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英國的行程,是從倫敦入境,先在英格蘭,之後往北進入蘇格蘭,到最東北部的茵佛尼斯(Inverness)後,轉向往西再往南,回到英格蘭,在從格拉斯哥(Glasgow)再進入英格蘭前,領隊一再叮嚀,身上蘇格蘭紙鈔還沒用完的人,進入英格蘭之前要想辦法花完,蘇格蘭紙鈔在英格蘭不能使用;許多人可能馬上會有疑問,蘇格蘭有自己的鈔票?原來英國國會2009年通過「2009銀行法案(Banking Act 2009)」,准許蘇格蘭及北愛發行自己的貨幣,但只能在蘇格蘭流通。
在兩格蘭邊界附近,屬於蘇格蘭的小鎮Gretna Green,入口處就看到兩個有成千上萬個愛情鎖(Love Locks)所排成的LOVE標誌,以示情侶永不分離的承諾,不難想像,小鎮應和愛情有關。因蘇格蘭、英格蘭兩邊法律不同,小鎮18世紀末,就有打鐵店所謂的「鐵砧牧師(Anvil Priests)」,幫助從英格蘭私奔的小情侶證婚,鐵砧是鐵匠敲打兩塊燒紅的鐵鎔合的地方,也像徵男女情侶永結同心。根據記錄,一個名叫雷尼遜(Richard Rennison,1889-1969)的打鐵店老板,曾創為5146對小情侶證婚的紀錄;現在雖時過境遷,小鎮仍以浪漫的結婚地點聞名,每年都超過四千對到此結婚。遊客難免納悶,不都是英國,為什麼兩邊的法律會不同? 原來當時在蘇格蘭,男滿14歲,女滿12歲,只要男女雙方在兩個證人前,說願結為夫妻即可成婚,但英格蘭則規定男女要滿21歲,否則要有父母同意,Gretna Green打鐵店的老板的「證婚」業務,因而生意興隆。
位在愛丁堡市區,山頂上的愛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海拔120公尺,從市區內各角落大都可看到,城堡是蘇格蘭和愛丁堡的重要象徵,12-16世紀是蘇格蘭仍是獨立王國時的皇宮,後來曾改為軍營、防禦城堡等用途。不大的大門旁立有兩尊雕像,分別是華勒斯(William Wallace,1272-1305),及羅伯特一世(Robert Bruce I,1274-1329),兩人都是13世紀,先後領導蘇格蘭對抗英格蘭,讓蘇格蘭免於被併吞的民族英雄。羅伯特也是四、五、六年級生小學課本裡,那位看蜘蛛結網,悟出要努力不懈道理,終獲得最後成功的蘇格蘭國王。囊括199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的電影「英雄本色(Braveheart)」,由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導演並主演,即是以華勒斯、羅伯特的事蹟為藍本,電影甚為賣座,但也被批評嚴重偏離史實。
蘇格蘭在西元九世紀完成統一,之後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就因民族、歷史及利益的各種糾葛,分分合合,剪不斷,理還亂;蘇格蘭主要是凱爾特人(Celts)一支的蓋爾人(Gaels),而英格蘭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s),民族認同感並不一致,歷史上蘇格蘭人覺得一直受英格蘭的威脅壓迫,心靈上一直不是很契合,形成聯合王國政治性遠大於文化性,加上政治人物、政客的推波助瀾,一碰到政治或利益上的火花,像北海油田利益分配、英國脫歐等事件,蘇格蘭人不如歸去的情緒,就會被點燃。
13世紀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1239-1307)趁受邀調解蘇格蘭王位問題的機會,想一舉佔領蘇格蘭,蘇格蘭失去大部分土地,但仍堅強抵抗,前段提到愛丁堡城堡大門兩旁雕像的華勒斯及羅伯特一世,在兩人先後的領導之下,終獲勝利,1328年兩格蘭簽署協議,蘇格蘭維持獨立地位。1603年,英格蘭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末代君主,在位時曾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Spanish Armada),英格蘭文治武功達到巔峰,被稱為「伊莉莎白時代(Elizabethan Era)」,也稱「黃金時代(Golden Age)」的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逝世,她終生未婚,由其表姪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入主英格蘭,繼任國王為詹姆士一世(James I),兩格蘭共擁戴一主,但仍各自獨立運作。
之後一百多年間,兩格蘭曾三度試圖合併不成,直到1707年終於成功,兩格蘭分別通過聯合法令(Act of Union 1707),合組大不列顛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1801年併吞愛爾蘭,組成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脫離王國,再改名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所以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各是聯合王國的構成國,各有政府及議會,理論上是平起平坐,當然英格蘭不管人口、土地、財經等,都遠大其他三個構成國,發言權自是較大,蘇格蘭難免覺得被壓抑,不受尊重。(未完待續)
▲愛丁堡是蘇格蘭首都,第二大城,被稱為「位在斜坡上的城市」,市區是建在七座小山丘上, 照片是從愛丁堡最高的卡爾頓山丘(Carlton Hill),眺望愛丁堡市區,最遠處是也建在山丘上的愛丁堡城堡,愛丁堡城堡是蘇格蘭及愛丁堡的象徵。照片左側的圓形建築是斯圖爾特紀念塔(Stewart Monument,2753-1828),斯圖爾特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
▲▼蘇格蘭銀行發行的100元紙鈔(上),及英格蘭銀行發行的英磅50元紙鈔,2023年查爾斯三世繼任英王,英磅紙鈔也換成他的頭相(下)。英國「2009銀行法案(Banking Act 2009)」,准許蘇格蘭及北愛發行自己的貨幣。蘇格蘭政府授權三家銀行發行蘇格蘭紙鈔,包括蘇格蘭銀行(Bank of Scotland)、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克萊茲戴爾銀行(Clydesdale Bank),但只能在蘇格蘭流通。(摘自Wikipedia)
▲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原都是獨立王國,1707年,兩格蘭分別通過聯合法令,合組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併吞愛爾蘭,組成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脫離,再改名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所以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各是聯合王國的構成國。
▲▼Gretna Green廣場上「執子之手」雕塑,象徵牽手一生一世(上),及小村莊的歷史說明牌(下)。 Greta Green是在英格蘭、蘇格蘭邊界附近,屬於蘇格蘭,村裡的鐵匠,當年以替從英格蘭私奔的小情侶,在鐵砧前證婚出名,但這也說明兩格蘭的不同。時至今日,雖時過境遷,這個小村莊仍以結婚地點聞名,每年都超過四千對新人慕名來此結婚。
▲小村莊入口,以年青人時尚的愛情鎖排成的LOVE標示。
▲▼兩處當年的「打鐵店教堂」,下面這棟還標明房屋建於1713年。
▲▼愛丁堡城堡的大門(上),及進入大門後的第二層門-吊門(下);大門兩側分別是左側的羅伯特一世,及右側的華勒斯,兩人都是領導蘇格蘭對抗英格蘭的民族英雄。
▲▼從愛丁堡城堡遠眺北面的市區,及更遠的福斯灣(Firth of Forth)。愛丁堡城堡曾一度做為砲台,上面照片可看到不少朝向海灣的大砲,其中最左側那門砲,每天下午一點會鳴砲,稱為一點鐘砲(One oclock gun)。
▲▼城堡內王冠廣場東側的皇宮(上),及北側的蘇格蘭國家戰爭紀念館(下);蘇格蘭國寶的皇冠、寶劍及權杖就保存在皇宮裡,下篇會談到的斯康石或加冕石(Stone of Scone)也曾存放在這裡,但都只可以參觀,不准拍照。
▲城堡大門前面是愛丁堡軍樂節(Military Tattoo)的表演場地。北一女的儀隊曾於2007年受邀參加表演。
▲▼皇家一英里路(Royal Mile)是愛丁堡老城的主要街道,接近東西向,連接西端的愛丁堡城堡,及東端的皇宮-荷里路德宮(Holyrood Palace)。所見是有著蘇格蘭王冠外型的尖頂的聖吉爾斯大教堂(上,St. Giles Cathedral),及其內部(下)。聖吉爾斯大教堂是愛丁堡及蘇格蘭的宗教中心,也是全世界長老會的母堂。
▲▼皇家一英里路面是鋪著石板,上面照片右邊高塔原是特隆教堂(Tron Kirk),現在是愛丁堡會議中心(The Hub);下面照片是從路旁小巷,遠眺王子街上的史考特紀念塔,皇家一英里路兩旁有不少這種當地人稱Close的小巷,最早是屬於私人的。
▲皇家一里路上的著名酒吧-布羅地執事酒館(Deacon Brodie’s Tavern)。店名是源自愛丁堡惡名昭彰的雙面人布羅地(William Brodie,1741-1788),如招牌上所顯示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他出身世家,白天是人模人樣的議會議員、貿易同業公會執事(右),晚間搖身一變,是無惡不做的江洋大盜(左),最後被補並被處以絞刑。
▲▼王子街(上,Princes Street)是愛丁堡市中心另一條東西向的主要幹道及購物街,長度也約一英里,就在卡爾頓山丘下;下面照片近處尖塔是紀念18世紀末,蘇格蘭著名的詩人、劇作家史考特(Walter Scott)的史考特紀念塔(Scott Monument),遠處則是巴爾莫勒大旅館(Balmoral Hotel)的塔樓,是愛丁堡著名的旅館及地標(下)。
▲▼上面照片是從王子街史考特紀念塔遠眺隔著山谷的蘇格蘭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其下轄三家國立美術館和兩家畫廊,山谷中有火車鐵道,愛丁堡火車站(Edinburgh Waverly)就在照片左側不遠處;下面照片是王子街另一端的夏洛特廣場(Charlotte Square),騎馬雕像是維多莉亞女王的夫婿愛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
隨著精采的圖文解說,彷彿再次遊歷愛丁堡.
文中提及兩蘭之間歷史恩怨情仇,剪不斷,理還亂.
確實是如此,那年在蘇格蘭加入了一個4天3夜的當地旅遊團
旅途中,透過那位蘇格蘭司機兼導遊的講述,得知兩蘭之間的恩恩怨怨.
尤其在述說某個家族被屠殺,恰巧車子經過一處荒涼的山區,那股悲憤之情直襲心頭!
說來奇怪,那個場景至今仍深烙在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