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3 00:24:45瀏覽453|回應0|推薦8 | |
〈一分半和一年半〉 吉兒‧泰勒(Jill B. Taylor, 2009)在《奇蹟》一書中,描寫自己中風的過程和復健的過程中,提及一個人生氣時,大腦神經作用的時間是90秒,也就是1.5分鐘;其後關於痛苦、悲傷、憤怒等情緒,都是我們自己的再詮釋。這個經驗報告,透過吉兒‧泰勒本身是腦神經解剖學家的口中傳述出來,應有相當的可信度。 傑佛瑞‧戈比(Geoffrey Godbey, 1994)在《你生命中的休閒》一書中,引用了(O` Connell, 1993)的關於人腦化學的研究資料,宣稱:「浪漫的情感,很大的程度上是人們陷入愛河時,所釋放的荷爾蒙的產物。這些產物包括乙醯膽鹼、多巴胺、去甲基腎上腺素、苯基乙胺等等激素結合起來,所產生的一種令人非常美妙的感覺,這種奇妙的感受,平均維持18個月。」這羅曼蒂克的腦神經作用只能維持1.5年,其後的維持則需靠雙方相互依賴的情感。依此,正如蕭伯納所說:「當兩個人被那種最激烈、最瘋狂、最虛幻並且最短暫的激情所俘虜時,卻要求他們發誓永遠保持這種興奮、反常、耗神狀態,直至死亡?」 1.5分鐘和1.5年,這兩個孤立互不相關的數值放在一起,它的意義是什麼?這兩個看似無關的數值,其實正說明了:每一個行為都伴隨著「心理和生理」的共鳴效應,生理的作用時限有其極限,而心理的作用則無窮久遠。不要在生理作用的期限內時候打斷它,也不能放任心理無期限的作用著。 這樣,我們就理解了什麼是「當下」,什麼叫做「放下」、「能捨」,什麼叫做「萬法唯心造」,什麼叫做「澄心外照,過鏡不留」。為何任一件事情發生「延遲三分鐘再下判斷」是需要的,為何「事緩則圓」可有效解決問題,為何需要學習處理EQ的技巧?這已不言而喻了。
金弢 (microwei)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