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3709第四親近勝利者~03903 - 福智福至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福智福至的部落格
作家:婦好
文章分類
    Top
    p.03709第四親近勝利者~03903
    2021/10/19 20:02:17
    瀏覽:327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03709第四親近勝利者~03903

     p. 03709 科判:(丙一)令開定解故稍開宣說 六之四 依止勝利

    論之本文——p. 03709

    第四親近勝利者。

     

    紀錄——

    第四親近勝利者:第四、親近(善知識的)殊勝利益。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從這裡開始宗大師將為行者闡釋科文親近知識之理分六之四,隨著宗大師的開示,學人將一一了知親近善知識的種種好處。

     

    論之本文—p. 03709

    近諸佛位,諸佛歡喜,終不缺離大善知識,不墮惡趣,惡業煩惱悉不能勝,終不違越菩薩所行,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p. 03711

     

    我對這段本文的理解——

    宗大師開門見山地把親近勝利逐一列舉。如研討紀錄

     

    研討紀錄——

    近諸佛位:佛位:「佛果之位。」近之於佛位。接近佛果之位。離成佛之境地不遠矣。

    諸佛歡喜: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會歡喜。

    終不缺離大善知識:生生世世都會感得值遇而且不會離開大善知識

    不墮惡趣:不會墮落到惡趣。  

    惡業煩惱悉不能勝:無論是惡業或者是煩惱,都不可能占上風。

    終不違越菩薩所行:直到永遠都不會違越菩薩所應行持的一切作為。

    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對於菩薩行具備了正知正念的緣故。

    功德資糧漸漸增長:所以集積的功德和資糧,都會慢慢地持續增長。

    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眼前的增上生也好,究竟的決定勝也好,這所有的殊勝利益,都能夠達成。

    承事師故:因為承事上師的緣故

    意樂加行悉獲善業:所以在意樂親近與加行親近方面,都會獲得善業。

    作自他利資糧圓滿:可以成就自他二利,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都圓滿

     

    論之本文——p. 03711

    如是亦如《華嚴經》云:「善男子,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於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p. 03801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宗大師引證《華嚴經》之經文,為修行者開示經典中佛說親近善知識的種種殊勝利益。

     

    紀錄——

    如是亦如《華嚴經》云:這些(殊勝利益)也像《華嚴經》中所說的。

    善男子:經典中佛對在家男信眾之慣用稱呼。對於在家女信眾則稱善女人。善,對信佛、聞法、行善等人的美稱。或謂此乃 優婆塞、優婆夷 之義譯

    若諸菩薩:如果每個發了菩提心,受持菩薩戒的修行者。

    為善知識正所攝受:獲得善知識如理如法的攝受。

    不墮惡趣:(就)不致於墮入惡趣。

    為善知識所思念者:獲得善知識憶念。

    則不違越菩薩學處:那麼(就)不會違越菩薩戒。

    為善知識所守護者:獲得善知識守護。

    勝出世間:遠勝於世間的一切。 文者按,此句作〔勝出〕世間理解,非勝〔出世間〕。

    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承事供養善知識。

    於一切行不忘而行:對於所有的菩薩行都不忘失,而且都能如實行持。

    為善知識所攝持者:獲得善知識的攝持。

    諸業煩惱難以取勝:所有的惡業與煩惱都難以占上風。

     

    論之本文——p. 03801

    又云:「善男子,若諸菩薩,隨善知識所有教誡,諸佛世尊心正歡喜。若諸菩薩,於善知識所有言教,安住無違,近一切智。於善知識,言教無疑,則能近於諸善知識。作意不捨善知識者,一切利義,悉能成辦。」p. 03803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宗大師繼續引證《華嚴經》諄諄開示修行者親近善知識之種種勝利。

     

    紀錄——

    又云:《華嚴經》又說。

    善男子:。

    隨善知識所有教誡:遵循善知識所有的教誡(而行持)。

    諸佛世尊心正歡喜:一切佛世尊都會打心底歡喜。

    於善知識所有言教:對於善知識的所有言教。言教。

    安住無違:都能隨順趣入而不違背。

    近一切智:就離成佛不遠矣。一切智, 廣義而言,一切智等同於一切種智,故近一切智亦即近於佛智。  

    「三智」詞條之解釋。(術語)智度論所說:

    一、一切智,聲聞緣覺之智也。知一切法之總相者。總相即空相也。

    二、道種智,菩薩之智也。知一切種種差別之道法者。

    三、一切種智,佛智也。佛智圓明,通達總相別相化道斷惑一切種之法者。

    於善知識:對於善知識的。

    言教無疑:言教沒有懷疑。

    則能近於諸善知識:就能親近每一位善知識。

    作意不捨善知識者:經常憶念不捨離善知識的人。

    一切利義:所有的善業。

    悉能成辦:都能夠做到。

     

    論之本文——p. 03803

    《不可思議秘密經》中亦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應極恭敬,依止親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聞善法故成善意樂,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緣,造作善業,轉趣善行。能令善友,愛樂歡喜。由是不作惡業,作純善故,能令自他不起憂惱。由能隨順護自他故,能滿無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惡道諸有情類。是故菩薩應依尊重,圓滿一切功德資糧。」p. 03807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宗大師再引證《不可思議秘密經》闡釋依止上師的勝利, 內容如研討紀錄。

     

    紀錄——

    《不可思議秘密經》中亦云:《不可思議秘密經》中也說。不可思議秘密經,直譯作「聖─如來不思議─秘密─說─名─大乘─經」,也就是《大寶積經》〈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漢譯有《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譬如善男子或善女人。

    應極恭敬:應該非常恭敬地。

    依止親近承事尊重:依止親近承事上師。

    若如是者:如果這樣做的話。

    聞善法故成善意樂:藉由聽聞善法,內心想法都變成善的。

    及由彼故成善加行:因為想法都是善的,所以所做所為也都是善的。

    由是因緣:從這一連串的因緣。

    造作善業:造作的都是善業。

    轉趣善行:漸漸地傾向於做善方面的事情。

    能令善友:可以使得同行善友。

    愛樂歡喜:快樂歡喜。

    由是不作惡業:因此不會造作惡業。

    作純善故:所做都是善的。

    能令自他不起憂惱:能使自己和他人都不會生起煩惱。

    由能隨順護自他故:因為能夠隨順愛護自己和他人。

    能滿無上菩提之道:這樣便可以圓滿成佛之道。

    故能利益趣向惡道諸有情類:所以能夠幫助那些趣向惡道的眾有情。

    是故菩薩應依尊重:因此,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的修行者,應該依止上師。

    圓滿一切功德資糧:圓滿集積一切功德與資糧。

     

    論之本文——p. 03807

    復次由其承事知識,應於惡趣所受諸業,於現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或於夢中而領受者,亦能引彼令盡無餘。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03809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宗大師在此之前都是引證經論闡釋親近善知識的殊勝利益。現在宗大師自己為修行者開示承事善知識的殊勝利益,他說,本來應該墮入惡趣承受往昔所造諸惡業之果報,因為承事善知識的功德極為殊勝,現在只要在這一世稍微承受些微病苦和憂惱,甚至是在夢中承受這些病惱,就可以淨除那些業障,而且承事善知識所成就的功德,遠超過供事無量諸佛的善根。這是何等殊勝的利益啊!

     

    紀錄——

    復次由其承事知識:還有,因為他承事善知識的緣故。

    應於惡趣所受諸業:(本來)應該墮入惡趣承受往昔所造惡業之果報。

    於現法中身心之上:(但是)在今生當中,身心方面。

    少起病惱:稍微生起病苦(身)和憂惱(心)。

    或於夢中而領受者:或者是在夢中承受那些惡業。

    亦能引彼令盡無餘:就能夠把那些本來應該在惡趣承受的種種惡業,淨除無餘。

    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又能夠遮蓋(超勝)過供事無量諸佛的善根。善根,善之根性。「即善之根本。又稱善本、德本。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將善以樹根為喻,故名善根。如依《俱舍論》所說,則善根是指行者入見道位時,能生無漏智的根本。《入阿毗達磨論》卷上云:『能為根,生餘善法,故名善根。』又云:『善根有三種,()無貪,是違貪法;()無瞋,是違瞋法;()無痴,是違痴法。』」

    有如是等最大勝利:有這種最殊勝的利益。

     

    論之本文——p. 03809

    《地藏經》云:「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於現法因疾疫等,或飢饉等,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雖於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行供養,或受學處,所起眾善,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p. 03812

     

    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針對前一段開示,宗大師特別引《地藏經》所說證成承事知識有如是等最大勝利,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紀錄——

    《地藏經》云:《地藏經》說。

    彼攝受者:善知識所攝受的修行者。

    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應該經過無量俱胝劫的時間。

    流轉惡趣所有諸業:在惡趣中流轉的所有惡業。

    然於現法因疾疫等:然而在這一世當中,因為疾病。

    或飢饉等:或飢餓等苦楚。

    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使得身心受到損傷或憂惱,而獲得淨除。

    下至呵責:甚至(只受到善知識的)呵斥責罵。

    或唯夢中亦能清淨:或者只是夢到上述情況,也能夠淨除。

    雖於俱胝佛所:雖然在俱胝數量的佛前。

    種諸善根:種了種種的善根。

    謂行布施:譬如布施。布施,「以慈悲心而施福利與人之謂。」

    布施者,謂內外資財,以清淨心悉能施之,而無吝惜也。(內資財,即身命法也。外資財,即世間財物也。)」

    或行供養:或供養。

    或受學處:或受戒。

    所起眾善:所生起的種種善根。

    然彼僅以上半日善:然而他只要承事善知識半天的時間。

    即能映蔽:(所獲得的功德)就可以超過那些善根。

    承事尊重:承事上師。

    成就功德不可思議:可以成就的功德,的確不可思議。

     

    論之本文——p. 03812

    又云:「諸佛無量功德神變,應觀一切悉從此出,是故應如承事諸佛,依止親近供事尊重。」p. 03813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宗大師繼續引證《地藏經》,藉以開示修行者應該繫念思察一切佛的無量功德和神變,都是從承事上師而生起的。依止、親近、供養與承事上師時,一定要像承事諸佛一樣的意樂而行

     

    紀錄——

    又云:又說。指這段本文還是引自《地藏經》。

    諸佛無量功德神變:一切諸佛的無量功德與神變。神變:「為教化眾生,佛、菩薩等以超人間之不可思議力(神通力),變現於外在之各種形狀與動作。」

    應觀一切悉從此出:應該觀察全部都是由這裡生起的。此,這裡,依上下文脈絡,應是指承事尊重。然正解當查閱《地藏經》之後據以確認。

    是故應如承事諸佛:因此,應該像承事一切佛那樣。

    依止親近供事尊重:依止、親近、供養與承事上師。

     

    論之本文——p. 03813

    《本生論》亦云:「悉不應遠諸善士,以調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薰。」p. 03901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宗大師引《本生論》所說,教誡修行者應該恆常親近善知識,並且以成就律儀的心態來修持善行。因為經常親近善知識,自然而然地就會薰習到善知識的功德。

     

    紀錄——

    這段《本生論》我依如下標點符號形式理解之:

    《本生論》亦云:「悉不應遠諸善士,以調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薰。」

     

    《本生論》亦云:《本生論》也說。

    悉不應遠諸善士:(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疏遠諸善知識。換句話說,應該恆常親近善知識。

    以調伏理:以成就律儀的心態。

    修善行:修持善行。

    由近彼故:因為親近善知識的緣故。

    其德塵雖不故染:他的功德粒子,雖然沒有刻意地沾染。

    自然薰:也會自然而然地薰習上身。

     

    論之本文——p. 03901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過,如拖破衣,唯著草穢,不沾金沙。其善知識,所有功德,不能薰染,略有少過,即便染著。故於一切略略親近,悉無所成。」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最後宗大師又引博朵瓦以破衣服所作的比喻,教誡修行者,如果只是偶而稍微親近善知識,根本毫無成就可言p. 03903

     

    紀錄—

    博朵瓦云:博朵瓦說。博朵瓦,人名,請參考〈善知識博多瓦的歷史〉福智文教基金會;   博朵瓦大師  https://bwfoce.org/web/article/%E5%8D%9A%E6%9C%B5%E7%93%A6%E5%A4%A7%E5%B8%AB-YoINtF

     

     

    我等多有破衣之過:我們多數人都有破舊衣服的缺點。消文者按,此應指披在外層的皮披風。

    如拖破衣:就像拖著破損的衣服。

    唯著草穢:只會沾著草葉與汙泥。

    不沾金沙:不可能沾上金沙。

    其善知識:(對於)善知識。

    所有功德:所有功德。

    不能薰染:薰染不上。

    略有少過:(但是)稍微有點過失。

    即便染著:(卻)立即沾染身上。

    故於一切略略親近:因此,對所有善知識只是稍微親近。

    悉無所成:完全不會有成就。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