它安止下來,因為它可能是跟隨著貪愛或瞋恨而起的。若由貪愛而起,想到食物,家人等等,與執著有關;若跟瞋恨有關,平時藏在心內的仇恨和怨恨會浮現起來。散亂的心百分之八十由貪愛而起。修禪時如果辨明煩惱障與貪愛有關,要以正念觀照貪愛。那麼這個貪愛的心是如何來的呢?是因為嗅到煮飯的味道,開始想到食物等等,貪愛的心就呼喚你了;或想睡時,心就叫你「去睡吧!」像一種磁性的力量把你吸過去,一旦你抓住這種力量,它就會停止下來,不再干擾你了。如果過後又再來了,要知道貪心還在那邊,以「貪心,貪心」一直去觀照它,有時它就會停止。有時貪會躲在旁邊,等待機會攻擊你。如果心已經沒有五蓋的困擾,便可看到清明的心,目標也清楚了。在觀照心的時候,也要觀照動機與念。密集修行時,五蓋比較容易被克服,但也因人而異,看他意願有多強。
瞋恨蓋
貪愛比較狡滑,瞋恨比較危險。瞋恨的生起比較容易,我們也比較容易辨別,但它卻是最危險的,它能破壞自己及他人,所以當這種煩惱障升起時,我們要控制它,一般觀照它只要用「想想」或者 「瞋恨瞋恨」,若不能消失呢,就要轉換目標,或睜開眼睛,或走禪等等,不要再繼續想這種有瞋恨的思惟。尤其是在禪修時,因密集修行時的定力比較強,這種煩惱障進來時,力量也變得比較強大,有些人把所有的憂慮和瞋恨都放在心裏,當修禪到某個層次,這些煩惱障都爆發出來,也就是惡魔獲得勝利了。所以當瞋恨生起時,可能是非常強大而有力的,我們要及時凍結這種思惟,不要使瞋心繼續下去。
因為與瞋恨有關的思惟都與你辯駁,它告訴你應當這樣做,應當那樣做,要報復等等,所以要觀照這種思惟直到它消失;如果不行,則直接觀照瞋恨。不管觀照瞋恨或其它煩惱障,比較有效的是要承認有這種煩惱障的存在。當貪愛或我慢很強的時候,這種煩惱障所製造的其它煩惱障也會很強。例如瞋恨生起時,有時是由我慢所支持。「為何有這麼多瞋恨呢?因為他對我不好,虐待我!難道他不知道什麼是人權嗎?」。心中責罵那個人,即使佛教講無我,而我慢心仍在那裏。不只瞋恨而已,還有其它的因素,如果我們承認並辨別這股支持力量的因素時,我們便能減弱它的力量,它慢慢地就會消失了。
另外,我們要有意願保持正念。這意願是因人而異的,如果能把正念保持住,則能較有效的克服瞋恨。例如開會時,由瞋恨心而引起的爭吵並不能達到共識,如果要改善這種情形,應保持平靜的心,能長期保持平靜的心,瞋恨則慢慢減低而消失。修持慈心對克服瞋恨是有很大的益處。
此外,在智慧禪中培育起來的定是近行定,和定禪修的安止定是不同的,近行定是比較深的定。智慧禪除了培育持續的智慧與定力之外,也培育了對無常的見解,幫助克服生活上的問題。而且通過直接的體驗,能很清楚地看到剎那剎那間的變化。這種變化無常不是說一個人變老或去世,是指身與心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具有變換的特徵,一旦能了解到這種自然本質時,就可看到身與心的剎那變化。能看到這種身、心的變化和煩惱、瞋恨的變化,就能看到事物的生起均會消失,這種特質是存在於所有的現象中。同時也可以看到貪愛、瞋恨、掉舉心的消失,重要的是能徹底地看到煩惱障的消失。但煩惱障的真正止息,是要更深入地看到消失之後不再升起,這需要長久時間的修持,但至少我們知道通過修行是可以達到的。無論如何總需要有一個開始。我們愈能控制我們的煩惱障,我們就會愈快樂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ellie6&aid=123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