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24 15:57:47瀏覽3646|回應0|推薦15 | |
不論是舞台劇、歌舞劇,或是其他表演,當表演者在舞台上賣力演出時,總覺得他們在發光發熱,「劇場」總是令人著迷,如同《玻璃假面》裡的麻雅深深受舞台魅力吸引,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看著麻雅在舞臺上的展現,心中也受震撼。 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是舞臺上的表演者,看不見的舞臺,有更重要的學問。而離開臺北,在南臺灣太陽的照射之下,或許可以跟臺北,有番不同的步調進行學習。
在訪談之中,知道「個人意見」時尚部落客陳祺勳、「末路小花劇團」團長黃丞渝、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發言人暨國際公關經理王統生,都是從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畢業的呢!其實劇場藝術的出路並不受限制。而近年來文創產業興起,所以學生畢業後,都可以有很好的發揮。 不過,想要在畢業後的市場有所表現,其實學生們在學校的時候,就不得不努力啦!「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老師們盡心教導學生,學生們也要好好學習,才能應付變化萬千的社會。 而帶領學生走向劇場的聖堂,老師佔了很大的功勞。例如:專長古典戲曲、戲劇理論、美學與文學批評的王璦玲,目前現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劇場藝術系教授兼主任;而年年獲頒中山大學「教學績優」、「優良課程」以及優良導師的殷偉芳老師,更創立「文學教育深耕劇場」;國內少數以商管學位任教於藝術人文學院的謝榮峰老師,業界資歷更是豐富;而楊士平老師更是曾受文建會委託創作,紀念臺灣文化啟蒙運動八十周年的行動劇《台灣青年》。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紅天女,除了希望遇到月影千草,也要有北島麻雅的熱情學習。在師長們的帶領,以及校友們的引導下,其實劇場藝術的舞臺不只在室內發光發熱,更是發揚到全世界。(整理予2015.03.18)
師資簡介:
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碩士、博士。現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劇場藝術系教授兼主任;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榮譽職,2007至今)。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代理所長、副所長,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CCKF)副執行長、捷克查爾斯大學(Charles University)東亞系客座教授。曾應國科會人文處之邀籌辦藝術學門創新期刊《戲劇研究》,且擔任創刊號總編輯;並曾受邀擔任教育部顧問室大型中綱計畫「強化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之總計畫主持人(2011-2013)。此外,亦曾任海內外十多種學術期刊之編輯委員或顧問,目前為海內外多種一級期刊之編輯委員。著有《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1998)、《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及其藝術呈現》(2005),編有七部學術論文集,另著有中、英、日論文七十餘篇。
英國柏明罕大學莎士比亞學院英語博士,先後任教於東海大學、南臺科技大學,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進入中山大學後,年年獲頒中山大學「教學績優」、「優良課程」以及優良導師,教學嚴謹、立論深厚,但求實踐,有感於多數戲劇演出忽略文本深度,因此創立「文學教育深耕劇場」,以搬演文學、古典作品為宗旨,近年作品包括100年演出巴爾札克的兒童文學作品《花都奇遇》、101年演出改編自俄國文學家契訶夫小說《第六病房》、102年改編中世紀經典道德劇《Everyman》演出《是人皆如此》,並巡演於嘉義、臺南、高雄等地。
美國舊金山金門大學商管學院企業行政博士(主修策略、輔修行銷),先後服務於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與民族藝術研究所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是國內少數以商管學位任教於藝術人文學院的個例。業界資歷包括華人工藝行銷、節慶活動公關、公設交響樂團、博物館、國際藝術節及數個公部門的文化行政等職。除了個人在「從體制環境與社會網絡觀點觀察文化生產體系運作」的學術興趣外,對藝文組織跨域活動、微型藝文創業、新創事業輔導、服務設計與地方文創等實務多有參與。
國立藝術學院 (今臺北藝術大學) 第八屆畢業,主修導演,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隨後前往美國紐約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the Arts, Theatre Division, Directing Program, 攻讀MFA。期間,師事美國當代戲劇大師 Anne Bogart 修習「Viewpoints Training」系統訓練法 (1996-1999)。並曾於SITI Company擔任Ann Bogart 的導演助理。同時亦接受Robert Woodruff、Andrei Serban 的導演訓練以及英國莎士比亞戲劇教師Kristin Linklater 『Linklater Skill」聲音表演訓練。1999年畢業回台後,首先參與的是楊德昌電影作品《一 一》的拍攝,擔任副導演。因擔任《一官風波》的表演指導而受到邱坤良教授的影響,開始接觸台灣歷史素材,於是開始以本土題材作為創作的重心。第一個開始以本土素材創作的是受文建會委託的創作,紀念台灣文化啟蒙運動八十周年的行動劇《台灣青年》。之後陸續有《四月望雨》、《白香蘭》、《左拉的獨奏會》、《打狗傳奇》等多部重要作品。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