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股票質借對上市櫃公司大股東比較優待,其實剛好相反,如果客戶本身就是設質股票的公司大股東,銀行風險反而更高;一般投資人純粹拿投資的股票質借周轉、調度資金,其實比較受銀行歡迎。
向銀行辦理股票質借,利息會比在證券商信用交易低很多,但目前台股高檔震盪,投資人拿手上股票去銀行質借,最好要有技術面可能高檔反轉,導致必須增提擔保或部分還款的心理準備。
股票質借就是拿股票當擔保品向銀行借錢,因此擔保品的價值也就是股票市值變化。民眾辦理質借後,銀行就會根據客戶拿來設質的股票評估與設定借款條件包含利率、成數、約定擔保維持率等,客戶也必須依約行事。
股市上漲時,投資人可因股票市值上升向銀行多借點錢,但也要留意若是股價高檔反轉時,可能跌破融資維持率。因此投資人辦理股票質借,最好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資金調度彈性,以備萬一要部分還款、降低融資部位才有錢可用;不然就是請銀行屆時直接將部分股票賣掉,免去另籌現金還款的麻煩。
專家認為,兩岸可望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台股短線應不易出現脫離盤整區的噴出走勢,因此現階段股票質借風險雖比股價低檔時相對高一些,但也還不到危險的程度,若是持股打算中長線持有,趁著低利時質借是降低成本的資金調度選擇。
【2009/10/15 經濟日報】【經濟日報╱記者/夏淑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