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而立筆記 五
2018/10/12 19:47:03瀏覽622|回應0|推薦27

     而立筆記五

     (修行類/摘錄自方廣文化每日line訊息)

1戒律是禪定的基礎,只有禪定圓滿,一位修行人才能夠開發智慧。因此,戒律與禪定是智慧的[前加行]。所謂智慧是指透過內觀的實修來體認無常、苦與無我。

[註:前行指前期修行,也就是預備階段。加行是加功運行的簡稱。例如要進行某件事情前,努力準備的過程。]

2雖多積珍寶,嵩高至於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迹。(法句經)

3當修行有功力了,管它好大的風浪,我永遠不動,不隨風而起浪,這叫止。(夢參老和尚)

4業力很大!造了業之後逐漸增長,就像買房子貸款,壓你好幾十年。因此一切眾生莫輕小惡,不要說一點點小罪沒有關係,你要是消不了,這些小罪就變大罪,到地獄受苦的時候,你得加倍償還。(夢參老和尚)

5念佛的人也不應太執著,否則還成了毒藥。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因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深厚,妄想難除。故借這一句佛號,來做個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淨土自現,何須他求呢!(虛雲老和尚)

6六道輪迴本來就沒有,可別造業,造業全有。造什麼業就有什麼現象。胡思亂想,就有胡思亂想的夢!不胡思亂想,清淨覺悟,那你睡覺清清靜靜的。(夢參老和尚)

7度一個眾生就是無量眾生,度無量眾生也還是一個眾生。有量、無量是數字上的。(夢參老和尚)

8於所聞義,隨力修行,最關緊要。

9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所有教授你的方法,絕不離開你的生活。(夢參老和尚)

10欲見諸真,樂聽講法,能捨慳垢,此之為信。(法句經)

 

11食有利有害。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饑,心定菜根香。(虛雲老和尚)

12『求人不如求己』這句話,看著很普通的話,你說求佛、求菩薩、求護法神那個加持,自己怎麼不加持加持自己?求外人沒得用。(夢參老和尚)

13禪修是為了更深入了解我們自己。許多問題的發生,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沒有自知,對自己沒有深入地了解。(查列嘉貢仁波切)

14為什麼要一天念經、念佛、念法?為什麼?治我們那個信心不足啊!信心不足,修行不得正。(夢參老和尚)

15發了菩提心,要心無疲厭,具大莊嚴。要有這種深心,長久的,盡未來際不變。發願成就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皆得度,都能了生死。(夢參老和尚)

16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功夫。(虛雲老和尚)

17佛陀在三藏中的教法,只有一個目的:從痛苦中解脫。方法雖然很多,目的是一致的。修行人沒有必要追逐所有的方法,抉擇其中一種,付諸實踐,適切的努力,踏實去做,就可以了。(韋布大師)

18忿怒不見法,忿怒不見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法句經)

19什麼叫身體莊嚴呢?調伏我們的身口意,持戒很嚴謹,很規矩;並不是相貌長的好醜,戴些珠寶就莊嚴。以戒為師,調伏一切煩惱,這叫身體莊嚴。(夢參老和尚)

20經上佛所教導的,有很多涵義,你不能鑽牛角尖,但你要體會經的大意,不要在文字上去計較。(夢參老和尚)

 

21無明從何而來?為何會有無明?給你兩個耳光,無明就來了!你一明白,無明又到哪去?沒有了。無明從此起,此就是無明。由何而來?就是這樣來的。到哪兒去?你一明白,無明就沒有了。(夢參老和尚)

22應當覺悟。做什麼事,過去了,過去沒有了,不會再回頭了。凡是過去的事,再想把它拉回來,不可能了,過去屬於生滅了。(夢參老和尚)

23大菩薩謙虛,讚嘆別人。我們現在是貶低別人,跟菩薩恰恰相反的。(夢參老和尚)

24禪宗的行人,便應以禪宗法門為主,餘宗教理為伴。淨土宗的行人,便應以淨土法門為主,餘宗教理為伴。律宗密宗亦復如是,方免[韓盧逐塊]之弊。(虛雲老和尚)

[註:『韓盧』為戰國時代善馳的獵犬。

人以土塊擲狗,狗只追逐土塊,並不知追逐人,土塊終不停擲。

意指凡夫不知當自觀心,不知消除煩惱病本,終不得解脫。比喻不得要領,徒費功夫。]

25讀經、拜懺、學經,目的就是為了作!學了就去作,作了之後,究竟得到些什麼?等你修到十年、二十年,到最後能夠證得了,得無所得!到那個時候,功夫就深了一點,看破了,放下了,那就自在。(夢參老和尚)

26我們經常說業障,業是自己造作的。自己能造作,自己也能把它取消。你心造的,用心來懺悔就是了,別造了,自己能把障礙取消。(夢參老和尚)

27參禪的方法,如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見性。後人參禪違此方法,得些清淨境界,通身輕飄飄的,一下子就開靜了,便自以為有功夫。其實滯於陰境,卻不知一念緣起無生,未能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虛雲老和尚)

28除妄想要作到[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這才腳踏實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純熟。忙碌中、是非中、動靜中、十字街頭,都好參禪。不要只知忙於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邊為要。(虛雲老和尚)

註:魔,代表壞的境界;佛,代表好的境界;斬,就是不理它。看到好的不貪著,看到壞的也不煩惱,心不落兩邊。

29講起辦道,諸佛菩薩只教除習氣。有習氣就是眾生,無習氣就是聖賢。聖賢的妙用,識得則煩惱是菩提,識不得則菩提成煩惱。煩惱與菩提,如反掌覆掌。這些話說是容易,行就為難。(虛雲老和尚)

30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段心光,當下了無其事,還說什麼修與不修!(虛雲老和尚)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ytar3811&aid=117727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