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謹慎使用代筆文稿
2007/11/17 08:07:51瀏覽257|回應0|推薦2

轉載江建祥先生專欄

謹慎使用代筆文稿

 中國時報在所謂的行憲紀念日,登出一篇號稱由馬英九所撰寫的「行憲58周年」紀念文。讀完之後,頻頻作嘔,渾身不對勁。

 該文用字遣辭的尖酸與刻薄,似乎與馬英九一向所標榜的仁人君子風度不太對稱;然而,字裏行間所充斥的傲慢與偏見,卻和馬英九換上黨主席的烏紗帽之後的近來言行頗為謀和。

 從所引述的歷史往事以及政治學理論判斷,此文應非出於以國際公法為主要學習對象的馬英九,而應是幕僚的手筆。但是,我們要在此建議馬主席在公忙之餘,應該要做好功課,幕僚呈遞的代筆文稿,務必仔細研讀,不要隨便簽署,免得落得貽笑大方。(當然,你的一句「謝謝指教」,在這時候,應該蠻管用的!)

 小人的謊言

 網路交通頻繁的現今,每人每天要從千萬文章中做取捨,很多人為了要博得多數讀者的青睞,必須使用標新立異的主題來吸引人。馬英九這篇紀念文以「行憲」58 周年為題,如果是要藉此來引人注意,還無可厚非。可是,文中對於那一部替蔣介石這位獨裁者量身訂作的「中華民國憲法」,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被「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所取代的事實,卻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馬英九這篇紀念文(以下簡稱「馬文」)對從1948.12.25所謂行憲日開始到1991年4月廢除「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前,整整43個年頭,台灣是在中國黨的軍警特務所轄控的事實,隻字不提。至於台灣的民主深化過程,其實是解嚴前後,透過不畏中國黨強暴脅迫的民主人士前撲後繼爭取而來的事實,「馬文」則是完全抹煞。

 「馬文」把報禁、黨禁的解除、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總統直選當做「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之下完成」的「民主奇蹟」,卻將馬英九當時以中國黨如日東昇的新秀,對這幾項憲政改革的百般阻撓的惡言惡行,徹底掩飾。

 好樹不會結壞果子,而壞樹也不可能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荊棘上摘不到無花果,從蒺藜裡也摘不到葡萄。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馬英九既然在這篇紀念文上署名,表示他概括承受其內容,也應明白地負擔文責。這種睜眼說瞎話,欺世盜名的行徑,充分地顯示出馬英九內心的陰險狡詐。

 因果關係倒置的論述

 「馬文」指出,中國黨的「憲法本身絕對不是一部獨裁、專制惡法....,只是歷史上它曾被放置了人為的障礙,使它的功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未能呈現。」馬英九先以集會遊行法的屢次修正、買票賄選的取締、高雄泰勞事件、以及此次三合一選舉民進黨在宜蘭、嘉義的失利等四件事情為例,來佐證他所主張的「有機社會」理論。然後,他又借用美國憲法修正的過程,來主張「民主憲政是在每一個時代遭遇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我們不反對有機社會論,也贊成行為規範是透過不斷的衝突、妥協、融合而形成的。但是,我們看不出馬英九所採用的這些理論與辯證和他在文後對新憲改的批判有何邏輯上的關聯。

 就是因為社會是個有機體,隨著時空的變化,會有不同的規範需求。舊的法律規範必須適時修正以便配合社會的演進。然而,當舊的法律規範已經和社會的演進有了太深太廣的衝突時,不斷地修正不但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反而會事倍功半,費時礙事。一套老而不合時宜的法律,就好比一座百年老舊破爛的四合院,位於都市黃金地帶,不但不能發揮它的原有功能,反而有礙觀瞻。花再大把的鈔票去修建它,不如將它夷為平地,重打地基另起高樓。(當然,如果這四合院是受古蹟保護法保護的對象,那又要另當別論了!各位看官評評理:「中華民國憲法」可是古蹟?)

 馬英九既然舉了許多例子來證明法律演進、修正的必要性,卻又將「新憲改」污名化,對於他這種自摑耳光的做法,我們感到十分地納悶。馬英九用尖酸刻薄、歧視宗教的口吻,把台灣人主張的新憲改比喻成「神學」,把推行憲政改革的運動比成「廣植真實信徒」,把對制憲公投的主張,鄙視為「佈道」。對馬英九所表現出來的狂妄與無知,吾人則要加以最嚴正的譴責。

 拋開中華民國的虛偽假象

 中華民國早在1949年,就被革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政權所取代。馬英九心目中的中華民國其實是一種虛偽假象,是個不存在的政治虛構;用來證明中華民國不復存在,最淺顯的例子就在馬英九見到五星旗的靦靦羞愧。馬英九近來接受外國媒體採訪,所釋放出來的「一中」信息和沒有時間表的統一,不就已經把底子都現了嗎。

 馬英九既然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那為何不去抱中共的憲法,還在堅持中華民國憲法的施行?從馬英九對台灣人「建立正常國家」的冷嘲熱諷,還有他那在國家不存在的狀況下,妄想建立正常民主社會的企圖心,我們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原來,馬英九想要死抱著「中華民國憲法」來達到他暫時的「準執政」、「準總統」和嗣後的「真特首」的目的。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2.28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gching&aid=138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