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9/08 08:20:58瀏覽1247|回應1|推薦44 | |
鯉魚潭山明水秀 http://www.puli.gov.tw/3-7-3.htm *眉溪蜿蜒迤邐 http://www.puli.gov.tw/3733.htm http://blog.udn.com/liaowu4352/5496567 楊梅一老仙 攝影 泰雅族最後的紋面長者-柯菊蘭, 年逾百歲,仍精神奕奕。 * 埔里社 四首選二 —清。連橫作— (其一) 淒絕萬山中,紆迴一水通。 崖危難勒馬,秋盡不聞鴻。 鼓角驚防險,風雲看鑿空。 舉頭天外望,獵火四圍紅。 (其四) 蕭蕭新隘路,落落幾番家。 傍石茅為屋,當門竹映沙。 馘頭誇出草,黥面比簪花。 今夜關山月,婆娑醉舞斜。 * 作者簡介: 連橫 1879-1936,字武公,號雅堂,又號劍花。臺灣臺南人。先祖於清康熙自福建龍溪遷臺,至連橫凡七代。十八歲,逢乙未(1895)割臺,父親謝世,內渡中國,回臺後結「浪吟詩社」。後任漢文主筆,短暫赴日。在臺時,寓居臺中霧峰和臺北大稻埕,曾開設雅堂書局。連氏為近代臺灣著名漢詩人、史學家,著《臺灣通史》、《臺灣語典》、《雅堂文集》、《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刊行《臺灣詩薈》,俱編入《連雅堂先生詩文集》。 * 馘頭:「馘」,首級之意。* 出草:臺灣原住民獵取人首級的行為。 * 關山,連橫自註:「關刀山在埔里社。」乃雙關語,聯想漢樂府橫吹曲名〈關山月〉,寫邊塞士兵久戍、傷別情景,暗指身處荒山絕域、風俗迥異的番社中,內心寂寥。 ( 以上節錄自 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 * * 析言: 位居群山之中的埔里盆地,沿途風光秀麗的湄溪回繞其間。 山崖危險,騎馬控制繮繩都不易。晚秋時節,沒聽到鴻雁高飛的鳴叫聲。 鼓聲和號角警醒衆人或發出號令,開通道路,不知會惹出什麼事端。 擡頭望向天外,野外獵人生火,四周一片火紅。 新開發的隘勇線道路上,風聲蕭蕭,只見疏疏落落的幾戶原民住家。 依傍石岩所建的茅屋,當門有竹林日光映照著沙塵飛揚。 或有臺灣原住民獵取人首級的耀武揚威,以及刺文施墨於顔面的「雕青」習俗,使得臉上紋路如戴花。 今天夜晚,關刀山的月兒,在詩人的醉眼裏晃蕩起舞呢! * 此五言律詩「埔里社」四首,選其一及其四共二首。本詩描寫開發隘勇線時,沿途所見番社的景象,詩人親身感受身處荒野之地的奇特昏醉感。 詩人的描寫,不涉及批判,只敍述所見山村景象。原住民出草獵首做法究竟影響若何,並不能具體看出。從「鼓角驚防險,風雲看鑿空」句中,包含許多曖昧含蓄的想像。到底是怎樣的「風雲」?有何種「險」?孰是孰非?如何處置應對,都是問題啊! 獵首是雅美族之外的原住民早期共同習俗。古原住民男子未曾獵首不得黥面,未黥面者不得結婚,黥面是成年標記。出草行為則是古代泰雅族成年的一項考驗,須經野戰出草,方受社會肯定與尊重。誇示武勇、驅除瘟疫不祥、避邪趨吉,以證明祖靈庇護及自身清白,或為族人復仇,或爭取結婚對象,或藉以解決爭議;「出草」對近代原住民而言,不以嗜殺為原則,也不以消滅敵人或奪財掠地為目的,而是近乎宗教,遵守祖先遺訓和傳統。獵首充滿禁忌,為防禦與保護自己和族群的領域,維護族群的生命利益,並非單純的殺戮行為。 民國前十年左右,獵首方停。慓悍的布農族,保留獵首風俗最久,民國三十年以前完全絕跡。(參考歷史智囊電子報與蘭嶼電子報) 任何族群相處,利益衝突,都有紛爭。在特定時空下,彼此對待與溝通的方式,基本立場和主從關係,侵略者與被壓迫者的身分地位等等因素,無不影響事故的發生。無論如何,如今看來,殺戮總是野蠻之舉。 * * 敬請好友連結至以下我的愛詩網網站 思無涯 編號 611 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4-1000-611.php 予我鼓勵 ,竭誠感謝! 請先加入愛詩網網站 http://ipoem.nmtl.gov.tw/bin/home.php 成為會員便能投票。一人一天可投一票給同一人(投票至10/31日午夜) * 我又參加好詩大家寫 成人組 作品編號 827 作品名稱 城市魔咒 http://ipoem.nmtl.gov.tw/ 因為與 大家來讀臺灣古典詩 不同組別,並不衝突,可每日另投一票。 *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