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冷新聞】地毯下的灰塵
2007/03/09 15:49:00瀏覽410|回應0|推薦0

  讀小學時,五年級的導師柔性勸導我們在早自習記誦《昔時賢文》、《唐詩三百首》,課堂上便隨口考考背誦的進度,他唸上句,我們答下句。當時的社會還沒有太多的才藝班、課輔班來讓學童「絲竹亂耳、案牘勞形」,班上語文程度稍好的孩子也自負自信、好強逞能,個個記了一肚皮的詩句格言,至今受用不盡。

  台灣的記者朋友向來關心國人的語文程度,從國文授課時數到學測考不考作文,上自政府高層發言是否得體,下至網路火星文野火燎原的發展趨勢,無一不是大篇幅報導。這是好事。

  近來杜先生的「成語使人怠惰論」使得朝野沸沸湯湯、喧鬧不休。眾人口誅者有之,筆伐者亦有之,彷彿此刻國人的語文程度都甦醒了,文化就要復興了呢!這當然也是好事。

  杜先生不是臨事推搪、一推二五六的行政官僚,「罄竹難書」並非他說的,「三隻小豬」也不是他出的錯,他的言論是為了替長官與部署遮蓋,sweep the dust under the carpet,只是做過了頭,思欲文過飾非,反倒欲蓋彌彰了。

  然而,使用成語的功效如何?是否如杜先生的高見,會使人「頭腦昏鈍、一知半解」,是「國文教育的失敗」?還是林語堂先生說的公道:

 引用著名的成語掌故卻不說明來源,往往使淵博的讀者產生一種高貴而自我中心的樂趣,那是一種志趣相投的語言;讀者佩服作家寫的出來,也佩服自己能夠瞭解。成語借重暗示和觀念的聯想,往往比不帶暗示的直述法有效得多。(註一)

  成語能為言談點綴生趣,讓文筆儒雅簡練,只要能運用自如,杜先生似乎是多慮了。

  國語文的議題並不侷限於「成語該不該用」一環。Some problems them sweep it, Like dust under carpet....如何將舊時空背景下產生的成語綰合新時代所需,並且「用明白曉暢的文字報告出來,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見,有腦筋的都可以明白。」(註二)相信比起笑笑罵罵,發幾句「你很杜正勝」的牢騷要有意義得多。


註一:請參見林語堂,《蘇東坡傳》,(台北:遠景,1980),頁28。
註二:胡適,〈整理國故與「打鬼」〉。出自胡適,《治學的方法與材料》,(台北:遠流,1992),頁160。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8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