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莽登基年月考據
2023/12/29 13:23:00瀏覽342|回應0|推薦20

王莽登基年月考據

王莽出生於西元前45西元23106日被叛軍殺害,終年68

王莽巨君魏郡元城貴鄉(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東)人,是西漢末年政治人物、外戚及權臣,他最終以「假皇帝」(代理皇帝)身份登基並建立新朝成為新朝皇帝。稱帝後的王莽大舉推行向周朝看齊的復古改革,引發社會動盪,再加上黃河改道等天災,以致各地豪強紛起,多有民變發生,新朝僅14年就被推翻,王莽也被叛軍所殺。

他終其一生都自奉甚儉、治家嚴苛,曾先後命三名行為不端的嫡子自盡。

王莽先祖是的後代,濟北王田安六世孫,即陳國田齊之王裔,田齊失國後,齊地的庶民卻依然稱呼田家為「王家」,日久,田家由田姓改為王姓。

王莽原籍濟南郡東平陵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兒。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廣結士林名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終時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西漢陽朔三年(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後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自己車馬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甚至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永始元年(西元前16年)封新都、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西元前8年)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年僅38歲。

次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後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勢,王莽免官,隱居新野。其間他的二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其回京城居住。元壽二年(前1年)漢哀帝去世,並未留下子嗣,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掌管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元始元年(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尊號,將俸祿轉贈兩萬多人。元始三年(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號宰衡,為上公。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資治通鑑》記載,元始五年(西元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但《漢書》並未記載平帝的死因。後來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王氏命王莽代天子朝政,先後稱「攝皇帝」、「假皇帝」。從居攝二年(西元6年),雖有翟義起兵反對王莽,但也有人開始不斷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稱帝。初始元年十一月戊辰(西元9110 或西元 812月),王莽正式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封孺子嬰為定安公;是為始建國元年。

他當上皇帝後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推行克己復禮,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五均賒貸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停恢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由於政策多存在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斷挑起各地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另外措施又不合時宜,所以措施如王田制推行四年便令民怨沸騰。這可見於當時的中郎將區博所言:「井田雖聖王法,其廢久矣。」漢學家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言:「廢之於寡,立之於眾,土地有列在豪強。」

此外,王莽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降格為「」。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于之印璽,改授予新匈奴單于之章;甚至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于,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國因此拒絕臣服新朝,造成邊境戰爭不絕。

天鳳四年(西元17年)各地民軍紛起,有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地皇四年(西元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終年68歲,頭顱被校尉公賓就砍下,隨後公賓就攜帶著王莽的頭顱來到宛城,他也因此被更始帝封為滑侯。更始帝下詔將王莽頭顱懸於宛市(今宛市鎮)之中,新朝滅亡。其頭顱後來被各代收藏,直到西晉元康五年(西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發生大火,王莽的頭顱被焚毀。

王莽的和平崛起又迅速殞落,多有後人感嘆不已歷史家錢穆認為是:「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不達政情,又無賢輔,徒以文字議論政治。」

研究王莽正式稱帝的初始元年十一月戊辰(西元9110 或西元 812月),為何會有兩個不同的西元日期對應? 則是饒富趣味的問題

中西日曆的對應,歷來爭議頗多,因為中國曆法本來已很複雜,前輩學者曹謨

蒐羅到漢武帝太初曆後有99種曆法,因此要以何種曆法對應西曆,一直沒有定論,西元 1583年耶穌會教士利馬竇帶來西學之後,中國傳統曆法被認為不精確,

就產生放棄中國曆法,改用西元曆法的風潮現在海峽兩岸早已慣用公元年號,黃帝紀年則已棄如敝屣

解答兩個不同的西元日期其實很簡單,因為西元曆法本身就有問題

百度百科儒略曆條說明: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 凱撒採納埃及亞歷山卓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es  of Alexandria)計算的曆法,在西元前4511日起執行,是取代舊羅馬曆法的一種曆法。一年設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於累積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1582後被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善,變為格里曆,即沿用至今的西曆。把西元前4511日當作世上時間的開始,絕對是錯的。

在儒略曆發明之前,羅馬人的紀年方法是將一年分成12月,每月2930天,全年355天,另有包含27個日的閏月Mercedonius intercalaris)有時會夾在二月和三月之間,這樣閏年裡就會有377378天。在這樣一個曆法系統裡,平均下來每年有3661/4天。

西元1658年清王錫闡製作的曉庵曆,其歲餘為0.242186,與西元1628年西人湯若望製作《新法曆書》歲餘為0.2421875,最為接近。這是現代算學進步後,所得比較精確的歲差。儒略曆的曆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格里曆的曆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                                 

    王錫闡是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天文學家之一。王錫闡在明亡後

非常痛心投河自盡,被家人救起,從此只著明朝冠服,不用清朝錢,白天睡覺以避告密,夜晚潛心天文學研究。夜色晴朗時,王錫闡躺臥屋頂上整夜觀察天象

   他提出考證中曆古法之誤,而存其是;擇取西說之長,而去其短。著《曉庵新法》,精確計算出日食月食的時間,首創計算金星凌日水星凌日的方法,還著有《五星行度解》、《大統曆法啟蒙》、《籌算》、《曆說》、《三辰晷志》等。

   王錫闡死後在中國未享大名,但是美國吉利斯皮(GGGillispe)主編的《科學家傳記辭典》中,選錄了9位中國科學家,王錫闡便是其中之一。

現行公元曆即格里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里利烏斯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由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1582頒行。公元曆是陽曆的一種,於1912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曆法農曆,而中國傳統曆法是一種陰陽合曆,因而公元曆中文中又稱陽曆、西曆、新曆。格里曆與儒略曆一樣,格里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閏日,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 格里曆的曆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回均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 一日;而儒略曆的曆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3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曆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曆1582104日星期四的次日,訂為格里曆15821015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格里曆的紀年沿用儒略曆,自傳統的耶穌誕生年開始,稱為「公元」,亦稱「西元」。   

中國的傳統曆法是夏曆,而且是「干支陰陽三合曆」,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有史以來,中國的各種節日及紀念日都是使用夏曆曆法,比如說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數不勝數,沒有哪一個傳統節日用儒略曆或格里曆。所以明朝大學者宋濂所說:孔子行夏時為萬世法是有道理的結論

第一、用夏曆符合傳統,至今我們還在使用;

第二、夏曆最科學、最符合天象(閏月時會與回歸年產生週期性日期波動,這不屬於誤差);

第三、避免了由於使用不同曆法回推不同日期而產生的爭論。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icchi169&aid=180204699