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0 01:33:45瀏覽413|回應0|推薦2 | |
今天發現竟然有人分享龜茲的名字怎麼來 心想既然講到了龜茲 我也想來分享一下龜茲的名稱是如何「演化」而來 龜茲(漢語拚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ㄘˊ,龜茲語:Kutsi,梵文:Kuci(na),維吾爾語:Küsen,前272年-14世紀),又稱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茲、拘夷、歸茲、屈茨,是古代西域綠洲國家。648年唐設安西大都護府於龜茲,安西四鎮之一。 龜茲一名最早出現在東漢班固所撰的《漢書》中,後來各種史書,如《後漢書》、《三國志》、《晉書》、《魏書》、《梁書》、《周書》、《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中,除龜茲一名之外,上有音譯的兩個名字,一個是丘慈,一個是屈茲。 那麼龜茲到底應該如何讀呢?《漢書‧西域傳》古注龜茲一名的讀音為「龜音丘,茲音慈」。《後漢書‧班超傳》唐李賢注龜茲一名的讀音為:「前書《音義》,龜茲音丘慈」,此外,明朝宋濂等人所撰的《元史‧溪北地附錄》稱龜茲為「庫徹」,元《經世大典》稱龜茲作「苦義」,《元朝秘史》稱龜茲作「苦先」、「典先」,清朝張廷玉等人所撰的《明史‧西域傳》亦稱龜茲為「典先」,可見龜茲一名的意義可多著呢! 在佛教著作中,「龜茲」的異譯更多了。如西晉竺法護所譯《申日經》中,把龜茲稱作「歸茲」;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引道安《釋氏西域記》中,把龜茲稱作「屈茨」;梁僧佑《出三藏記集》卷十一中,把龜茲稱作「拘夷」;唐玄奘述《大唐西域記》中,把龜茲稱作「屈支」,還加註說「屈,居勿反」,以解釋說「舊曰龜茲」。唐沙門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四引《密迹金剛力士經》中,把龜茲稱作「邱慈」,並加注說:「或言龜茲,正言屈支也。」 說了這麼多龜茲的異名,想必大家都眼花撩亂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異名,這是因為名字的出處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詮釋。比如說:友的名字來自當地俗語,龜茲就是;有的名字來自梵語,由於翻譯者所使用的中亞古代語言並不相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譯名。中國自西漢開始就開始使用「龜茲」一名,至於其他的許多異名都不能代表龜茲這一個古名,只能是受佛教影響後梵化的名稱,或是來自各國不同的中亞古代語言的異譯而已。 《西域記》屈支國一條云: 「伽藍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經教律儀取則印度,其習讀者,即本文矣。尚拘漸教食雜三淨。」 庫車古稱『龜茲國』,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在這裏擁有比莫高窟曆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它被現代石窟藝術家稱做『第二個敦煌莫高窟』。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源於此。 中國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又稱丘慈、邱茲、丘茲,為古來西域出產鐵器之地,有名之國也。古代居民屬印歐種。回鶻人到來後,人種和語言均逐漸回鶻化,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6縣市。 有機會再和大家慢慢分享龜茲的佛教藝術與文化 晚安囉^^ 【註】唐代龜茲地圖來源自維基百科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