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報裡面無比殊勝的福報是為正法培養人才,我沒有能力、沒有智慧,我不能教,不能教,護持就行了,這個你得有緣分,緣分也是福報。你真正有這個願心,你會遇到,佛菩薩會幫助你。遇到一個年輕人,可造之才,你成就他、幫助他,給他學習的環境,就成功了。所以我常常讚歎韓館長的功德。這次回來,我回到我出家剃度的老廟,圓山臨濟寺去看看,非常感慨。我在那裡出家,出家那個時候我的願望,希望在這個道場一輩子講經。我不願意做執事,不要做住持,不要做當家、知客,這都不要做,為什麼?會分心,要忙著寺廟的事。那寺廟人多,我一個人不工作沒關係,如果常住對我了解,能夠照顧我,我專心研究經教,天天在寺廟裡講經。經懺佛事可以照做,白天照做,晚上講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的經,那個時候多半是一個半小時。天天在這個廟裡講,要是講到現在五十一年,這個廟還得了?這個廟不但是台北市第一,台灣第一,還是全世界第一。可是老和尚不願意,老和尚希望我放棄學經教,跟大家一樣做經懺佛事。如果不放棄,這寺廟裡就不能住,就得離開。
我那個時候很苦惱,兩條路,一個就是趕經懺去,另外一條路就是還俗,這麼大的壓力,遇到這樣的困難。那個時候韓館長是我的聽眾,我每次講經她都來聽。她看到我悶悶不樂,問我什麼原因,我說我現在遭到這些困難,我在想怎麼辦。她回家跟她先生商量,想幫助我。寺廟不能住,她家裡還有個空房子,帶我去看,我看了很滿意,比寺廟的寮房還好。我又不敢做主,我帶她到台中去見李老師,向李老師會報,老師同意了。我住在她家裡,她租道場給我講經,借地方給我講經,租的講堂大概也就這麼大,坐三、四十個人。早年講經的時候聽眾人不多,二、三十個人就很多了,五、六十個人那就不得了,就這麼大個講堂。能借到就借,借不到就租,我講經就沒有中斷。遺憾的是不能在一處,在一處影響力就大了。
所以我就想起古人一句諺語,我的體會非常非常之深,古大德告訴人,「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這句話從我自己一生的遭遇當中體會到了。很多人護持、禮請,好,我也很熱情,真的想在那裡長住。可是真的不到三年就變化了,人心變了,他不喜歡了,一不喜歡,我就得走路。以後我就發現,最殊勝的不要超過兩個月,那種熱情溫度不會降溫,不到兩個月趕快就走,明年、後年再來。所以我講經就變成流動性的,在全世界許許多多大城市都去過,最少也得講個三、五天,最多講過一個多月,在外國,兩個月的時間都不可能,到處講。李老師說得好,這對你自己沒有問題,你自己在信解行證上沒有障礙,但是對於整個佛法來講沒有貢獻。在一個地方有功,這個功是影響力,如果五十年在一個地方講的話,這個地方真的是世界聞名,那影響力太大了,而且能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