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26 21:35:35瀏覽2599|回應0|推薦13 | |
調查顯示,現在年輕人多愛漫畫書,少買純文字書。聽書商說,更多年輕人愛上網、不愛閱讀,讓出版市場萎縮,但提振閱讀風氣,並非書商所能為力。
其實登知識山峰,上網如坐纜車,瀏覽風景卻未融入環境。閱讀如徒步而上,從文字生意象之路雖苦,卻字字活絡腦細胞,如登山步步鍛鍊體魄。許多草莓族不擅解決問題,不愛閱讀是主因,政府提振閱讀風氣,也在提升國力。 探討年輕人何以不愛閱讀,得檢討教育,而筆者認為閱讀有三害,首害是課程內容。少子化與都市化潮流,讓學童少與人交流,而文字是從口語演化,所以小學課程應當重基本能力,其餘時間就讓同儕間遊戲交流,練習表達能力。 現在小學課程內容過於花俏,學生什麼多學,卻連基本語文都沒學好,科目太多,又剝奪了學童自由交流與遊戲的時間。 二害是網路。嗜讀書者多成長於無網路的環境,因渴望求知而親近書籍,閱讀習慣經養成,便受用終生。所以教小孩閱讀,得延後學習網路。許多教育學者卻鼓勵在小孩未培養閱讀習慣前,便及早去接觸網路,甚至很多老師也要小孩上網找資料做作業。 小孩會上網,如同知道可坐纜車上山,怎願意再回頭爬山(閱讀)? 三害是競賽。閱讀若源於自發力,就變成如登山般的興趣,想不斷征服新的知識山峰。 閱讀若源於名與利,就會忘記過程的樂趣,讓閱讀如行軍般痛苦。 台灣在杜正勝當教育部長時,曾推動閱讀計畫,藉由指標管理政策,由上而下落實到各教育階層,變成學童在比賽閱讀冊數與競爭獎狀,之後各類競賽便如雨後春筍般展開。 真正的閱讀,不是為了要比別人多讀幾本書,而是要從書中汲取知識,並將感動與他人的分享。因此家長與老師,應多讓學生在閱讀後說出感受,文字才能更內化為成長的元素。父母與老師更應培養閱讀習慣,才能感染小孩愛閱讀,齊釀書香改變社會風氣。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