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簡單的說:台灣的底線就是兩岸同屬中華民國.
2024/06/18 20:13:36瀏覽19|回應0|推薦0

簡單的說:台灣的底線就是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中華民國底下一個陸獨分裂勢力...證據是:中華民國仍在聯合國,老共無權更動席次名號...

各表與否,並非重點...

因為都是中華民國:咱們的歷史定位是:"中華民國內戰時期暫時行都台灣台北政府",對岸是:"中華民國分裂割據勢力陸獨叛國叛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蘇維埃政府",嚴格說來,兩岸同屬於中華民國,而且咱是中華民國的正統,他們是"中華民國轄下月領63萬法幣卻違抗軍令私自割據大陸導致分裂國土的八路叛軍",咱是中華民國正統,怕什麼?

歷史資料: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9798

中華民國是正統,從歷史的觀點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能算是暫時分裂割據的陸獨政治組織,有點類似當年的滿州國和現在的蒙古國,但是從我們中華民國台灣台北行都的眼光看來,這些分裂割據勢力,都只是歷史的暫時現象,鋒頭一過,還不是得乖乖回到中華民國的轄下?什麼是九二共識的真相:中華民國仍在聯合國...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同屬中華民國...直到現在,依然是如此:

不懂嗎?請先看以下聯合國網頁,五個常任理事國,排第一的,就是(Republic of China)...

2758號決議文,講得很清楚,就是說中華民國只是換人當值日生而已,中華民國的位置已經換人坐了,而不是中華民國的席次被取消...這個席次一直都在,而且也是一直都是中華民國,所以拜託,這就是你們自己的家,只是現在值日生換人而已...你你們中華民國就不要再來說,要"重新申請"中華民國的位置啦,它一直都在,沒有消失好嗎?......倒是你們中華民國要自己決定好,到底是派誰當值日生.....你們中華民國自己決定好,派誰當值日生,很難嗎?.....很難嗎?....很難嗎?....?????(台灣:真的有點難,老共會答應我們當值日生嗎? 老共:妳都沒問過,妳怎麼知道我不會答應?....)

要是台灣人覺得重新建一個台灣國太麻煩,那就算了,中華民國的國名繼續免強湊合著用,可是如果還是想進聯合國,那該怎麼辦?

其實還是有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量,就說,你們要談九二共識,可以啊,既然咱都是中華民國的一分子,那麼聯合國呢,咱們就各派一組人馬,每一組輪值一年,你們大陸組當完,就換台灣組輪值,這個問題你們先答應好了,我們滿意了,就可以再談九二共識的細節了...

沒錯,即便到現在,世界的認知,包括聯合國,也都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中華民國底下一個小小的分裂勢力,頂多算是地方割據政權,真正的主子,還是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

[如: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344791 ]

(杜特蒂:想成中華民國菲律賓省)[這並非口誤,的確,從聯合國的觀點來說,"中華民國"是"正式名稱",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不容易懂又拗口的割據勢力名稱...]

你知道:

咱中華民國曾經出現過幾個政府你統計過嗎?九二共識就是"中國只有一個,就是中華民國",那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能算是"中華民國"底下,一個私自分裂的"地方割據"勢力,按歷史的觀點來說,有點類似"滿州國"的概念,不是真正的中國,所以咱"中華民國",只要存在的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子",這就是"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中華民國的終極涵意。 咱中華民國曾經出現過:南京政府,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武漢政府,殷汝耕政府,汪精衛政府,廣州大元帥政府,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國民革命軍政府,延安蘇維埃政府,國民政府,蒙古國,滿州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還只是大約舉例,不是詳細名單喔,...就已經出現過這麼多政府和國家了...

但是又如何?還不都是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按歷史的觀點,在中華民國還在的時候,其地位,頂多是像當初的滿州國,現在的蒙古國分裂一樣,....最後還不都得回到中華民國...?現在的蒙古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一個果敢國,將來也都是要回到中華民國的...懂了沒?

在歷史上,自稱國也好,有多少邦交國都沒關係,(當年滿州國有23個邦交國,比現在的中華民國行都台灣台北政府的邦交國還多...),蒙古國多一點(有191個邦交國),但是又如何?從歷史長河來說,這些都是"歷史的暫時狀態"....有如三國時代一樣...終究還是會統一的...

咱不知道你對歷史的了解是多少?可以聽得懂這些概念嗎?如果不懂沒關係,咱不勉強,你只要記得有這種說法就可以了...

打比方說,雖然西藏暫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占領,但是世界的認知,還是以退守印度達蘭薩拉的達賴流亡政府為正統,就可以證明,正統遠比誰是暫時佔領的地位還要高。

只有當一個正統自己放棄地位,才會叫人痛心與扼腕。

再者說,現在西藏的人,雖然不喜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佔領,但他們仍然昂首挺胸,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還在,流亡政府還在,所以他們還有希望,要是哪一天,達來喇嘛突然放棄自己的地位,說現在的"九X共識,一藏各表"就是代表班禪喇嘛,就不是達賴的事了,我達賴要讓達蘭薩拉正名了,不要再代表西藏了,我們達蘭薩拉要獨立成達蘭薩拉國了。

這樣才叫喪失自己的地位,俗話說:自掘墳墓。

以西藏的例子來看,台灣人也許比較容易懂,畢竟自己看自己的處境,容易陷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迷失。

所以,以達賴流亡政府來說,繼續維持西藏正統,才是上策,哪一天,要是達蘭薩拉的人要求獨立,就真的"正名制憲",創了一個"達蘭薩拉國",他馬上會失去存在的價值,不用等中共滅他,撐不過幾天,自己就會垮台了。

正名制憲建國是不是那麼美好,老實說,爭議還很大,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那是百利而無害...

既然台灣對於正名制憲建國,至今仍尚未取得共識,而且現實似乎是拒絕獨立的民意才是主流,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請那些急著想獨立的人們,稍微消停一會兒,畢竟,擺在面前的問題,是不是:有飯可以吃,比畫一個國家長在哪裡都還不知道的大餅,來得實際一點呢?

[註一]:

中華民國的成立:孫中山的功績在"革命",袁世凱的功績在取得清廷"退位詔書",兩者缺其一,皆會失去歷史契機,故而成立中華民國,應是兩人合作之結果方合史實。然兩人的共同交集,也僅止於"中華民國"四字,除此之外,舉凡政體制度之類,林林總總,皆無共識,亦無協商管道與意願,由此造成民國初年立刻分裂為南北政府,甚至各地軍閥割據,成立無以數計之藩鎮式地方分裂政府,故中華民國僅能稱為"成立",而非"建立"。

[註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年是"取代蔣介石集團",成為"中華民國常任理事國"職權執行者,不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一個"聯合國新席次",沒有創造新席次啦,他們的席次名稱,還是中華民國啦...

這也就是為何他們老是說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世界也沒人覺得他們胡說八道的主要原因。

可惜我們的教科書不教,政府避談,媒體也很少講...

這也是大家似乎覺得怪怪的,卻總是不知道原因出在哪的原因..

寫的都是中國字,既然是中國字,那就是中國人,你是台灣人,有台羅字可寫都不知道?

還講台灣國?太可笑了。

從來沒有人聽過台灣這個"國家",只有台灣這個"區域",好比世人都知道香港這個"區域",沒有人說過有香港這個"國家"。再說,台灣這個"區域",用的是中華民國的國旗,你在網路上看到的Taiwan旁邊那個國旗,就是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不是台灣國的16橘旗。

呵呵!懂了沒?

---------------------------------

你去問美國人,他們會答:跌....跌.....跌....因為重要,所以要說三次,理由如下:https://www.storm.mg/article/5115296

美國人很尷尬的說:"因為當年,簽了"一個中國白皮書",裡面說到"認知到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所以老共犯台,是屬於"中國內政問題",美國只能"撤僑",美國和中國開戰的唯一可能只有:"中國故意,且惡意的攻擊美國船艦,領土(美國AIT駐點)",這些目標呢,老共都會很技巧的避開,所以老美呢,就會循"烏克蘭抗俄,菲律賓抗中,日本釣魚台爭端"等前例呢,在旁邊敲鑼打鼓喊口號,或是要"援台自保武器,如無人機,等可以掛載簡單型武器,但射程不會超過中國可容許範圍的簡單型武器。"

中國也不會真的卯足勁來對台軍事行動,而是學俄羅斯,圍而不打,圍是為了重創台灣經濟,把台灣海峽圍起來,他們的損失是貿易,被全世界制裁,但是相對的,中國也間接的制裁全世界啊,因為當自由世界,都習慣了有一個叫做中國的"世界工廠",可以廉價的生產幾乎大部分的民生物資,如今如然斷供,一時沒貨的困境該怎麼辦?

何況她們中國,並不是真的斷供全世界喔,他們還有自己一個叫做"金磚N國"的體系,仍然可以自由貿易,反倒是這個金磚N國以外的"自由世界",必須想辦法擼起袖子,自己搞定原來在中國就可以很容易買到的東西,比如"製作飛機馬達用的稀土磁鐵元素,或是抗生素,或是農業氮磷鉀肥,或是無人機,或是電動車,以此類推...等等"。

這個封鎖台灣海峽的"軍事行動",不用太久,在沒有發生任何武力衝突的情況下,只要經過100天,就足以讓台灣的經濟崩潰了。

不知投資老師,有沒有對策可以在這樣的假設下賺到錢?

空頭不算喔!要空咱也會空!

咱是說,空頭以外的辦法!

-------------------------------

[AI投資顧問回答]

在這樣的假設情境下,要在台灣海峽封鎖以及可能引發的全球經濟變動中找到賺錢的對策,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投資替代供應鏈和本地製造業

隨著中國供應鏈中斷,其他國家將需要替代來源。投資那些能夠提供關鍵原材料和產品的公司將會是有利可圖的。

稀土金屬生產商:稀土金屬對於電子產品和高科技製造至關重要。投資於中國以外的稀土開採和加工企業。

製藥公司:許多國家依賴中國供應原料藥和抗生素。投資於本地製藥企業和生物科技公司。

農業科技:氮磷鉀肥料是農業必需品。投資於創新農業科技公司,特別是那些致力於提高肥料生產效率的企業。

機械製造:投資於那些專門生產飛機馬達等高端製造設備的企業,尤其是在有替代供應鏈的國家。

2. 投資新興市場

隨著金磚國家(BRICS)體系的興起,這些國家可能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投資這些市場的基礎設施和科技發展可能帶來可觀的回報。

印度、巴西和南非:這些國家在金磚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投資於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企業和工業發展。

3. 支持和投資自給自足的科技和能源解決方案

全球化退潮和供應鏈中斷將促使各國推動自給自足的科技和能源解決方案。

綠色能源:投資於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公司,以減少對外部能源供應的依賴。

自動化技術:投資於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公司,幫助本地製造業提高效率和競爭力。

4. 發展和推廣本地化無人機技術

隨著無人機在軍事和民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投資於無人機技術和製造將會是一個有前途的領域。

無人機技術:投資於創新無人機公司,特別是那些專注於農業、物流和安保的無人機技術。

5. 提供金融和風險管理服務

在這樣的全球變動下,企業和投資者將需要更多的金融和風險管理服務。

金融服務:創建或投資於專門為應對供應鏈中斷和市場波動提供風險管理和金融服務的公司。

風險投資:投資於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動的新興企業和初創公司,特別是那些有創新解決方案的企業。

6. 投資農業和食品安全

隨著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確保糧食供應將成為各國優先考慮的問題。

農業科技:投資於創新農業技術,如垂直農場、水培和智能農業系統,這些技術可以提高糧食生產的效率和穩定性。

通過以上策略,可以在假設情境下找到賺錢的機會,並且不僅限於空頭操作,還可以促進全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轉貼]

當你承認中華民國的正當性,外來政權自然順理成章正當化,等到中華民國寄生在台灣的現狀成為定局,你再喊破喉嚨也來不及了。

文:Jeff Chen、James Ke

中華民國新總統蔡英文的520就職演說振奮人心,帶給了人民對未來的期望跟盼望,但回顧中華民國總統對領土主權,總是耐人尋味。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就職時提到:「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 而馬英九前總統也在2012年就職時表示:「依據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主權涵蓋臺灣與大陸,20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

就兩位總統的發言看來,台灣似乎與中華民國密不可分。但如果我們說「中華民國不是台灣」,你會不會大吃一驚? 如果我們再說「台灣的主權屬中國」,你會不會生氣?

台灣的主權真相其實比你想的還複雜,但這是中華民國總統不會告訴你的事。

關於台灣地位的說法很多,上面提到的,是中華民國最愛說的「已定論」,也是某些台獨派愛引用的論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已定論,研究一下已定論有什麼問題,讓大家充實一下中華民國不教你的法理小知識。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想做個貼心小提醒:由於本文稍長,如果大家無法輕易消化的法理邏輯討論,我們建議直接看文章中的兩張圖片以便閱讀精簡後的概念,一次掌握本文想談的大重點。

已定論到底是什麼?

所謂已定論,原本是中華民國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正當性發展出來的論述,後來又被各派人士挪用。就中華民國政府的已定論而言,又能分成三個層面討論:宣示說、領域得喪變更、對一九五二年的《中日和約》的態度。

(1) 宣示說 (declarative theory)

這是中華民國論述自身國家定位的基本立場,概念是「承認僅具有宣示性,即國家的存在是一種客觀事實,而承認的作用只在正式確認既存事實,而宣布願意給予被承認對象一國際法人地位」(註1)。

法律的文字難免複雜,如果把以上這段翻成白話文,就是「只要我說自己是國家,我就是國家了,別人承不承認我不是重點」。照這樣看來,只要中華民國說我是國家,領土是台澎金馬,爭議好像就解決了,甚至塞點錢給其他國家麻煩人家承認,就可以裝出是正常國家的樣子。

(2) 領域得喪變更

這是中華民國自以為國家的第二種方式。在法律實務上,領土主權可能透過簽訂邊界條約來決定屬於何方,也可能因為其他種類的政治接觸而產生主權轉移。一般來說,國家可以透過割讓、先占、兼併、添附及時效等方式來取得領土主權,但重點來了,只有「國家」身份才能主張自己有領土主權(註2)。換句話說,當中華民國將台灣主權視為已定,就能透過已定論推導出中華民國是個國家。

(3) 對1952年的《中日和約》的態度

所謂的《中日和約》,是1952年日本宣告放棄台灣主權時,與早已遷台的中華民國政府簽訂的合約。條約中雖然沒有出現「主權」兩個字,但中華民國認為,條約裡頭已經有很多可以說明台灣主權從日本轉移給中華民國的條文,也就是主權已定。

譬如《中日和約》第三條指出:「日本有關台澎包括在主權之內的財產、債務之處置對象為『在台灣及澎湖之中華民國當局及居民』」。依照這樣的內容,中華民國便直接解釋成台灣主權屬於中華民國。

以上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已定論,現在讓我們看看民間版本的已定論。民間版本的說法有點不一樣,他們認為,因為1945年至今,台灣島民已經透過維持中華民國體制表達接受中華民國統治的意願,所以台灣事實上屬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憲法又自認中國(註3),所以台灣主權目前屬中。這派人解決目前困局的方案,又可以分為三種:1. 修改中華民國憲法;2. 拋棄中華民國體制,制新憲;3. 讓台灣從中華民國之中獨立出來。

有趣的是,很多民間已定論者主張中華民國憲法透過修憲,得到台灣人的同意,已經補足了民主正當性,讓中華民國成了台灣人的政府。這麼一來,最符合已定論立場的方案應該是修憲,畢竟中華民國已經是台灣人的合法政府了,某些言論刻意模糊修憲跟制憲不區分兩者,背後的心態立場可能就是如此。

無論如何,不管是官方版還是民間版的已定論,都認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中華民國政府最愛談維持現狀,他們的已定論主張毫無疑問只會扯台灣後腿。不過,民間版的已定論難道就真的安全嗎?不,這裡頭還牽涉到繼承問題和自決問題。

已定論陷阱大公開之一:繼承問題

所謂的繼承問題,就是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係轉移,譬如新政權上台後,就會繼承舊政權的一切權利義務。換句話說,當你認可中華民國的正當統治,任何針對中華民國體制的變更都算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延續,必須繼承中華民國體制所有的權利義務關係。

前面提到,中華民國體制認為自己是「中國」。當你支持已定論,就必須繼承中華民國,或是說中國的權利義務關係。你可能會問,這樣有什麼不行嗎?修掉憲法裡自認中國有關的條文就好了不是嗎?

事實上,這才是最大的危機。還記得現在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怎麼利用「一中架構」來吃台灣豆腐嗎?當你承認台灣主權屬於中華民國,也等於在說台灣的主權屬於中國,這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就能利用「屬中」的概念,認為台灣是中國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台灣想擺脫中華民國制憲還是從中華民國獨立,勢必都會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見縫插針、百般阻撓,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國際情勢就是如此。

退一萬步說,即使是在中華民國現行體制下推動制憲或獨立,基於已定論立場已經承認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在推動前就必須和中華民國政府協商,才能完成主權移轉。協商看似簡單,其實難如登天,別忘了,就算是修憲都會遇到重重關卡,何況是志向更遠大的制憲或獨立呢?看看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政府的例子,就知道協商一點都不簡單。你說你不管中華民國?別傻了,主權在人家手上啊。

總之,已定論的第一個陷阱,就出在法律關係的繼承之上。

123

來源:鍾嶼晨

已定論陷阱大公開之二:自決問題

已定論另外一個大陷阱,就是自決問題。

所謂的自決,指的是聯合國第1514號大會決議案第2項,內容是「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沒錯,某些已定論者也認為台灣是外來政權中華民國的殖民地,因此可以遵循聯合國決議內容,進行人民自決,也就是辦個公投票決定建立新國家、或是從中華民國獨立出來。

不過,這些已定論者總是把聯合國決議看一半。如果我們翻出1514號決議案第6項,就會發現這一條主談「人民 / 住民自決權實施之限制條件」,內容如下:「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個國家的團結和破壞其領土完整的企圖,都是與聯合國憲章的目的和原則相違背的。」

法律文字一向不好懂,只好先翻譯成白話文:「(實施自決)不可以是為了分裂國家或是破壞領土完整,因為這違反聯合國憲章的目的和原則。」這樣一翻譯,這些已定論者概念上的矛盾點是不是就出現了呢?是的,你承認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擁有台灣領土的主權,那麼你就不可能直接跳到自決這一步,否則是和聯合國憲章內涵牴觸的。

此外,引用聯合國1514號決議進行人民自決還有一個前提:該地必須是非國家實體或委任託管的非自治領土。所以已定論者認為中華民國有台灣主權正當性,就不能直接援引這條決議案替自決建國或獨立背書了,除非你認真補強論述。

簡而言之,即使人民自決的精神相當崇高,但已定論認定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的前提,已經和自決法源衝突了。這時候,講一萬遍「我們堅持已定論,也堅持人民自決」只是自打臉一萬遍而已。這種情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不用出手阻擾,聯合國第一個就當你在說笑話了。

321

來源:鍾嶼晨

跳出已定論的陷阱吧!

其實,另外還有一種錯亂的已定論者,一方面承認台灣主權屬中,另一方面又說中華民國不是國家。但如果就基本的邏輯(註4)而論,只有承認國家存在時才能談主權、領土,這種已定論實為自相矛盾。至於認為台灣被殖民的已定論,也有同樣的矛盾:如果外來政權都已經獲得台灣本地人承認,那麼一切「殖民」問題都合法正當化了,何來殖民之有,外來又如何?

他們可能還會說,1945年中華民國軍隊抵台,台灣人歡欣鼓舞,所以就代表台灣主權已經移轉至中(華民)國了,也就是所謂「喜迎王師」的主張(同樣見註4)。然而,領土主權不可能靠「人」前往「迎接外來政權」就移轉,想想看,要是美國軍隊來台,某些台灣人去迎接之後難道台灣主權就屬美了嗎?況且在1952年之前,台灣的主權都還在日本手上,這種主張老實說比中華民國政府的論述還不如。

認真說起來,這些論調非常無稽,我們只要嗤之以鼻就可以,但一般人在沒有清晰的法理觀念之前,確實很容易被這些已定論者蒙混過去。以上所作的梳理、澄清,正是試圖讓各種說法相互對照,並讓陷阱攤在陽光下,減少一般人誤入歧途的機會。

另外,如果要提出法律主張,通常會以對自己最有利的為優先,再來才是拿較不利的來補強,如果直接跳過最有利的主張,只會讓專家的看笑話。另一方面,如果你把中華民國當法律攻防戰中的敵人,卻選擇直接承認對方的主張,也等於是未戰先投降,讓專家都快笑到趴在地上了。

總而言之,就算已定論乍聽之下合理,實務上的陷阱實在太多了,對於開創台灣光明未來恐怕是弊大於利。理論內部的問題不說,光是民間主張已定論,就已經會被中華民國政府打蛇隨棍上拿來維穩中華民國了,遑論進一步去改變體制。

當你承認中華民國的正當性,外來政權自然順理成章正當化,等到中華民國寄生在台灣的現狀成為定局,你再喊破喉嚨也來不及了。支持已定論,就是支持中華民國在地化、合理化,這時候再認為中華民國是外來殖民政權只是自相矛盾、故作清高罷了。

既然已定論只會變成合理化中華民國的工具,我們到底還有什麼選擇?讓人慶幸的是,我們還有「未定論」這種主張,它比已定論更有彈性、也更加積極。若大家對於未定論感興趣,我們願意繼續介紹未定論的內涵,讓有意支持台灣建國的人認識更好的法律工具。

以上是中華民國不告訴你的台灣主權已定論陷阱大公開,關心台灣的朋友們,咱們下次見。

注釋

註1:請參考1936年國際法協會(Institut de Droit International)第40 次會議關於承認新國家及其政府的決議,以及1933 年簽訂之《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第三條(「承認具有宣告的意義,新國家的存在及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並不因一國或數國的拒絕承認而受到損害」)。

註2:主權的主體是國家,只有國家才能主張主權(國家主權),也才有支配其客體領土之權(領土主權)。

註3: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開頭提到「國家統一前」,意思正是「在兩岸統一成為一個中國」之前,換句話說,中華民國憲法仍以統一中國為目標。

註4:請見已定論者傅雲欽律師的部落格文章。傅雲欽律師表示 ,「主權(sovereignty)既是一種權利,它就有權利的主體(擁有者),那就是國家」、「主權的主體是國家。只有國家才可以擁有主權(國家主權),也才有支配其客體領土之權(領土主權)」,而這樣的法理論述足以顯現出其他認為「中華民國不是國家」的已定論者的邏輯漏洞。附帶一提,傅雲欽律師是提出「喜迎王師」說法的人。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jtzji&aid=18072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