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悅凌,原名馬秋紅
2011/10/02 13:30:26瀏覽96|回應0|推薦0

人物介紹:
  馬悅凌,原名馬秋紅,1963年出生,研究民間中醫治病、保健方法近20年,已經出版暢銷著作《不生病的智慧》,該書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優秀健康圖書”,即將出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溫度決定生老病死》兩本著作,被譽為“健康教母”、“民間奇醫”。


初中畢業上了衛校的馬悅凌從小就是個“病秧子”,由於缺鈣還成天摔跤。兩歲半的時候,馬悅凌被傳染了腮腺炎,最後又轉成腎炎,到中學以後才稍微好轉。那時,感冒發燒、流鼻血更成了家常便飯。從小到大體育課基本沒有及格過。

       1979年,馬悅凌上了南京第二衛生學校,由於兩眼視力差距很大,她開始經常頭痛。衛校畢業剛到醫院上班一個月,年輕的馬悅凌又遭遇了車禍,昏迷4小時蘇醒後,開始嚴重失眠,劇烈頭痛,記憶力也下降了,一個月前看過的雜志居然當新雜志來看。
  

       由於身體狀況很差,馬悅凌的生活完全被治病填滿了。“那時候可以說生活一點目標也沒有,一個人身體不好,還能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呢?”馬悅凌在省屬醫院工作,那裡很多醫生都給她看過病,各種補腦的藥她也吃過,中醫也看過,可是仍然沒有緩解頭痛和記憶力下降的問題。好在馬悅凌的護士工作比較輕松,讓她能夠有時間自己琢磨著給自己治病。她經常試驗各種民間小偏方,在一次次的試驗中慢慢摸索規律,緩解自己的病痛。
  

       1991年,馬悅凌開始研究通過注射中藥到腳上的穴位來治病。“我想按摩都管用,我直接注射是不是效果更好呢?”這實在是一個太大膽的想法,不僅現在沒有人做過,古代的醫書上也從未記載過有這樣的做法。“我知道當歸是活血、補血的,所以我選擇當歸來注射。”奇跡出現了,一注射完,馬悅凌的頭立刻輕松了許多,“感覺一直罩在我頭上的罩子一下子就沒了。”
  

      就這樣馬悅凌不斷試驗,不斷總結,自己想出了很多治病的辦法,例如用生姜片貼在背上、腹部,用8~10根艾條同時熏,這樣祛寒濕的效果特別好;著名的固元膏的做法也是馬悅凌根據老方子自己琢磨出來的。“我介紹給別人的東西和方法都是我自己試過的。”
  到了1997年,經過自己的不斷調理、治療後,馬悅凌已經由原來那個又黃又瘦病弱的小姑娘變成了健康美麗的成熟女性了。甚至有多年未見的鄰居在見到她後,認為她“整了容”。

  七個轉折:“我從來不設計人生”
  

        中專畢業的馬悅凌從來不避諱談論她的學歷,也毫不在意自己的職稱仍然是初級護士。“我只學自己覺得有用的東西。”
   

       馬悅凌鑽研各種治病方法,本來只是想給自己治病,但後來卻有很多人找她看病,讓她成為遠近聞名的醫生。“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這一行,我只是順便幫別人看看,所有的事情都是命運的安排,自然而然地把我推到了這一步的,我從來就不設計人生。”
  

       不設計人生的馬悅凌在人生中遇到了幾個重要的轉折,也因為這幾個轉折,才讓她能夠走到今天,成為無數人心中能治百病的“馬老師”、“馬醫生”。
  

        轉折一:從體外反博認識到血對人的價值
  1987年,馬悅凌被調到體外反博室當護士。體外反博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提出的一種通過物理方法改善心腦供血的治療方法。“就是那個儀器能治療幾十種缺血性疾病,能很快的改善心腦及各髒器的缺血症狀”
  “由此我看到了改善供血後,全身各個髒器的功能全部都改善了,從而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體外反博的效果給馬悅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像,也為她後來提出氣血養生理論打下了基礎。
 

    轉折二:初識給他人治病的功效
  1990年,馬悅凌聽說足底按摩治療疾病的效果特別好。於是她買來了市面上所有能夠買到的足底按摩書,一共12本,然後一本一本地鑽研,並且將各本書上不同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融會貫通。
  足底按摩治病的效果的確不錯。馬悅凌再配合穴位、反射區的注射,不僅給自己治病取得了成效,還開始經常幫助別人解除身體的病痛。
  

        轉折三:發現食療效果特別好
  1993年春節,馬悅凌所在的醫院給每位職工發了一台食物粉碎機。馬悅凌就用這台機器把紅棗、黑芝麻等營養品打碎了吃,發現這樣吸收效果特別好。“從那年起我的體質才真正開始好起來。”如今馬悅凌對食療已經是情有獨鐘了。
經過很多次實踐後,馬悅凌慢慢發現很多病其實都是吃出來的:人體跟植物一樣,需要澆水、施肥,要是水澆得太多或肥 施得不對都會出毛病。
  

        轉折四:從此不畏疑難雜症
  1994年,一位朋友車禍後高位截癱,馬悅凌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五天沒有動過了,而且整個臉都是腫的。馬悅凌就試著按摩他的足底反射區,結果效果非常明顯,那位高位截癱朋友的麻痹水平線每天都降低一寸,四五天以後大小便都沒有問題了。
  這件事給了馬悅凌莫大的信心,“通過這個病例我認識到人體有很多開關,只要找到那些開關治病就不難,從那次以後我對疑難雜症沒有那麼畏懼了。”
  

        轉折五:做主持人鍛煉文字能力
  1996年,馬悅凌被江蘇電視台選為一檔醫療保健節目的兼職主持人。做主持人的馬悅凌,既要主持節目、采訪專家,也要寫節目中的開場白、串詞,這對只有中專文化的馬悅凌來說是一個考驗。
  好在馬悅凌經常讀各種健康、保健類雜志,對電視節目所需要的那種樸實、接近百姓的語言非常熟悉,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很快就適應了,而且越做越好。電視台的三年兼職工作,也為馬悅凌後來寫書、總結自己的理論奠定了很好的文字基礎。
  

        轉折六: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
  1998年,馬悅凌懷孕了。雖然不得不辭掉電視台兼職主持人的工作讓她感到有點遺憾,但命運又讓她品嘗了更為美妙的體驗:孕育生命,培育一個全新的生命成長。從孕育兒子到養育兒子,馬悅凌對人體和生命的感悟更為深刻和透徹了,“我發現身體的健康是孩子性格、心理等各方面健康成長的基礎,而我們完全可以在母親的孕期、哺乳期通過正確的飲食,從而讓胎兒或嬰兒身體健康,或者直接通過讓孩子正確飲食來改善已經斷奶孩子的身體狀況。”
  馬悅凌的這些方法和理念,都寫進了許多媽媽們正翹首以盼的她即將出版的新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中。
 

     轉折七:悟出“溫度決定人的生老病死”
  2003年冬天,馬悅凌去了北方,北方不化的積雪給了她很深的印像,因為雪在南方一般是很難積起來的,落地就化。朋友說,這是由於北方地溫低,所以雪才不化。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馬悅凌敏銳地意識到,對人體來說也應該是同樣的道理:人體裡的腫瘤、血脂等等不也是“積雪”嗎,如果通過補充氣血,禁食寒涼食物,疏通經絡,使血液循環暢通,從而提高現代人普遍偏低的體溫,這些“積雪”是不是就可以化掉了呢。這是一個全新的前無古人的理念!用這個理念,馬悅凌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
  有一次聽說朋友的愛人得了紅斑狼瘡,馬悅凌認為這是腎寒引起的,只要把腎暖過來,補足氣血就能治好。她先用艾條給病人熏,然後給她吃自制的固元膏,要求她的家人給她停掉所有寒涼的屬性的食物。就這樣沒多久,不治之症紅斑狼瘡,被馬悅凌沒用藥就治好了。
   馬悅凌的這個理論還在不斷完善之中,盡管也有不少人質疑,但是馬悅凌仍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因為她運用這個理論已經在實際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沒有讀過《黃帝內經》的“奇醫”:“我的所有方法都來自於自己的實踐”
  

        當馬悅凌告訴我,她從來沒有看過《黃帝內經》這樣的經典醫書時,我的確吃了一驚。因為如今的人們,尤其是中醫研究者們,都熱衷於從故紙堆裡尋找依據,將老祖宗留下的中醫文化奉為經典。沒有看過經典醫書的馬悅凌又何以能給自己和別人治病,並且收到奇效呢?
  

       在馬悅凌的書房裡堆滿了一種類似剪報的東西,這是近20年來她從各種健康、保健類雜志和書籍中搜集來的治療各種疾病的小文章。她將這些文章分門別類地貼在一起,查找起來非常方便。“我喜歡看科普的醫學書籍和各種健康類雜志,如果我要研究什麼內容,就會將市面上所有的相關書籍買下來,然後將它們進行歸納、總結,變成自己的東西。”
  

       從書中學來的各種方法,馬悅凌總要自己去驗證。有的方法經過她驗證以後發現並不適用。例如有民間偏方說蘿蔔汁點鼻子可以治療頭痛,馬悅凌就榨了蘿蔔汁往自己鼻子裡滴,結果嗆得受不了,當時難受的感覺到現在她還記憶猶新。      “我那時就想,這個方法以後絕對不介紹給別人,太痛苦了。”感冒了,馬悅凌會在自己身上試驗各種小偏方,看哪一種管用。上衛校時學過中醫的基礎理論和經絡,但因為對針灸、經絡的興趣,又在1995年專門去南京中醫藥大學開設的夜校學習針灸、推拿,學了後就在自己身上扎,試驗效果。發現了食療的作用以後,馬悅凌又不斷試驗各種食療方法。
  

      “我喜歡從復雜的東西中找出最簡單的方法,舉一反三。”或許正是由於沒有任何思維條框的限制,由於所有的方法都來自於民間,來自於自己的實踐,馬悅凌這位沒有任何顯赫中醫背景的“草根”醫生才能發現屬於自己的理論,找到不同於別人的獨特的治療方法。

  目標:“我希望看到每個人都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綜觀馬悅凌推薦的各種治療和保健方法,基本都屬於沒有什麼副作用的,非常簡單易行的,在家中就可以安全實施的“土方子”。這也是她的方法受到老百姓歡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當然馬悅凌的理論和治療方法還有待更多的實踐和科學的研究來證實。但是馬悅凌確實按照自己的“溫度理論”,用“補足血液、溫補腎陽、祛除寒濕、暢通經絡”的調理原則治好了不少久病不愈的人。“由於現在女孩子都喜歡穿得少,再加上吃的很多食物都是寒涼的,所以她們的體質越來越寒,不孕的女性明顯增多了。”馬悅凌用薰艾條、食療加疏通經絡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排出病人體內寒氣,使其基礎體溫升高,只用了6次就治好了一位女病人的不孕症。
  

      好方法不能獨享。文化程度不高的馬悅凌,寫起治病保健的文章來卻如行雲流水。2004年受《東方寶寶》雜志編輯的邀請,馬悅凌開始為《東方寶寶》寫兒童保健專欄,由於介紹的方法簡單有效,她的文章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那一年馬悅凌第一次接觸到網絡,發現可以通過互聯網告訴更多的人自己的保健心得。於是她開始在一些論壇發帖子,講述自己治病、保健經過和方法,這些文章都被迅速轉載,很快在網上引起較大反響。有一篇名為《我用簡單的方法就能治療心腦血管病,癌症及多種慢性病》的文章還被美國的兩家報紙連載。很快,出版社也找上門來,2007年9月,馬悅凌的第一本著作《不生病的智慧》出版了。
  

     “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學會保護自己身體的方法,讓更多的人能健康的活到120歲。”馬悅凌說,目前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拍一系列介紹健康保健方法的電視片,將民間中醫中的精華全部挖掘出來,通過電視普及給大眾。“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說到這兒馬悅凌露出了微笑,“我相信我100歲的時候肯定還在工作。”

  職場人士小貼士:堅持泡腳,讓身體內的血液活起來
 

     采訪到最後,我當然不會忘記為各位《職業》的上班族讀者們向馬悅凌討教保健方法。
“上班族需要的是簡單、能夠堅持的保健方法,每天睡前可以堅持泡腳,泡到微微發汗,只要能堅持做到,就能讓自己的髒器在一天疲勞之後喘口氣,使體內的血活起來了,不僅能提高睡眠質量,還能改善目前的亞健康狀態。”
看著馬悅凌白裡透紅的皮膚,幾乎沒有一點皺紋的面容,我也暗自決定泡腳從今晚開始。

  出處: 民間奇醫-馬悅凌簡介之二 - 正確醫藥常識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LEELEE123/3789063#ixzz1ZbDWGLxN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