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胎毒」與驚風的謬誤
2012/05/16 01:04:21瀏覽134|回應0|推薦1

九、「胎毒」與驚風的謬誤

 

  宋朝以後,流行「胎毒」的說法,例如,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主張:

 

  「小兒在胎之時,食五臟血穢,生下則其毒當出............

 

  宋朝陳文中「小兒痘疹方論」提到「三穢液毒」:「小兒在胎之時,乃母五臟之液所養成形也,其母不知戒禁,縱情厚味,好啖辛酸,或食毒物,其氣傳於胞胎之中,此毒發為瘡疹,名三穢液毒」。

 

  明朝聶久吾「活幼心法」詳論胎毒:

 

  「痘疹之原,有謂兒在胎時,食母穢血而致者,有謂父母慾火所致者,慾火之說,出於臆測,固無明據,然常見孕婦飲食清淡者,牛子出痘多稀少而平順,恣食厚味者,生子出痘多稠密而險危,則病源受毒於母胎血穢,似有明驗,蓋飲食淡,則血氣清,而胎毒輕,飲食厚,則氣濁,而胎毒重............

 

  清末民初醫學家張山雷依然認為:

 

  「蓋痘瘡本是胎中所鬱之熱毒............

 

    古代醫療以五種顏色(青、赤、黃、白、黑)區別藥物的性質,雄黃、牛黃、天竺黃、朱砂,因為外觀近似,被認為有相同的療效,在研究出牛黃丸、牛黃散、八寶散等解胎毒、治驚風方劑後,流傳至今,猶為民間廣泛使用。

 

「驚風」與金石鎮墜藥  

 

    如欲明瞭傳統兒科中藥方劑偏好添加重金屬的理由,必須知道古代中醫的小兒驚風症理論。「驚風症」是引起肌肉抽搐及意識障礙的疾病,某些方面可比擬於現在所謂的癲癇症。在此,我們回顧「小兒藥證直訣」的傳統說法,如所周知,癲癇症本有突發倏止,來去如風的特性,使得古人直覺地認為它與「風」有關聯。錢乙認為:

  「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

  「肝有風甚,身反折強直............

  「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風,風動而上於頭目。目屬肝,風入於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輕不重,兒不能任,故目連劄也。」

    「驚風」之說,自宋朝以後盛行至今不衰,當時醫學家並企圖以水銀等比重極大的金石鎮墜藥壓制驚風症。

   「胎毒」的說法,源自古人對兒童出疹性傳染病的誤解,並無任何科學根據,解胎毒方劑大量採用金石鎮墜藥,使後世小兒受其毒害,更是傳統醫藥歷史上,令人痛心的悲劇。

  現代化學家已經能夠詳細分析並且完全了解重金屬的劇毒性質,既然如此,現代中醫實不應繼續使用含混不明的傳統中藥方劑。

  今日中醫藥界,有人不顧科學事實,濫用鉛丹、朱砂,使得臨床所見重金屬中毒案例時有所聞,如果中藥的安全性都無法保障,有效性也未做過科學的客觀評估,就不宜放任它在民間普遍應用。

  而少數人堅持「遵古炮製」的落伍思想,不但不能救人,反因無知而害人,這是當前醫學界必須立刻解決的重大問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