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的投票(4月8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全球大部分國家的投票年齡門檻都訂在十八歲,少數甚至已降到十六歲,然而台灣依然維持在二十歲,因此呼籲投票年齡下修的建議,近年來屢被提出,而且逐漸取得社會共識。
台灣曾戒嚴數十年,有好長一段時間年輕人總被長輩告誡:不要參與政治!今年是野百合學運滿三十周年,那場運動象徵年輕人卸除心靈桎梏,開始關心國家大事。隨著本土教育的落實,與網路社群的興起,年輕人對台灣前途與社會議題越來越勇於發聲,甚至屢屢引領輿論,扮演決定政策方向的關鍵角色。
從近年幾次選舉來看,年輕人容易被動人的口號與親切的身段吸引,而支持有群眾魅力的候選人。一旦有了偏好,便在網路上黨同伐異,試圖透過圖文帶起「風向」。而選舉激情過後,年輕人也比其他年齡層更容易對當選人失望,甚至後悔投錯票。
一個現代公民必須對政治、經濟、社會與法律都有基本認識,並且經常關心時事與公共議題。有了個人主張以後,不管私底下與人討論,或在網路上發文,都應學習表達自己與尊重他人。有政治熱情,更要被理智引導,而非跟隨「風向」起舞。投完票以後,也須繼續監督當選人,協助落實政見。
年輕人必須培養成熟的政治見解與負責的投票行為,才能在投票年齡下修後,成為決定國家未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