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24 04:43:01瀏覽3164|回應7|推薦71 | |
(2016.10.15 刊於金門日報副刊) 體罰,可乎? 二十年前,中文報紙影劇版刊出懷舊電影海報作品欣賞,「黑皮與白牙」的海報上佔了五分之三篇幅的,是三個穿著短袖短褲卡其制服的頑皮小學男生,橫列一排,雙腳跪地,左右邊的男生兩手高舉,扛著學校教室用課椅,一個皺眉閉眼,頭略往左偏,好像痛苦不堪;另一個直直扛起,似乎猶有餘力,但嘟著嘴巴,一肚子不服氣。中間那個特別古怪,雙臂折抱胸前,兩掌稍稍收緊握拳相對,其實並沒有真正扛到椅子,而頭頂上的那把椅子和左右兩椅平行相接倒立著。圖像太小,無法分辨沒人扛的椅子怎會立起,可能是旁邊二人順便幫他出力,他就得以清閒。他們的膝前散亂著一堆雜物,不知是啥,一定不是書包。這引人會心微笑的親切畫面,始終印象深刻。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不乖的男生觸怒了老師,少不得扛椅罰跪或蹲馬步這類最嚴重的懲罰,比起罰站、打手心、打屁股都累多了。有一次,很多人吵鬧,老師行「連坐法」,罰全班扛擧椅子數分鐘。安分守規如我者也被迫嘗此兩臂發抖的滋味,幸好以後再也沒有第二次。到了五六年級,惡補盛行,打手心、賞耳光、罰站則是較普遍的;考試如非滿分,少一分就打一下。沒吃過「筍炒肉」的,幾希! 我覺得打耳光最傷人自尊,打到面頰,不僅顔面無光,而且格外疼痛—臉皮既薄又嫩呀!小女生的尤其是。教算術的鄭老師是全校有名的「兇神」(其實他面惡心善,一切還不是為了大家的功課好及升學率提高),他兩眼一瞪,威勢逼人,手中細竹鞭「咻咻」生風,好不嚇人。那時模擬考「考試少一分打一下」(當時臺灣非常普遍的一種處罰),我的算術成績比起國語老是差了一截,難免挨過幾次打手心,耳光也領教了一兩囘,但他下手很輕,不怎麼痛,大概由於我是「中學校長女兒」而特別開恩吧。至於那些調皮搗蛋的「壞男生」,挨打的機會頻繁,早就成了家常便飯,大難當頭,非但面不改色,甚至有時還嬉皮笑臉的。不過他們遇上鄭老師可不能掉以輕心,態度不得不收斂些,摩拳擦掌的事前準備工夫必不可免,因爲鄭老師對男生並不留情,少數既然不守規矩又功課奇差的男同學,每逢挨罰之前,一定用萬金油塗抹在手心手背上,快速磨擦幾下才敢上陣,據説這樣較能減輕疼痛。 體罰項目一般包括打耳光、打手心、打屁股、扭耳朵、掐肉、扯頭髮、敲擊關節、罰站、罰跪、半蹲、擧椅等指定姿勢,或命令學生做體能活動,使其筋疲力竭。我們小時候還有罰抄寫課文多遍和背書的。 周作人回憶錄《知堂回想錄》說:「現今的小學生從書房裡解放了出來,再不必愁因為讀書不記得,屁股會打得稀爛,可以種蔥的那樣,這實在是很可慶幸的。」還引兒歌「《大學》《大學》,屁股打得爛落,《中庸》《中庸》,屁股打得好種蔥」,說明中國古代的學塾打罵教育並不少見。 父母或教育人員施行造成明顯身心傷害的體罰,均屬於虐待兒童的犯罪。但各國對後果不大的體罰看法不同。有些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其他國家則允許父母進行用手心抽打屁股之類的輕微體罰。 一九七六年,美國僅有二州禁止體罰,後來,教育觀念革新,認爲體罰不文明,也顯示教師無能,如今更是強調人權,雖然有的家長承認體罰確實有助於達成學習目標,有的學生也同意適度體罰,並非喜歡挨打,而是多少含有一種正義感、尊重社會秩序的想法。 多年前,曾有臺北某國中對違規學生集體實施伏地挺身及青蛙跳的體能操練,有些家長心疼心肝寶貝受罰,挺身説話,而校長以爲體能操練不超過學生的體能負荷範圍,不算體罰。可見對於體罰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因人而異。 政府早已明令嚴禁體罰,應是基於以愛的教育為出發點的原則,加上體罰可能造成始料不及的意外傷害,牽涉法律責任,的確是燙手山芋,誰敢擔當其咎?因此我見過的美國教師最怕學生家長指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寧可多讚美、少責怪,千萬不可動手。若情節重大,頂多罰其不必上學,卻正好讓不馴野馬脫繮飛奔、如魚得水,老師暫時眼不見為淨,能逃避片刻也好。 就家長立場而言,孩子在校犯規,適度的體罰如跑操場數圈、勞動服務和體能操練等,我不反對;現在的孩子出外有車接送,平日坐在桌前玩電腦遊戲、看電視、做功課,持久鍛鍊體力的機會極少,以活動筋骨為罰,倒是有益處呢。然而適度的定義如何,頗有爭議。所需注意的是必須瞭解學生的健康狀況,有的人是豆腐身體,一碰就碎,無法承受常人的體能活動。如果我是老師,恐怕即使是「適度的體罰」也要再三考慮,畢竟已進入「零體罰」的時代,家長難纏,一句話或一個輕微的動作,都可能惹來傷害學生身心為罪名的官司。難怪我認識的幾個擁有中小學教師資格的美國朋友,寧願待在薪金微薄卻安定無憂的圖書館裏,而不願當一個提心吊膽、動則得咎的現代傳道人。 雖知鼓勵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是根本,但如何妥善應對愛子心切的家長,如何教育今日天之驕子的學生,仔細檢討研究並且施行愛而不傷又有實效的方法,還得學習拿捏恰當而不致惹禍上身的驅吉避凶術,便是現職教師的必修課題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