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化「學仔巷」 尋訪五代文學家
2011/11/17 03:13:07瀏覽839|回應0|推薦1
台南市新化老街有一條充滿古意的「ㄜ(蚵)仔巷」,因巷弄窄小,曾與彰化鹿港「摸乳巷」相提並論。

當地文史工作者考據後發現,這條窄巷正確名稱應為「學仔」,不知何故多年來被誤稱「蚵仔」。

窄巷長約一公里,早年通往前清秀才王則修的漢學私塾,才稱為「學仔巷」。「學仔巷」私塾雖已不在,小巷卻被視為「新化重要的文學之路」。

新化文史工作者康文榮說:「王則修以來的百年,新化出了五代文學家。」

最近新化社造協會不但為學仔巷正名,還規畫「大目降(平埔族舊稱)文學地圖」,串連五代文學家的老家,希望遊客來到新化,不忘走入巷弄內訪古。

新化社造協會理事長王榮森說,地方傳說巷口有攤販賣「蚵仔」,才叫「蚵仔巷」,但經考據,當地根本沒有蚵仔攤。

因當年說「讀學」,「學」的台語發音讀「ㄜ」,以訛傳訛,才會誤為「蚵仔巷」。

康文榮說,王則修(生於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晚年返回新化老家開設「三槐堂」漢學私塾,中南部慕名前來的學生多達數百人,得意門生張達修遠從南投鹿谷來修讀三年。

他聽老一輩說,老街居民都從走窄巷,前往「三槐堂」,後來找到王則修還在世的學生康有智,證實是「學仔巷」,而不是「蚵仔巷」。

康文榮表示,當年王則修延續漢學的精神,是令人感動的,新化後代受他潛移默化。

王則修代表的是古文學,第二代是充滿社會意識的台灣文學家楊逵,第三代是台灣師大台語研究所所長李勤岸、台北教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春榮等人。

文學傳承,豐富了窄巷的故事,當地文史工作者提醒外地人,不要再誤以為「ㄜ仔巷」賣蚵仔囉。

聯合報2011.11.17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584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