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33) 「青」「衣」
2008/09/05 12:39:56瀏覽543|回應0|推薦2
銘記流言板 (233) 「青」「衣」

又是 3 個月過去了﹐沒有文章上「市」﹐其中一個小 / 大因素是﹐我迷上了「青衣」﹐接著又看奧運轉播﹐沒時間﹑沒情境寫文章了。 ( 但做為公民﹐永遠關心時政﹐即便不寫文章﹐我當然還是繼續閱讀並收集資料的。 )

由「青衣」﹐我聯想到這幾個月來第一夫人周美「青」「衣」著的漸漸改變。

我很少看連續劇,沒那個耐性。但是最近還真迷上了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拍攝的 20 集連續劇《青衣》,由徐帆、傅彪等人主演。這些中國演員我之前一個也不識,但劇情實在動人。我不說感人,因為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待人處世、是非觀念取向不一定是正面值得稱道的,但卻都是人性的真實呈現,有血有肉,這就是文學戲劇的藝術生命所在,不必教條講道。這就像張愛玲說的﹕「實生活裡其實很少黑白分明﹐但也不一定是灰色...好的文藝裡﹐是非黑白不是沒有﹐而是包含在整個的效果內﹐不可分的。讀者的感受中就有判斷。題材也有是很普通的事﹐而能道人所未道﹐看了使人想著﹕ “ 是這樣的。 ” 再不然是很少見的事﹐而使人看過之後會悄然說﹕ “ 是有這樣的。 ” 」

「青衣」小說﹐因了「青衣」連續劇而更知名。我尚未讀過「青衣」小說﹐已經訂購。為了方便﹐本文所敘﹐皆以「青衣」劇情為依據。

「青衣」小說作者畢飛宇﹐因了這本小說而被視為「女性主義作家」。可他並不接受「女性主義作家」這一封號。就我所看的《青衣》連續劇劇情﹐我也不接受﹐至少「青衣」一劇並不能歸為「女性主義」作品。

「青衣」劇中由徐帆飾演的筱燕秋一角﹐雖有她個人生命中對情感﹑戲劇生涯之追求與掙扎的起伏波瀾﹐但肇因並非來自身為女性的因素或來自性別的不利地位﹐至少在劇情中不是這樣的戲碼。

實際上﹐筱燕秋在情感﹑戲劇生涯之追求與掙扎的起伏波瀾中﹐反倒一直得利於她的身為女性。三個圍繞筱燕秋的男性﹐一生反而是被筱燕秋「揪」著團團轉。

筱燕秋的丈夫面瓜 / 寇年華﹐奉妻子如明珠之珍貴﹐雖然文化水平﹑社會地位不高﹐但照顧妻﹑女無微不至﹐料理家庭生活﹐內外兼籌﹐讓筱燕秋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心全力投入戲劇教學及演唱工作﹐而做為妻子的筱燕秋﹐在感情生活上﹐經常給予丈夫的﹐是冷淡及輕視。

就算面瓜當初娶筱燕秋﹐存有「齊大肥偶 / 癩蛤蟆吃天鵝肉」的高攀虛榮心態﹐就算筱燕秋當初嫁面瓜﹐只是找根失戀後的情緒支柱﹐並無深厚的男女感情基礎﹐但雙方嫁娶是你情我願的﹐其中沒有壓迫﹑被壓迫的問題﹐也就沒有牽涉男女平不平等的問題。即使要問「為什麼不離婚﹖」﹐從劇情及客觀的社會背景或主觀的當事人行事作風﹑價值觀﹐也無法做出「做為女性﹐離了婚﹐筱燕秋就慘了」這樣的結論。

筱燕秋的初戀情人喬炳章﹐雖然在筱燕秋本人﹑筱燕秋好友裴錦素的思想觀念裡﹐是一個沒有勇氣去愛的男人﹐因而認定喬炳章有負於筱燕秋 ( 其實﹐這種認定﹐倒可能是典型男女不平等思想下的思考模式產物 ) 。也因為這樣﹐此後一生﹐在兩人的關係上﹐筱燕秋一直佔上風﹐以債主自居壓著喬炳章打﹐而喬炳章也以欠債者自責﹐甘處下風﹐常常要為舊情人做點什麼﹐常常不討好。

其實﹐喬炳章真要娶了筱燕秋﹐那才會爆發出男女不平等的深刻大問題。喬炳章絕不會像面瓜一樣買菜﹑燒飯﹑帶孩子﹐而是太太拖地時﹐他看報﹐他不舒服時﹐太太拿藥。筱燕秋如果做了喬太太﹐還能保有她自己的戲劇生涯嗎﹖

當年身為一個年輕的﹑飾演后羿的京劇老生演員﹐喬炳章對筱燕秋表示愛意﹐卻沒有娶筱燕秋的承諾﹐是感情﹑個性﹑生活上的取捨問題。況且﹐男歡女愛﹐筱燕秋也對喬炳章的示愛做出正面回應。這裡頭就算有膽小鬼男人的問題﹐也沒有壓迫﹑被壓迫的問題﹐也就沒有牽涉男女平不平等的問題。

雖然同行京劇團員李雪芬﹐是用了醜化筱燕秋與喬炳章男女關係的言辭激怒了筱燕秋﹐但筱燕秋年紀輕輕就斷了舞台生命﹐直接導因於得罪並潑熱水傷害李雪芬而受到李雪芬個人的報復與京劇團的嚴厲處罰﹐並非被喬炳章所害。公平地說﹐反而喬炳章 40 歲中年時當上了京劇團團長後﹐在喬的張羅﹑呵護下﹐筱燕秋才有 20 年來夢寐以求之復出上台唱戲的成功演出。

企業家鄭安邦﹐這個愛好京劇﹑私心仰慕舞台上筱燕秋「嫦娥」扮相的男人﹐為他心目中的偶像投資「嫦娥」一劇公演﹐指明筱燕秋擔綱飾演「嫦娥」﹐才創造了筱燕秋夢寐成真的復出。而對筱燕秋以投懷送抱做為回報﹐鄭安邦加以拒絕﹐並有美感破滅的難受。公平地說﹐做為男性的鄭安邦﹐對做為女性的筱燕秋﹐有任何欺侮﹑佔便宜的預謀或實現嗎﹖沒有﹗

至於鄭安邦與筱燕秋的學生 - 春來的感情發展﹐是有影響到鄭安邦改變由誰上台當主角的決定﹐但基本上是投資人與劇團﹑劇務﹑演員之間的互動演變﹐不是男性壓迫﹑女性被壓迫的問題﹐也就沒有牽涉男女平不平等的問題。

何況﹐反而後來鄭安邦做為出資人﹐卻不能合情合理地給予春來一個並不為過的登臺演出機會﹐只因受到筱燕秋﹑裴錦素的聯合挾制﹐這在好萊塢恐怕都不多見。不僅如此﹐鄭安邦這個男人﹐跟喬炳章這個男人一樣﹐並沒有從筱燕秋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而是為筱燕秋生命轉機的正面發展注入重要的元素﹐還要遭受裴錦素諷刺甚至責罵到顏面無光﹑狼狽不堪。

裴錦素偏袒筱燕秋﹐是愛護筱燕秋的摯友﹐對待別人並不十分公平﹐甚至苛刻。 ( 但是我很喜歡裴錦素這個戲劇角色﹐可見觀眾也會有不公平的﹐也不是「黑白分明」的。 )

深一層看﹐筱燕秋的人生「失意」﹐甚至她的老師柳如雲﹑李雪芬﹑春來等幾代青衣角色在舞台人生或人生舞台的「失意」﹐根源在政治意識﹑社會制度的問題﹐跟男女性別毫無瓜葛。

只因上級領導來視察﹐一句「江山如此多嬌﹐我們的女青年﹐為什麼要跑到月亮上去呢﹖」柳如雲的「嫦娥」劇﹐就此被停演﹐她一急﹐就啞了嗓子﹐不能再唱﹐只有在戲臺上跑龍套了。

筱燕秋與李雪芬﹑春來爭上台的戲份﹐也是因為在大鍋飯的制度下﹐沒有各憑本事﹑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而劇團領導既要主控團員的角色扮演 ( 即使 2008 年奧運中的中國選手﹐要練什麼運動項目﹑不能練什麼運動項目﹐都是由領導以爭取獎牌為導向來決定選手的個人前途 ) ﹐又不能公平合理地實施有效的戲份分配﹐造成演員﹑師徒之間的勾心鬥角﹐才導致筱燕秋二十年的人生「失意」﹐那跟男女性別差異或不平等也毫無瓜葛。

「女性主義」的內涵﹐當然不是以「男女關係或男女平等」為唯一的探索或訴求﹐但「女性主義」是以對「男女平等」的觀照與追求為激發的動力﹐其發展的根源也在於「男女不平等」的歷史現實。在文藝思想的領域或社會運動的實踐上﹐向來沒有「男性主義」的標榜﹐就因為在兩性不平等的現實裡﹐相對於女性﹐幾千年來﹐「男性」是社會中主導一切的既有強勢性別。

「青衣」一劇的主題﹐是刻劃一個唱「青衣」角色的演員對自己舞台藝術生命的追求﹐不是負載「女性主義」﹐也不是刻劃「男女不平等」。若一定要說「青衣」劇中﹐筱燕秋有什麼身為女性而擺脫不了的痛苦﹐那就是來自生女兒咪子與第二胎打胎的痛苦﹐但那是上帝的創造﹐不是丈夫面瓜的創造﹐面瓜頂多是參與了痛苦的創造﹐但若言參與﹐筱燕秋本人也是參與者。

就我來看﹐我最欣賞敬佩的作家之一的張愛玲﹐即使在她各本小說中寫盡百樣女人的千樣人生﹐也不能用「女性主義作家」來規範她。張愛玲只是寫她有把握的人物與事物。並非主角是女性﹐就是女性主義作品。哪本書沒有女主角﹑沒有男主角﹖有男主角的﹐就是「男性主義」作品嗎﹖

筱燕秋雖然德性﹑個性並不一定令人恭維﹐但她對京劇藝術的深刻認識﹐以及基於這份認識而追求自己戲劇生命的熱情﹐是美麗的﹐為這份追求而願付出一切的執著﹐是動人的。

我看「青衣」﹐是看一個人的動人生命﹐不是看一個女人的動人生命。

是有許多女性在自我成長過程或志趣工作發展上﹐因為身為女性這個因素而自動犧牲﹑限制或被迫犧牲﹑限制自己本來可以擁有的。但「青衣」一劇﹐不是這樣的「個案」。

回頭看周美「青」的「衣」著﹐由上班女郎的夾克牛仔褲換上第一夫人裝扮的時裝﹐也終於完全辭掉金融機構的工作﹐轉行從事總統夫人的慈善工作﹐ 也終於放棄 「第一平民」的身份﹐不硬拗堅持要做「豆芽」﹐願意接受「紅燒雞」 ﹐是理所當然的﹗

總統不是一般公職﹐先生或太太﹐不論哪一方當上總統﹐另一方就要接受憲法對第一家庭成員的維安規範。周美青不能幫馬英九助選當上了總統之後﹐卻想不接受憲法的規範﹐那麼當初何苦去選﹖

是有許多女性在自我成長過程或志趣工作發展上﹐因為身為女性這個因素而自動犧牲﹑限制或被迫犧牲﹑限制自己本來可以擁有的。但周美「青」的「衣」著改變﹐不是這樣的「個案」

「青衣」劇中的裴錦素﹐雖然偏袒筱燕秋﹐但我卻非常喜歡裴錦素這一角色﹐因為她是出於對筱燕秋的摯友之情﹐不是出於提倡「男女平等」或推銷「女性主義」的做作。

台灣社會當初出現「擁護」周美青繼續工作的一堆人﹐卻有點可笑﹐他 / 她們偏袒周美青﹐不是出於對周美青的摯友之情﹐而是出於他 / 她們自身對「男女平等」或「女性主義」的錯誤認知以及對不存在著的虛無議題做追求的自我滿足。

難怪周美青﹐最後的選擇背叛了當初「袒護」她的那一堆他 / 她們。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gji&aid=219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