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誤解產生的溝通鴻溝有多深?多慘烈? 問問蔡英文 或許更能理解。。。
話說 各種 看不清,做了錯誤判斷甚至做了各種偏見改變,這時候悲劇就來了;若是破壞了系統結構,那不是一般常人所能補救的了,要等那位原代碼原創大神才能點破了。
這裡拿我個人在系統散熱的解析問題的思考,一篇網路文章來舉列吧,在尋求方案路徑,經驗往往告訴我,各行各業各種產品,在系統上分部、分階、分工系 都各有軌道,若不能看清脈絡,是不可能找到正確的解決路徑的,剩下的只能兜圈子,或是意氣之爭了。
有關CPU的速率限制,以下幾個觀點提供參考:
1) 20年前INTEL工程師曾評估,在理論上可以做到30GHz,但是成本將會非常高,當然散熱的問題也是困難的因素,不過如果一次做到30GHz,那麼intel就沒戲唱了,因為一條牛只能剝一次皮而已
2) 20年前SUN MICRO曾做出一台樣品而已,是有32個核心的CPU電腦出來,目前市面上最多核心的也只有八核心而已,所以進步的空間仍然很多,也因為多核心的運算能力將比單核心的30GHZ要高的多
3) 這20年來在軟體的發展已可使用大數據運算中心的併聯運算的技術已趨成熟,所以使用單一高速單核電腦的方法,已非重心,轉而是使用陣列式電腦群方式在運算.
4) 量子電腦正在努力突破,一旦突破其運算效率將上百千倍的目前電腦能力
這給大家參考
幾個基本數據,讓人覺得 IT科技在末代地球上前景悲觀 :
全球電腦資料中心 都市耗電已過 5%,散熱風扇 耗其中15%,面對AI大數據持續億萬倍運算成長,雲端,5G網路,讓發電來不及應付。
6GHz已近光頻譜,現在PCB,semicon材料使用已無法應付PAM4極限,所以我文中才提: SI/ PI關鍵。
其實AI的路徑結構應該好好思考"心經"、"園覺經"人類心識活動結構,老外已經深入研究。目前AI以跨死胡同,掉入物理層限制陷阱。
Pharos 於 2019/04/03 11:48回覆再閱好文~敬收錄存參。
見笑了,想說 又說不清的 呵呵 ~
Pharos 於 2019/04/03 12:08回覆所以,咱怎麽也看不懂 ~
中國 內外的 吹哨者們,究竟在高聲興奮什麼?
是 熱烈歡迎 現代版的 馬關條約 嗎?
5G 通訊,是 AI 以及工業 4.0 的基礎。
它們是相互隸屬與關聯著的。
也就是說,一者,但若 獲得技術突破,
則必然會 帶動其它兩者的 隨之進步。
所以 "華為" 才會顯得如此重要。
美國要的是 無條件投降,將華為的技術 連根拔起,贈予美方。
一如二戰後的 德國火箭與原子彈技術的 全面+免費 的樂於轉交予美方。
如此,則一切好談。
這篇文的4G是指CPU速度跟系統散熱問題的關係,這跟網路5G( 五代) 是不一樣的是事情。
Internet 是基礎,Web 是應用。
Internet 中包含了一組特定的硬件設備以及讓這些設備可以相互連接的技術,如路由器,光纖,電話線,無線基站,手機,以太網,令牌網,wifi,等等。以及讓這些設備可以連接起來並進行通信的技術上的規定,如電纜長度,接口大小,數據包的轉發規定,等等。
也就是說Internet 從技術上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網絡連接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後,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各種應用,如全球的QQ 通信,全球的VPN 連接,全球的WEB 信息查看等等。
WEB 是什麼呢,就是在Internet 基礎上,提供的一種信息共享服務。這種服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看網頁。在網頁中點擊一個連接,就可以跳轉到另外的一個網頁或網站。
從一種郵遞系統來比較就是,為了將一個郵件(可能是信息,也可能是包裹),從中國寄到美國,你要解決的是運輸問題,中間的設施包括了,公路,水路,橋,海,船,汽車,馬車,等等。有了這些東西後,在根據相應的規章制度,就可以將郵件完成傳送。
然後有了郵遞系統後,你就要問自己想利用這個系統傳遞什麼東西,是信件,還是卡片,還是包裹?
郵遞系統就是Internet ,Web 就是你要發送的包裹。互聯網,特點是全球範圍內互聯,基於TCP/IP技術,要有公網IP。
萬維網:World Wide Web,核心詞是Web,是一種“因特網”範疇內的網絡系統,特點是基於HTTP、HTML技術。簡單理解是與“瀏覽網頁”相關的網絡系統。
4G以前,全世界的IP數量都由美國控制,分給中共的IP根本不夠,5G以後中共跳脫美國,變身成主控霸主了,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