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40) 陳奄奄﹐你終於說對了﹗
2006/04/02 11:10:18瀏覽123|回應0|推薦3

陳水扁的民調聲望﹐奄奄一息。

他在凱達格蘭學校校慶上演講時說﹐沒有一個人重要到「黨沒你會死」」,「就算阿扁離開民進黨,也是阿扁死,不是民進黨死」﹐倒是千真萬確的實話﹗

這次﹐陳奄奄終於說對了﹗

我相信大家也都相信﹐就算陳水扁辭職下臺離開總統府,中華民國絕對不會死﹗ ( 我相信大家也都相信﹐至於辭職下臺離開了總統府的陳水扁會不會死﹐不會是國事﹐只是吳淑珍的家事。 )

不管他的民調聲望有多扁﹐陳水扁都有他的「偏」方步數把別人看扁﹑為自己灌氣﹐然後充胖子﹐給他的徒眾打氣。

不過﹐扁為自己灌氣的「偏」方﹐講來講去﹐多年來他就是舉兩個例子﹕ 2000 年由不被看好而當選總統﹔ 2004 年由不被看好而又當選連任總統。

凡是「偏」方﹐通常都有不為人知﹑無法詳知﹑不便告知的「妙」處﹐卻不是人人可行﹑時時可行﹑處處可行的。 2000 年及 2004 年陳水扁的當選﹐就享受了這種「妙」處﹗

2000 年﹐因為國民黨的分裂而有 2 個總統候選人﹐又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有世界其他各國憲法所無的「妙」處﹐正副總統完全由人民直接投票選舉 ( 不同於美國各州有選舉人制 ) ﹐在有 5 組競選者的情況下﹐竟沒有 1 對 1 的第 2 輪選舉﹐使得理論上﹐有一組可以只要得 20.0000000001% ( 1. 0000000001/5 )的選票就能以最高得票率當選。陳水扁就是在這種「妙」境下﹐只以百分之 30 幾的得票率當選﹗

這樣的「妙」例﹐可以拿來給自己「灌氣」﹐就像賭徒覺得自己手氣好耶﹗「妙」耶﹗可以再賭一把﹗

但是﹐這樣的「妙」例﹐可以用來給別人「打氣」嗎﹖

2004 年﹐就更「妙」而「玄」之﹐靠了兩顆「妙」彈﹐陳水扁當選連任。

就算那兩顆「妙」彈﹐不是「髒彈」﹑「邪彈」﹑「假彈」﹐是「光明之彈」﹑「神來之彈」﹐但絕不是代表或「象徵」陳水扁有政績的「政彈」。

連陳水扁的陣營﹐都不能否認他的當選連任﹐是靠那兩顆「妙」彈多多。在別人﹐撿了這樣「妙」彈的便宜﹐就知道不便大聲嚷嚷的。

這樣的「妙」例﹐可以拿來給自己「灌氣」﹐即使是「毒氣」﹗

但這樣的「妙」例﹐可以用來給別人「打氣」嗎﹖ 陳水扁卻野人獻暴﹐一再暴料﹐用這樣的「妙」例﹐暴露他自己是塊什麼料。

當然﹐在心身正常之人看來﹐陳水扁一再暴料的「妙」例﹐只會讓人覺得他陳某人的民調聲望﹐奄奄一息﹐猶自攬鏡﹐無芳自賞﹐好不可笑到家﹐實在「漏氣」﹗

現在﹐我相信大家只剩一個問題﹕「陳奄奄﹐你終於要走了嗎﹖」

實踐檢驗真理﹗

我相信大家就等著陳水扁能夠快快辭職下臺﹐檢驗中華民國絕對不會死﹐實踐真理﹗

<< 扁轟黨內:有些人手軟腳軟 >>

記者黃雅詩/台北報導

面對近日民進黨立委林為洲退黨、黨內揚起「批扁」聲浪,陳水扁總統昨天首度打破沉默。他砲口朝內撂重話,左批退黨同志「黨沒你不會死」,右批黨內有些人老沒信心,一遇困難就「不只軟手還軟腳」。

陳總統昨天出席凱達格蘭學校校慶「黃信介講座」演講,花了數十分鐘談黨內問題。他批評,有人說不要政黨,那是民主走退路,哪個民主國家沒政黨?極權政治都還有政黨,不能因厭惡政黨就消極退出,應積極改革,做灌溉政黨的園丁。

他說,每個人都是黨重要的螺絲釘,但也沒有一個人重要到「黨沒你會死」,「就算阿扁離開民進黨,也是阿扁死,不是民進黨死」,他知道政府很多地方需要改革,他也很急,但可以急不能慌、不能亂,自己就亂了方寸陣腳,怎麼跟別人拚?

他說,台灣先亂,中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輕取台灣,民進黨敵人不是國民黨,最大對手是中國,民進黨不是要與國民黨爭,「阿扁也不是要與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爭,是要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爭」。

陳總統也細數執政六年來遭遇四次「重大危機」,每次黨內都有人唱衰、慌亂,但他總勸大家有信心、拚到底,最後帶領黨克服逆境。

他舉例,兩千年選總統時他壓力很大,「信介仙」遺願希望他當選,但當時他民調第三,沒人看好,連兒子陳致中都要他「別給民進黨漏氣」,他仍在四個月內拚到當選,沒讓信介仙失望。

他說,二 ○○ 一年爆發九一一事件,之後台灣又有颱風、水災、土石流,死了幾百人,水災從台灣頭淹到台灣尾,當年年底選立委、縣市長,黨內也瀰漫一片失敗主義,說台聯創立,前總統李登輝演講萬人空巷,黨內怕到連造勢場都不敢辦,但他疾呼台聯當選一個民進黨就要上兩個,最後也沒讓信介仙失望。

他說,二 ○○ 三年底馬英九連任市長,黨內又開始怕「馬英九現象」,「嚇到皮皮剉」。不久 SARS 來,黨內也「煩惱死」,經濟成長又變負的,當時他兼任黨主席,舉辦「執政興革會議」,會中被罵到「沒一點好」,所有最難聽的話全出爐,但他仍力主要「創造時勢」。

他說,二 ○○ 四年總統大選,很多人見「連宋配」民調高又怕起來,懷疑民進黨沒政績,當時他主張一對一選舉要得票過半,黨內人很多人搖頭說「憑什麼?你當別人都在睡、沒在選?」最後多數縣市都達成目標。過去黨內也常有人腳軟,但困難不是問題,是有無信心要拚。

【 2006/04/02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gji&aid=2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