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5 08:49:42瀏覽1110|回應1|推薦1 | |
「我這輩子,和我媽的關係,是不可能變好了!」一位女性朋友絕望地說。
場景:一間小咖啡館。 時間:瑜珈下課的午後。 Latte的奶泡,還有點燙。我,小心啜著咖啡, 一邊關心著問:「怎麼了?」 「我們每次講電話,不到二分鐘——」她,紅著眼眶,噙著淚水:「我就覺得好厭煩,她不是開始批評我這裡做得不好、那裡做得不對,就是不斷講她自己生活中瑣碎的事情,也不管我想不想聽!」 「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 「所以,我每次都趕緊掛電話!免得讓自己受到影響,心情惡劣好幾天!」 我點點頭,目光直直探進她的雙瞳,深切感受到,她真的困擾不已。 「我和爸爸的感情就很好,我們像是朋友一樣,什麼都可以聊!」她的眼神突然出現亮麗的光彩,變身為極受寵愛的幸福女孩:「前一陣子,我爸來看我,我們在院子裡種花的時候,他跟我說:『你媽是不可能會改的了!』你要想開一點兒!」 「那麼——」一股強烈的直覺,要我問她:「你聽了這番話,心情是什麼呢?」 她,先是長長嘆了一口氣,再放下手中的三明治,彷彿,突然失去胃口,怎麼也食不知味。她的神情,也在霎時之間沈下來,變得極為哀傷:「我知道,我爸講的是事實。我媽,是不可能改變的!但是,我覺得好悲傷,因為,她是我媽,我很愛她,我真的好希望,能和她有親密的母女關係,就像我其他的閨中密友一樣,她們,都和媽媽比較親!」 她,大約在一年前,不幸流了產。那,是她的第二次,失去尚未出生的小Baby。可以想見,一心夢想當媽媽的她,受到極大的打擊。經過一陣子的心理諮商,她和老公好不容易才慢慢走出深沈的傷痛。 「我也不能和我媽談流產的事情,」她極為悵然,垂下雙肩:「雖然,我會和我爸提這件事,但是,那感覺就不一樣——」 「我了!你爸是個大男人。這種事,女兒很本能地,會想跟媽媽聊!」 「是啊!」又嘆了一口氣,她,陷入長長的沈默。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英文書名是Emotional Alchemy,直接翻譯成中文,應該是《 情緒鍊金術 》。它的作者是,Tara Bennett-Goleman。 書裡提到,我們原生家庭的養成教育,或者,成長過程中所學得的經驗,會讓我們培養出一些「情緒習慣」。這些情緒習慣,深深儲存在潛意識當中,每當一被觸動,就驅使著我們,很本能地說出某些話、做出某些事來。這些當初建立的情緒習慣,也許在過去,曾經幫助過我們面對、適應環境,甚至,存活下來。然而,事已過、境也遷,這些習慣大多不再適用,甚至,還扭曲了我們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只不過,這些習慣,開始在年紀很小的時候,當時的我們,只懂得以情緒思考,一旦再碰到類似的人事物,很自然地,就以這些情緒習慣來思考,以及,行動。而時間久了,這些習慣和大腦的連結變得又強、又深,一般人根本不自知,自己在潛意裡有這些習慣,就算意識到了,一時三刻之間,也很難更改過來。於是,就變成了情緒罩門,只要有人踩到了地雷,我們一定發作。我們,也彷彿,失去了控制自己的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吧! A小姐小時候,在一個不允許表達情緒的原生家庭裡長大,每次想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媽媽總是皺起眉頭,柔性地制止她說出來。從這裡,她學到的經驗就是:「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不被允許的。」 有一天,成年人的她,在百貨公司買衣服,看上了一件裙子。由於找不到她的尺碼,就拿著其中一條,走到售貨員面前詢問。售貨員接下裙子,不自覺地輕輕皺了眉頭,心裡正努力盤算著:「公司是不是還有存貨?要是沒有,可以向哪間分店調貨?」 沒想到,A小姐卻發飆了起來:「你那什麼態度啊!我只不過是問你一個問題,你拽什麼拽?」 售貨員,當然覺得莫名其妙,也很冤枉!她,甚至不曉得,自己皺了眉頭。而皺眉,只是她陷入思考時,不自覺的自然反應。 售貨員眉頭一皺,不小心踩到了地雷,觸動了A小姐的情緒習慣。A小姐對售貨員的指責,其實反映的,是對母親的不滿,原因,自然是母親當初不重視她的情緒需求,就連表達,都不讓她表達。然而,A小姐並不明瞭,自己有這個情緒習慣,反而認為「售貨員態度差」,才是真理。 像這樣,我們的情緒習慣——也就是過去的學習經驗,一被觸動,我們就像戴上了哈哈鏡,來看待周遭人事物,不但只讓我們看到的扭曲過的事實,我們,更無法克制情緒反應!為什麼?因為,當情緒習慣一被觸動,我們會自動進入「生存的戰鬥」模式,以過度反應來保護自己,甚至——去爭個你死我活。 我,將這本書的精神,和書名,都給了我這位流產二次的朋友。因為,她告訴我,下週起,一連二星期,她會到妹妹家裡渡假,而她媽媽也會出現。 「一想到,和我媽要朝夕相處二星期,我就頭大。」她的胃口,還是靜悄悄地休息著:「矛盾的是,我一有這個想法,又覺得十分罪惡。她,畢竟是我媽啊!」 「其實,在見到你媽之前,」我喝掉了大半Latte:「你大概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可以做一做『觀照』的練習。」 英文的觀照,用的是「mindfulness」,她聽了之後,還表示有興趣想深入了解。不像我們自家人兒,聽到觀照的中文時,直覺好像下一秒就得出家、敲木魚一般,隨即感到既沈重又排斥。 ……………待續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