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穿破殘垣斷瓦的曙光──《燦爛千陽》
2008/02/01 16:27:55瀏覽904|回應0|推薦8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從我們所逃避的,往往是我們最應為的事,而往後,可預料卻又篤信其不會發生的悲慘團亂,明明是自己親手造成的,我們卻又怨天尤人。





如同《刺鳥》一書作者的自評(註)一般,本書也藉由私生子出發,藉由一個又一個的家庭串聯下去,闡述信仰─道德、與悖德之後的種種人性作為。故事起點自女主角的父親嘉里爾,情不自禁地越軌,卻不願擔負責任,反在世人眼前譴責受害者;對於女兒,只享受疼寵的愉悅,卻不敢出面、不顧一切的保護她,由此,這一家人的命運都因之蒙上陰影。

女主角瑪黎安的母親──娜娜的愛因為憤恨生父、憤恨世俗而扭曲,她的自尊築起萬仞刀牆,以維護最珍愛的至寶,她教導唯一"理應"站在她同側的女兒仇恨,好使自己不再孤立無援。

但她的女兒心理很清楚,應是無私的母愛早已變質──

「你是在害怕啊,娜娜,她或許會這麼說。妳怕我會找到你未曾擁有過的快樂。妳不想讓我快樂。妳不想讓我過好日子。卑鄙無情的人是妳啊。」試讀本p.25

而後,本書引出的每一個主要角色,都因著某種緣故,而浸染濃厚的悲劇色彩。每一個人的愛,都挾帶雜質,使理應美好的情感羈絆變成一種附帶著殺傷力的強烈執念,矇蔽雙眼,再也看不見身旁親近的人們真正無私的付出。好比另一位女主角莱拉的母親,以及瑪黎安的丈夫拉席德,將全部的心思投注於他們所好,雖無不可,但除了那佔據他們心眼的身影之外,於其他人的對待,都十分無情,殘酷。

每一樁悲劇的肇始者,旁人都難以責怪。一切都是因為愛。偏狹的愛,自私的愛,無智的愛,枉稱為愛。正因為是如此強烈的情感,致令所有週環的人們遭受波及、身陷泥沼,難以自拔。

直到最終,哪一位驚覺,醒了,決定奮力反抗掙脫;直到哪一位不在乎一切計算、回報,由衷地、全心的付出才能夠掙脫如此苦難的渦旋,人性網陷的輪迴,邁向朝陽。

而兩位女主角分別象徵著傳統逆順與現代求變的角色,瑪黎安信仰虔誠,順應環境的刻苦耐認;莱拉所習得的知識與教養使她不會甘於困境,起身反抗;守舊與求新求變,這兩種角色互相碰撞之下,其所發揮的影響力普遍及存於各地各個世代,囊括性別。

瑪黎安與莱拉這兩種極端的價值觀共存一個屋簷下,看似紛爭不斷、矛盾難齊,面對事物的態度也難於相融相洽,但透過無私的母愛,使她們以自己的方式堅強,使她們共通,這點卻是無疑的。

最終,瑪黎安的遭遇看似令人唏噓、抱撼、甚至怨恨上天不公。但我看來,她已得到她的平靜,同時成全莱拉,始其終於追求到她真摯的愛。因為她愛莱拉以及莱拉的一切,是以對方的幸福,也能減少她載於世間所遭受到的遺憾。

而莱拉最後,決定拋棄遠辟於戰亂的世外桃源的安逸,決定回到充滿痛苦陰影、殘破家鄉的舉措,乍看之下,令我費解。但終究,我將之視為勇敢而高尚的行止──問題、錯誤、或悲傷痛苦肇始於何處,就自何處站起雙腿,奮力扭轉──帶來希望。



在此,向世間勇於對抗命運的女性致敬,向所有爲子女犧牲、而堅強勇敢、而智慧的母親,致敬──






記:
本書揭露許多破碎的關係、不完美的情感羈絆,乍看之下很像社會新聞,類似敘述家暴史的小說,但卻能提供讀者戒慎借鏡。那種家庭暴力,性別的歧視可說世界各地皆有,甚至台灣本身也非罕見;然除了代代相傳的價值觀外,本書的背景卻是源自於宗教陋規、種族衝突、國際情勢、政治法律那種廣域深層的影響。又,因為鏡頭主要是放在家庭,所以並非十分嚴肅的小說。

我想,這本書給我最強烈的喻示就是,任何帶著自私的付出,都無法換回純摯無暇的愛,美好不會因此恆常,反倒是對彼此的傷害久久難以消癒,陷入相互折磨的無底深淵,以及──
不論因為何種冤屈,教導一個孩子怨恨,如果其本性善良,他會遠離你;如果其不夠堅定純善,將來他也會同等的怨恨你。










註:
《刺鳥,The Thorn Birds》一書作者Collen Mc Collough言道:「有些人的悲劇是自己造成的,雖是自作自受,卻又表現得十分壯烈犧牲。」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asi&aid=1587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